皮书观点
2024年4月2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22~2023)》。
当前,英国仍在稳步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作为提振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未来一段时间,英国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但也存在诸多制约。
在技术研发方面,英国的优势和短板同样明显。当前,英国依托顶尖高校和金融强国的融资优势使其人工智能研发处于世界前列。未来,英国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吸引力度,英国的金融优势和相对宽松的人才入境条件将为英国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人才从而强化英国研发领先地位。但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关键基础设施,英国算力水平落后于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英国顶级超级计算机算力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差56倍,若要实现英国2030年科技创新超级大国的愿景,算力提升需要尽快落实。
在技术普惠方面,公众信任问题仍存,技术应用有限,技术普惠路阻且长。尽管随着《国家战略》的发布和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引起热议,英国民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度不断提高,但民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仍以警惕和担忧为主,人工智能技术在英国仍不普及。尽管英国政府努力扩大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加之英国人工智能资本与技术往往掌握在大型科技巨头手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生存困难。这使英国人工智能技术普惠仍存在困难。
技术治理方面有所创新,但效果有待观察。在人工智能治理层面,英国仍体现其渐进主义传统和分权思路。由于英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早且对创新产业态度宽松,英国各部门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行业为主体、面向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监管方式。这一方式对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出现的问题会有高效的感知和灵活的处理,也对创新行业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也需要政府精准施策统一协调从而避免权责不清和人工智能技术流通面临的行业监管壁垒,考验政府的决策和协调能力。在当前中、美、欧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监管政策的背景下,英国的白皮书不仅内容宽泛,也对当前热点技术关注不足。相比向外推广“治理规则”,英国更希望推广“治理模式和思路”,通过塑造宽松的环境和实现灵活高效的治理,英国正试图将自己打造为全球人工智能高效治理的榜样,从而吸引国际人才、投资和合作伙伴,提升影响力。
与此同时,从《国家战略》发布开始,英国就试图将高技术发展与西方价值观绑定。英国人工智能战略将意识形态、价值观及所谓“国家安全”因素融入其中:一方面强调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又在监管部分强调人工智能应服务于自由民主、人权等英国价值观,有意将技术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渲染“技术掌握在民主自由国家手中”的论调。
2023年6月,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旨在同“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讨论人工智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设置护栏。英国政府希望借峰会为各国政府、人工智能产业、学界和社会各界搭建交流平台。峰会体现出英国希望借既有的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塑造其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引领者的形象,在监管模式方面,在相对严格的欧盟与更为宽松的美国监管模式之间找到更为平衡的第三条道路。中国作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全球第二的经济体本不应被排除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讨论之外。然而,是否邀请中国参会却成为英国议会和舆论讨论的焦点。尽管有保守党资深议员呼吁苏纳克邀请中国参加此次峰会,但也有所谓“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英国政府计划将中国和其他所谓的“非民主国家”排除在外。截至2023年8月,英国在是否邀请中国问题上尚未给出明确表态,且英国首相发言人也明确表示英美人工智能合作无意针对中国。但炒作这一议题本身已经体现出英国将高技术与意识形态捆绑的整体趋势和环境。作为国际人工智能人才流动第二大目的地,英国与外来的技术合作难免受到科技政治化的影响。
蓝皮书指出,作为传统科技强国,英国较早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并制定了国家战略全面系统地对产业进行规划和支持。英国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其提振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抓手,实现其后脱欧时代“科技创新超级大国”的愿景。
自《国家战略》发布的一年多来,英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稳健,在研发水平、产业规模和监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英国人工智能产业仍存在人才缺口、算力不足、应用程度有限、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英国距离其“科技创新超级大国”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未来,英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仍取决于人才、算力和资本的投入与分配。英国高性能算力的建设、高技术人才储备与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力度将决定英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未来。其监管层面介于美国和欧洲之间“第三条道路”的实际效果也有待观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西方泛化意识形态与安全概念的大背景下,英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难以避免地与意识形态挂钩,成为政治炒作的工具。
(参见《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22~2023)》p147-1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4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