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对人才等生产要素需求特别大,制造业立市的关键在人才。蓝皮书指出,广州要建设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匹配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牢固树立“管制造业就要管人才、抓制造业必先抓人才”的理念,明确和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领域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
1. 打造富有活力、近悦远来的制造业人才引进体系
一是打造事业发展平台。通过实施集群强链、创新引领、融合赋能等举措,努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难题“揭榜招贤”。二是打响特色引才品牌。广泛宣传和优化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办好用好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三是激活市场化引才机制。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发展“三个十”工程,调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性。
2. 构建产学研结合、政校企合作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探索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师制度有效衔接,推进国际互认。探索建立制造业领域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二是推进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持续实施教育“强基计划”,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职业院校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三是促进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方向,支持企业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合作。加快推进广州科技教育城、高水平技师学院和职业院校建设,高标准推进“广东技工”羊城行动。四是打造协同共育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支持和鼓励校企开展宽领域合作,探索构建产业人才联合会。
3. 拓展评价贯通、资格互认的制造业人才发展空间
一是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坚决破除“四唯”倾向,以技术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品德素养和工作业绩为导向,分类分层次构建科学有效、符合制造业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人才评价体系。二是畅通产业人才发展通道。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管理序列。动态分析市场需求,编制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以及职业技能紧缺工种目录,指明产业人才未来发展方向。三是构建产业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持企业打通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转换通道,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通道,完善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四是加强产业人才未来职业能力培养。优化升级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才评价政策体系和技能竞赛管理体系,开发适应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4. 优化体现价值、精准服务的制造业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完善保障机制。探索构建分类分级人才支持政策,把校企合作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二是提高服务效能。打造“一站式”“全网办”“全链条”人才服务平台。建立“清单式服务”人才管家模式,切实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三是提升制造业形象与魅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设立“广州工匠日”,大力宣传产业人才典型模范与成功案例,探索建立优质产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干部机制,让产业人才真正成为广州制造、广州创造的重要力量。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3)》,P344-34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