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12月3日,聊城大学、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大运河(山东段)文物和文化资源众多,具有发展利基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感受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从中获取自己真实的体验感觉,实现旅游目的地与游客双赢的目的,《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3)》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强化统筹协调,优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区建设
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充分坚持问题导向、文化导向和市场导向,准确把握利基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发挥政府主导和专业团队指导作用,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特质,从保护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运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河和作为制度与历史现象的运河三个角度,统筹协调各地线性文化遗产廊道规划设计建设的思路,围绕大运河(山东段)不同河段的规划建设布局,加快推进“一条文化主轴、四大功能区、五大特色片区”建设,利用特色文旅项目串联大运河国家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统筹推进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五大重点工程(见图4),构建形成大运河文化多维展示格局,加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的规划指导和建设指导,逐步破解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制约瓶颈和深层次矛盾,突出大运河文化资源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根据利基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游客创造动态化空间和定制化空间,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大运河(山东段)打造成为运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活力迸发的产业集聚区,“好客山东”树品牌、展形象的靓丽风景线(见图5)。
(二)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构建运河文化多维展示格局
适应利基旅游市场游客出行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以核心展示园为节点,以大运河河道为联系点,统筹推进区域内水上游玩、沿线自驾游等旅游体验项目,积极培育大运河文化遗产研学游、黄河文明体验游、运河古都游、古镇记忆游等主体旅游线路,加强对大运河(山东段)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保护展示,加强对运河河道本体及配套设施(船闸、桥梁、堤坝、码头、渡口、水柜)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在游客聚集区域和具有巨大历史价值、意义的文旅项目附近适当配置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信息咨询、医疗救助、休闲娱乐、自助餐饮、科普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依托济宁南旺分水枢纽、台儿庄古城、聊城运河博物馆等运河资源和民间文学、传统工艺、地方戏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五大特色片区的实际需要,在重要地段设立大运河文化相关产品专卖店和体验店,逐步统筹推进大运河(山东段)沿线特色景区景点建设,鼓励济宁、台儿庄等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岸上、水上旅游项目建设,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使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三)强化协同配合,实现运河文化与地区文化创新性发展
依托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山东)、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山东)、中华文化素材库(山东),组织开展大运河(山东段)文化资源专项调查,对大运河(山东段)沿线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采集,建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物和文化资源清单,重点突出大运河(山东段)8段运河河道和15个遗产点的文化基因,建立历史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加强对大运河(山东段)各类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对重要历史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破损的重要文物实行封闭管理,关注新发现或发掘文物遗存的保护需要,推进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济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河道总督府遗址、泰安戴村坝遗址、小汶河及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台儿庄大战旧址、德州漕运仓储文保项目等重大修缮保护项目,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漕运文化、墨子文化、鲁班文化、民俗文化等的研究阐释工作,深层次分析大运河在推动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作用,兼顾区域间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的差异性,逐步整合台儿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各类文化资源保护力量,总结提炼大运河(山东段)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兼顾文化性、趣味性及其内涵,积极推进山东运河元素动画、影视戏曲、网络游戏和文创产品、手工艺品、挂件摆饰等文旅项目周边衍生品建设,推进运河文化“七讲七进”活动,广泛开展关于河工技术、国家治理、文化交流、城镇聚落、民间习俗等运河文化及考古遗址挖掘、乡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整合省内文艺团体力量,加快“鲁风运河”题材类文旅演绎剧目创排,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作品,对运河文化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推广。
(四)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要统一运河沿线5市大运河文旅宣传品牌,将“鲁风运河”建设纳入“好客山东”建设的重点内容,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各类展示空间和文化艺术活动空间,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旅游服务企业的作用,多渠道、多终端宣传大运河(山东段)文化神韵,统筹规划建设连接核心展示园和集中展示带主要轴线的慢行系统,贯通形成大运河(山东段)线性文化走廊。积极推进大运河数字文化内容与“云旅游”、互联网旅游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与运河文化相关的软件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品牌设计服务等特色文化产业,依据5市剧线联盟组织沿线县(市、区)联合举办大运河文化艺术节、艺术季、传统舞剧展演、优秀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活动,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非遗博览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学院等平台,策划开展运河文化专题活动,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领域文学、影视、动漫、综艺等形式的艺术创作,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形成宣传推广合力。
(五)加快推进大运河(山东段)数字再现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建设,利用5G移动信息网络全覆盖,实现运河沿线重要行业组织、科研团体和文化产业研发机构等单位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在山东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框架下,统一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主题数据库,促进文化旅游与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运河沿线4A级以上景区、博物馆等可视化呈现、互动式传播、沉浸式体验,对重要历史名人事迹、诗词歌赋、民俗表演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进一步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平台文化展示、线上游览、信息发布、学术研究、线路规划等多功能作用,不断推出富有创意、参与度高、系统性强、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重点促进大运河(山东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全面呈现大运河的文化魅力、艺术魅力和生活魅力。
(参见《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3)》p129-13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本篇作者程宗宇,鲁东大学讲师;周雨杭,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魏志阳,山东省临沂市费城住房保障中心综合室科员)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