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全领域全行业积极开展“双碳”行动,“双碳”相关质量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各类“双碳”认证形式不断涌现。“双碳”相关专业认证机构的进入,将为“双碳”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让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更好的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推进落实“双碳”政策和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双碳”认证整体还面临着顶层设计有待强化、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标准及基础设施有待健全以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双碳”认证的顶层设计。将“双碳”认证体系定位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支撑工具,深入开展“双碳”认证有效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联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为“双碳”认证的顶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围绕“碳排放、碳减排、碳吸收、碳监测、碳中和、碳管理”等领域,聚焦“双碳”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即“碳数据质量保障”和“碳减排绩效提升”两方面重点工作,系统谋划“产品、组织、项目、活动、技术、服务”等各类“双碳”认证的总体发展规划。
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统一“双碳”认证制度。以现有的“双碳”认证制度为基础,按照国家统一推行认证制度与机构自主研发认证项目相结合,有序构建我国“双碳”认证制度体系。在有关“双碳”认证活动界定和管理权责等方面,尚需研究制定“双碳”认证法规体系和相关管理办法;在技术方面,尚需研制碳管理体系、碳足迹、碳中和、碳减排等认证制度相关技术规范和配套实施规则;在监管方面,尚需制定相关监管方式和工作流程;在人员能力建设方面,发挥行业协会及平台机构的作用,推动建立“双碳”认证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体系;在认证采信方面,推动建立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双碳”认证体系采信机制,鼓励在政府采购、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等多领域广泛采信“双碳”认证结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双碳”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我国符合国情和行业实际、接轨国际的“双碳”认证标准体系;发挥认证作为标准化实现工具的作用,逐步完善“双碳”场景下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和认证支撑标准体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时借鉴国际相关经验,重点考虑“数据库运营机制、原始数据来源、数据集分类、数据质量管控”等因素,构建我国本土背景数据库;建立国内重点产品领域的碳标识认证体系,不断提升碳标识认证质量,切实增强碳标识认证助力破除绿色贸易壁垒实效。
(参见《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p252-26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