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发布
2024年6月25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
作为甘肃省唯一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智库职责,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兰州大学、甘肃省社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本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创新工程学科团队平台,组织本院专家及省内相关管理、科研、教学机构权威人士,研究和编写了《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
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课题组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安排和部署皮书研创工作,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皮书系列成果。研创团队先后完成以“创新”为主题的《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以“绿色”为主题的《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以“协调”为主题的《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以“开放”为主题的《甘肃农业改革开放研究报告》、以“共享”为主题的《甘肃乡村振兴研究报告》,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五大主题”在省级农科智库工作中的系统性成果,也是研创团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主编魏胜文在发布会上指出,《甘肃乡村振兴报告》是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的第五部成果,也是研创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方专业化智库机构作用的又一重要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了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党和国家做出了系统性制度安排,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及“三农”,有利于推动“共享发展”等新理念落地见效。
甘肃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目前,全省“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满足全省农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绿皮书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农业共享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包含1个总报告和3个专篇。总报告(一)从“共享发展”视角,阐释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三大逻辑关系,梳理了甘肃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甘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规划衔接、工作衔接,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农民收入增长与分配机制有效统筹、富民产业培育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结合、生态产业化与乡村生态振兴有机结合、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乡村人才振兴有机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升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主要路径。总报告(二)构建了甘肃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全省14个市州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综合水平,针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地区差异,认为各市州要因地制宜,依据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要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注重收入、消费、文化生活与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关联性与整体性,有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在有效补齐各项短板的基础上,应及时跟踪与评估自身发展成效,总结与借鉴优秀发展成果,促进全面均衡发展。最后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实现生态宜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补齐设施与服务短板,实现乡村善治;积极探索新途径,创新乡村振兴模式等对策建议。
专题篇围绕全省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进行专题研究,认为产业培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弱项短板;人才建设获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巨大需求;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生态振兴模式多样,但仍面临体制机制等多重困境;组织振兴效果初显,但基层组织功能发挥仍有潜力。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现代农业体系,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制定引才留才优惠政策,深化农民职称制度改革;传承乡土文化,构建现代乡村文化体系;优化制度体系,强化生态保育;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等对策建议。
区域篇围绕全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带五区”空间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分别研究甘肃省沿黄农业产业带、河西地区、陇东地区、陇中旱区、陇南山地、甘南农牧交错区等区域性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动态、制约因素及未来发展方向,认为沿黄农业产业带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河西地区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巨大竞争压力;陇东地区需要应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保障的双重挑战;陇中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亟待提升;陇南山地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基础条件落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等困境;甘南农牧交错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面临制约因素多,发展选项少等不利条件。针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间关系;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水平;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速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进程,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对策建议。
共享篇重点以“共享发展”为视角,从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公共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东西部协作及对口帮扶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促进甘肃农业共享发展、迈向共同富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剖析主要影响因素,认为甘肃与全国乡村服务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等方面面临一些具体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仍有待完善;促进甘肃农村迈向共同富裕任务依然艰巨;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明显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金融服务创新;探索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统筹推进县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新型城镇化路径;聚焦成果拓展、筑牢产业帮扶与消费帮扶的坚实基础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