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京津冀数字化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强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指出
来源:京津冀蓝皮书  作者:韩凝佳   发布时间:2023-12-29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近期,北京一直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为重点,与其他两地共同探索新发展思路和开拓新举措,以推动制造业更好发展。除此之外,北京还紧紧抓住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机遇,通过发展产业链来促进供应链发展,并与其他地区共同规划构建新产业链。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地区提高配套率,并采取协同创新的思路和措施,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京津冀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接近50亿元,同比增长约10%。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三地产业互补性强,尤其在数字经济领域。2021年,京津冀整体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的10%左右。北京数字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核心产业优势突出。2021年,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6251.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4%。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增加值达8918.1亿元。2022年,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19.7%,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3月,全省上云企业总数超过8万家。预计到2023年底,天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5%以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京津冀地区在数字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和数据资源要素互通共享维度已取得良好成绩。2022年1月,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正式获得工信部批复,这是我国第三个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创新中心,同时设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河北分联盟。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评价试点,并在石家庄市组织举办了河北省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大会。京津冀三地技术合作网络体系也日益完善,2013~2020年,三地合作专利数由5252件增长到11611件,增速突破了120%。尤其是与周边地区如廊坊、保定和沧州的技术合作日益密切。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效果已开始显现。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北京创新成果溢出效应明显,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47.5亿元,同比增长22.9%。与上年相比,天津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排名进步了1位。在科技意识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和环境改善指数等方面,河北都有明显的提升。三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正在逐步推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等8个主要产业领域进行研发攻关,取得了11项非常可喜的技术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京津冀地区共有11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了900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从《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来看,2013~2020年,三地协同创新指数从100.00提升至417.2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64%。总体分析,北京协同创新指数从716.81增长到1132.13,增速最快。天津协同创新指数由505.01提升至593.28。河北协同创新指数由100.00提升至263.61,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见《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p83-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2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