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4年4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22~2023)》。
黄皮书指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纳入重点合作领域。中国和拉美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领域有相近的立场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全球发展倡议的引领下,中拉在持续推进双方绿色转型合作方面前景广阔。
(一)雄厚的资金保障是中拉绿色合作的前提条件
资金缺乏是拉美国家绿色转型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投资与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填补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融资机构在该地区的融资缺口。在对拉投资领域,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净额为1788.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流向拉丁美洲的投资为2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7%。拉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第二大投资目的地。2005~2020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大国有政策性银行累计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放了价值超过1370亿美元的贷款。此外,中国还设立了多支区域性基金,如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拉合作基金和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为中拉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中拉科技合作是深化中拉绿色合作的关键
科技绿色化为发展绿色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只有加强关键技术的绿色创新,才能推动拉美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拉美地区的绿色技术水平低下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而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快速发展,关键清洁技术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在中拉绿色合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双边科技互动更加频繁,拉美国家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经验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拉美可以利用“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项目,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等现有的多边与双边合作平台,或者搭建新的合作平台,深化中拉科技交流和务实合作,实现技术转移,促进拉美国家的技术创新。
(三)中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为中拉绿色合作提供了示范
拉美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但受资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限制,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远没有得到开发。而中国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量、装机容量、布局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中拉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优势互补,已经成为双方绿色合作的先导力量,为拓展中拉多领域绿色合作起到了示范性效应,主要体现为中国企业加大了对拉美地区电力市场的投资,广泛参与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运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是巴西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满足了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核心城市超过2200万人的用电需求。2020年11月,国家电投收购墨西哥大型清洁能源平台祖玛能源公司,此次并购是中国电力企业在墨西哥电力市场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资,也是拉美地区2020年交割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购项目。三峡集团在哥伦比亚投资落地的首个光伏项目巴拉诺瓦Ⅰ主体工程于2023年5月启动,投产后可满足当地每年约2.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四)合作机制化建设为中拉绿色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针对拉美地区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为保证中拉绿色合作的可持续性,中拉应增强联系,打造更多元的政策协调机制,为中拉绿色合作的具体落实奠定制度保障。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一直积极推进双边和多边机制化互动。从双边看,2023年4月,在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中巴共同签署了《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且在应对气候变化声明中,双方决定在原有的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框架下设立环境和气候变化分委会,将中巴气候合作提升到双边合作的优先地位。中国和阿根廷政府间常设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协调战略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运行顺畅,为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同墨西哥成立了政府间两国常设委员会,建立了外长级全面战略对话和副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从多边看,由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外交部牵头的政府间合作平台中国-拉共体论坛,已经成为中拉开展整体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另外,截至2022年底,已有2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以中拉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拉美地区建成了一批关乎民生福祉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中国在拉美地区赢得了好口碑、好名声。共建“一带一路”为中拉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
(参见《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22~2023)》,P151~15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3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