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12月28日,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养老金融产品类型日趋丰富,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1. 养老金融产品持续扩容,产品谱系日渐丰富
从长远看,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高原态势,扩大养老储备的迫切性凸显。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推动,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为国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养老财富储备选择。银行业开发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其中,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类型,截至2023年6月底,规模已达到376.7亿元;养老理财产品突出“稳健、长期、普惠”特征,重视持有人体验,截至2023年6月底,规模为1017.6亿元。基金业养老金融产品的主体是养老目标基金,具体包括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和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两种产品。截至2023年6月底,共有242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成立,管理规模达到750亿元,较上年小幅减少。其中,养老目标风险基金136只,规模为565亿元;养老目标日期基金106只,规模为185亿元。保险业主要涉及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两类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方面,截至2023年3月底,累计保费规模50.8亿元,投保件数42.9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超过6万件;商业养老金于2023年1月起试点运作,截至2023年6月底,总计上市21只商业养老金产品,成为保险行业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中的又一重要力量。
2. 养老财富消费产品推陈出新,满足多元化老年需求
养老财富消费是指社会成员在老年期将其养老财富储备用于消费的过程,同时需要金融机构针对人们在老年阶段的消费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或服务。近年来,金融业陆续开创了将不动产转化为养老资金的住房反向抵押模式、将养老资金和养老服务相融合提供的适老金融服务等,构建起一系列养老财富消费的金融产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渠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其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银行针对“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现象进行的养老金融模式探索,其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提,需同时具备至少三个条件,即房屋价值较高、观念上能够接受、具有客观养老资金需求。目前仅有少数几家银行开展了该项业务,实际的参与量也非常小。适老金融服务是银行将理财、信贷、便利结算、增值服务等内容结合到一起,提供产品定制、健康管理、法律顾问、财产保障等适老金融服务的金融模式,其在满足国民多元化养老需求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融业务的主打思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则是保险业养老财富消费产品探索的主要方式,是将老年人的房产与养老资金需求或者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置换的一种模式,为一部分有需求的老年人增加了一种养老选择,但参与量不多。此外,信托业探索的养老消费信托产品的重点在于丰富养老消费权益及对资金安全的保障,以受益人特定的养老消费为目的,近年来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仍处于起步阶段。
(参见《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P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2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