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河南民办义务教育进入规范管理的关键期
——《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23)》指出
来源: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  作者: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4-04-17

  2024年3月20日,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黄河科技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23)》。

  第一,举办者开始审慎考量学校的未来。2022年,河南民办义务教育学生人数下降趋势明显,这种下降给民办学校举办者感受到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开始思考在5%达标状态下如何生存和发展问题。有一定基础的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利用短暂的喘息机会,巩固之前办学基础,扩大特色优势,寻求高质量发展;基础较弱的学校则选择等待、观望、顺其自然。不管是哪种办学心态,规模的压缩、之前教育资源的剩余,导致民办义务教育的硬件等投入更加慎重,投入也相应减少。

  第二,面对规范管理,学校充满着困惑与矛盾。众多民办学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民促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初期的不理解、不情愿,到2022年的接受,到接下来不知道如何规范,这一过程始终充满着内心矛盾和斗争。矛盾的根源是过渡期没有榜样的示范引领,没有关键规范内容的逐步规范引导和落实,专家解读与地区政策有较大出入,如何规范全凭自己理解和揣摩,再加上个别举办者的侥幸心理,导致2022年开始规范检查的时候,不少学校不知所措,迷茫、困惑、问题不断。但公办学生不能往民办学校转学,只允许民办学校学生往公办学校转学这一措施,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影响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模的扩大。

  第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策略方面开始分化。个别有情怀的学校开始探索精品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增加教育教学科研投入,遵守“双减”政策,寻求“减负不减成绩”、走精品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民办学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加速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走科研兴校、创新发展之路。还有一部学校,前期投入比较大,规模也比较大,硬件设施也比较好,继续走“大容量作业”和偷偷“掐尖”发展道路行不通,面对新形势,想改革、不敢改、不知道如何改,害怕失去原来的“办学成绩”和“影响力”。一些整体比较薄弱、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由于规模的压缩和收入的减少、规范管理无法达标,收入无法支撑学校继续发展,导致生存都是问题,发展无从谈起。尽管心存不甘,也只能等待政府最后的淘汰和清算。这类学校数量多,但学生数量不多。这类学校对解决农民工女子就学和解决当地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公参民”学校退出呈现犹豫的态度。借助名校的招牌、公办的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掐尖”的优势,很多公参民学校都是当地民办学校“标杆、样板”,是家长择校的理想选择,依据“六个独立”,公参民学校要么改制、要么退出,但改制如何处理好“国有资源”问题,退出后,如何解决“当地教育名片”问题,学校和当地政府在态度上都出现了犹豫。

  (参见《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23)》p64-6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9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