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皮书观点

“Z世代”与“银发”经济兴起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AIGC构造数字传媒新景观,引发AI治理新挑战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
来源:传媒蓝皮书  作者:佟譞   发布时间:2023-08-17

  2023年8月16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SM)、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用户代际差异越发凸显,“Z世代”和“银发”群体将成为调适传媒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一,不同的数字媒体有不同的目标受众群体,但年轻受众作为数字原住民能更快适配数字媒体发展,并以更年轻化、数字化、互动式的“Z世代”偏好推动媒体进行自我更新与内容生产。路透社报告显示,媒体机构将在2023年进行平台策略调整,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年轻人喜爱的平台上,并利用视频进行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推出“Z世代眼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论坛,以关注年轻人关心的共情议题。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则以年轻人审美价值和品味为参考方向,在仙侠、古装、悬疑和青春爱情剧以及喜剧综艺、恋爱综艺领域布局。第二,随着国内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媒介使用的便捷性提升,老年人的需求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因素之一。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资讯类、社交类平台也在逐步开发方便老年用户阅读、操作障碍减少、消费体验优化的关怀版功能。“银发”经济成为传媒产业收获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突破口。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2023年传媒科技领域最热门议题,并将为传媒产业带来以下两个层面的新趋势。第一,AIGC拥有搜集、整合等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传媒产业带来畅想,成为辅助新闻生产、传播的重要工具。首先,传媒产业的智能化应用将从原先的信息分发环节转移至内容生产环节,在技术赋能下生产出新的内容产品与交互体验模式,同时将实现用户画像精准化,创新受众互动模式,增强传播效果。其次,AIGC将释放传媒生产力,驱动传媒从业者摆脱数据性、重复性生产的束缚,聚焦更具创新性的深度内容创作,促使传媒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转变。第二,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资本力量强势进入AI产业。从2022年底ChatGPT爆红至今,全球掀起与其相关的诸多尝试。包括百度、360、阿里巴巴、华为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均已进入该领域,并在游戏、营销、影视行业推出相关AI+产品。尽管人们对现有产品的评价褒贬不一,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也尚未明晰,但互联网企业的研发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势头正猛。

  AIGC产品的井喷式发展引发人们对新闻真实、人机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发展还是规制?有关人工智能内容版权归属和治理的探讨会成为未来重点。2023年3月,全球各行业数千位企业家、高管及学者发出一封题为《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联名公开信,呼吁所有AI研究室立刻暂停训练比GPT-4更加强大的AI系统,为期至少6个月,并建议各大企业、机构共同开发一份适用于AI研发的安全协议。中国政府遵循以人为本与安全发展并重的治理理念,积极在AI治理规则的制定上把握主动权。4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全球首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法草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尚处混沌状态的AIGC治理中率先发挥规范指导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存在社会化适应的过程。AIGC究竟是资本逻辑下的商业炒作,还是超越移动互联的智能传播的全面崛起,仍待时间检验。就目前而言,AIGC技术虽达到一定的“智力”要求,却缺乏内容生产最重要的“心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预训练存在知识盲区与语境适配问题,故其虽对传媒劳动形式有所创新,但还未能从根本上颠覆传媒内容生态。当下对技术的评价也不应陷入推崇抑或批评的二元境地,探讨如何实现技术发展、技术应用与技术治理的动态平衡,应是传媒从业者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参见《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p25-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