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3年1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3)——日本的“双碳”政策与实践》。
实现“双碳”目标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深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双碳”目标的实质是低碳转型,回首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和路径,不难发现,走的正是这条路。
目前,中国与日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同,日本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加之自身存在深度老龄化、政府债务负担等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碳排放量不会增加,客观上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而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发展,能源的刚性需求还很大,因此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要大于日本。但是,若进行错时比较,中日之间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日本从1973年至2013年用40年时间实现了碳达峰,这一时期恰巧是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低速增长的转型期,而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准备期,若从2012年算起,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大体需要18年,时间上虽然短于日本,但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内外压力大,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其实如本文所分析的那样,日本在解决上述问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再看一下碳中和,日本宣布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从2013年算起需要37年,而中国从实现碳达峰目标的2030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30年,依然短于日本。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内,中日之间的相似点更多,最突出的应该是少子老龄化,人口结构趋同,2021年,日本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比)老龄化率为28.9%,而中国为14.2%,到2030年将为16.9%,总数超过2.46亿人,中日两国都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中日两国在保护生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再具体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氢能、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均趋于同步推进局面,而日本在上述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经验更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日两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趋同,所实施的政策的共同点越来越多。这就有可能带来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其一是导致两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竞争加剧;其二是扩大了两国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空间。一方面,在绿色产业技术研发领域,日本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旨在提高日本绿色产业技术的政策措施与科研计划,这有助于提升日本绿色产业的技术水平。例如,日本加强氢能制造、氢气运输、氢能基础设施等领域技术研发,旨在构建完整的氢能国际产业链,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日本持续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绿色产业合作,中日两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竞争会增强。例如,2022年1月,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火力发电脱碳领域的合作协议,两国将开展煤炭与燃料氨混烧的技术合作,从而减少火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这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存在明显竞争。
但是,中日两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的同步发展,也为两国技术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中日在“双碳”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少,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可能成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突破口。为此,中国首先应当做好自己,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明确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重点绿色产业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有效引导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化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在上述具体领域加强与日本企业的合作。毋庸置疑,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的中国与“双碳”经验丰富、技术领先的日本之间的合作具有世界性意义。
(参见《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3)》p177-17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