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发布
2023年4月23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在京举办《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发布会。来自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家机关、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司法实务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三十余家新闻媒体参会报道,法治网对发布会进行了图文直播。
发布会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分别致辞。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马怀德校长首先向莅临本次发布会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马校长指出,法治政府评估是中国政法大学以学术力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以评估方式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品牌活动。本次评估是法学界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措施。未来期望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努力,推广好法治政府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提出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各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提供参照,更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王利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王利民社长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此次发布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了“2021~2022年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亮点:一是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务实、与时俱进,指标设置契合党和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神和要求,顺应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进程;二是被评估政府的选取具有代表性,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个发展进程不同的地区;三是为各地法治政府建设指明方向,评估报告在深入考察、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对百城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切实发挥了专家智库的作用,真正发挥了“以评促建”的功能,切实推动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意义重大。
王其江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王其江副会长高度肯定了法治政府研究基地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指出,法治政府评估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国法治政府的历程,为我国各部门、各地区法治政府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体制机制以及具体举措方面的模板。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政府评估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进一步推动各地方政府和广大专家学者聚焦评估意见,以产出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法治贡献。
会议的第一单元为《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发布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主持发布会并作总报告。
赵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
赵鹏教授指出,法治政府评估项目启动以来,被评估城市得分率相较于评估初期有了较大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典型城市和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评估初期得分相对偏低的城市,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也有了较大改善,环比实现自我提升。同时,评估也发现,法治政府建设还面临一些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落实情况与预设目标仍有落差。未来应当着力推动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当中主动创新的规模效应,推广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先进经验;着重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当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水平。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赵鹏教授、王春蕾副教授、曹鎏教授、冯健讲师、张莉教授、林华教授、李红勃教授、成协中教授、刘艺教授分别就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行政决策、监督与问责、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对法治社会的带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十个方面作了《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一级指标的简报。本次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司法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项目组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监督问责、营商环境等指标下进行司法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监测评估,极大地提升了评估指标的科学化、智能化。亮点之二是项目组委托信息技术公司对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抓取和分析。
杨伟东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杨伟东教授主持了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会议的第二单元由评估城市代表分享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经验。来自北京市、杭州市与南京市司法局的负责人就各地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与困惑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崔杨
(北京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北京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对法治政府评估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北京市近年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进行报告。其指出,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守正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定力,坚持开放聚力。北京市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学习兄弟省市的宝贵经验,更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徐前
(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杭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前回顾了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源起与进程,并介绍了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的五点经验:一是围绕全过程、全领域,创新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二是围绕小切口、小快灵,高效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三是围绕目录化、标准化,持续提升行政决策效能;四是围绕清单化、透明化,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五是围绕共享式、多元化,聚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徐局长表示,杭州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徐晓洁
(南京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南京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晓洁对项目运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了热烈祝贺,其指出,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高点站位谋篇布局,突出抓好“关键少数”,紧紧依靠“绝大多数”,持续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守正创新。并表示,在未来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为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努力贡献南京力量。
会议的第三单元由实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围绕此次评估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张相军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指出,评估报告集中展现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果,评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张厅长从城市样本选取、两法衔接、数据共享和加强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他表示,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是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报告,建议继续做好后续的推广应用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王晓光
(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
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对评估报告予以高度肯定,王局长认为该报告思路开阔、视野宽广,起点高、落点实,具有评估体系科学、评估指标协同、评估内容务实、评估结果客观的特点,既彰显出国家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亦展现出各地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引领和指导作用。与此同时,王局长对“法治政府对法治社会的带动”这一指标的优化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
孔丽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孔丽英认为,法治政府评估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估报告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对策建议,期待法治政府研究院未来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评估的纵向探索。
梁新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梁新指出,法治政府评估将理论教学、学术研究与法治政府建设紧密结合,既彰显了中国政法大学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有力推动了法治政府建设。参与法治政府评估是释放司法大数据评估价值的重要形式,同时,司法大数据也是服务社会治理、助力法治政府评估更趋科学的重要手段、重要支撑,未来司法大数据将一如既往为法治政府建设献力。
湛中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指出,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为学术界了解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供了重要窗口、为专家学者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素材。湛中乐教授建议,可进一步加强对区县法治工作的评估,每年的评估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新的观测点和专项指标,拓宽数据收集渠道,提高对于民生的重视程度。
余凌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余凌云认为,法治政府评估是法学界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典范。本次报告的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客观性,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反映出学者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精准解读,呈现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的索引。建议接下来进一步考虑指标体系重点的问题,突出重视基层的基础性工作,适度扩大体验式评估。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治政府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进行总结致辞。马校长对于未来法治政府评估项目的推进实施提出了新的展望,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调整、丰富、完善指标数量与评估观测点,并加重体验式调查的分值。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