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发布
2019年6月4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
明确首都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为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市2017年8月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2018年,北京市围绕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积极开展各方面各领域的文化建设。分析表明,在2018年相关指数排名中,北京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仍居第9位,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22,在“文化交流”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仍然保持2017年的第7位。
相关数据表明,在中国城市整体格局中,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香港、深圳、上海之后,位居第4,而城市创意指数、创新创业指数、城市影响力指数均处于全国城市第一,这说明北京的城市整体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
相关指数分析同样显示,在中国内地一线城市中,北京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形象传播影响力、文化创意和新文化创新活力度均位居第一,这充分说明,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具有坚实的实力和竞争力,也表明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数据分析表明,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但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与世界重要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提高北京文化的世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仍然是未来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的任务。
“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于明确首都城市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2018年,北京市围绕“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开展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文化建设工作,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完善北京城市的文化发展布局,强调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作用。在首都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上表现为以改革引路和用改革破题,破解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矛盾和难题,激活北京文化的丰富资源和活力;传承、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围绕“一城三带”推进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和增强城市文化空间供给;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文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向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延伸和拓展。
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如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三个文化带”建设和文化资源利用,完善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布局。加强历史文脉梳理,深化文化内涵挖掘,突出不同文化带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和主题性,把三个文化带的文化规划纳入整体空间规划,推动文化复兴与空间再生的有机共生。
(二)加强南中轴线地区保护利用和创造性更新,有机传承和延续城市中轴历史文脉。南中轴线空间建构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城市文脉传承和文化更新为主导,以激发城市活力和城市未来发展轴打造为目标,构建宜居城市和品质生活的城市空间体系。
(三)突破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和分配不平衡的重点难点,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老旧厂房改造配建非营利性文化设施,鼓励建设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增强公共文化空间供给。
(四)创新发展理念,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重视“高精尖”文化产业发展。
(五)建立健全文化交流传播协同发展机制,打造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明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各个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牢牢把握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内容和任务,制定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路线图。
首都居民对高品质文化消费意愿强烈,文化消费痛点尚存
首都居民对高品质文化消费意愿强烈,对实体文化服务供给整体认可度较高。主要体现在:
(一)文化消费意愿层面,首都居民观看剧场演出的意愿强烈,实体场所阅读书籍的意愿尚需培育。
(二)文化消费行为层面,演出观看者与电影观看者已经形成重度文化消费群,观看展览与实体阅读行为的促成带有偶然因素。
(三)文化供给认可度层面,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标准与文化消费内容供给总量认可度较高,特色化与惠民化供给尚有提升空间。
在区域和代际差异上存在着多重不平衡,首都居民文化消费的痛点依然存在。集中体现在:
一是空间与时间分布因素是文艺演出消费的显著痛点;
二是价格因素与信息传播因素是实体阅读的显著痛点;
三是特色影院建设与观影信息提示缺位是电影消费痛点;
四是创新因素与价格因素是文化展览消费痛点;
五是配套设施不全与服务意识不强是周边休闲旅游消费痛点。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以散点思维实现城市文化设施的级差式供给,以分众思维实现城市文化的对象化供给,以互联网思维促成城市信息整合化传播,推动首都城市文化的供需平衡。
中轴线南延长线在传承中轴线历史文脉,提升南城空间品质,构建“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新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空间和战略意义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南城计划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南中轴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总体推进程度与建设水平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重点加强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中轴文化内涵与中轴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展示力度;
二是重塑南中轴的空间形态,提升南中轴的轴线形象;
三是以中轴文化为主导,打造景观化、人性化、功能化的城市空间系统。
对此,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中轴文化内涵与中轴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展示力度;
二是重塑南中轴的空间形态,提升南中轴的轴线形象;
三是以中轴文化为主导,打造景观化、人性化、功能化的城市空间系统。
整治背街小巷,应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应兼顾街区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功能性
2018年北京全市的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总目标为1141条,包含首都核心区615条,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区及通州副中心区共526条。满足城市市民文化生活和公共交往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区文化活力,补充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气息。针对治理背街小巷中出现的追求“表面光”和过度商业化问题,应兼顾街区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功能性。
一方面,对景观设施设计,要做到符合传统风貌保护的要求,并与街巷胡同绿化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结合;
另一方面,把实用功能融入到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力求在提升社区景观的同时,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状态。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加快,各类社会文化资源和服务得到有效整合
随着国家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基于数字技术以“云平台”为智能载体平台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
目前一半的区都有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大部分平台都包含电子图书、活动安排、文化地图、场馆预约、视频资源等板块。海淀区的“文化@海淀”是北京目前较为优秀的文化服务云平台,“VR虚拟场馆”和网络直播是“文化@海淀”云平台最具特色化的内容。石景山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特色内容为石景山非遗声音故事、数字国学馆等,有力支持了石景山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在未来云平台的建设中,应注重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反馈用户信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在提升数字平台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海淀公共文化供给的精准度。
要把全民阅读上升到城市文化建设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的层面,北京全民阅读工作需要进一步破解难题
北京全民阅读活动地区分布不平衡,触及群众还不够广泛,公共图书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营书店与特色阅读空间还存在一些实际矛盾,有些阅读空间自身定位不明,跟风选书、缺乏特色、风格雷同。对此,需要破解如下难题: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多种经营方式扶持建立特色阅读空间;
二是通过合理配书激活阅读空间效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以数字化阅读推动服务方式与产品创新;
四是坚持实施实体书店补贴政策,制定更灵活的扶持标准;
五是将书店与阅读空间纳入城市空间规划,积极开展前瞻性布局。
文化旅游业态集中涌现,文化旅游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受到重视
在国家关于文化和旅游管理机制的变革中,2018年1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标志着北京市文化与旅游在体制上实现了融合。
在体制融合的推动下,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文化产品研发层出不穷,中医药健康旅游迎来发展黄金期,乡村民宿发展迅速、中轴线申遗文化旅游活化等等,都释放了旅游消费潜力,开拓了消费空间,强化了文化旅游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未来旅游业与文化、科技、教育、康养等产业的不断深化融合,将呈现越来越多的新旅游业态、新旅游产品、新旅游主体、新旅游设施、新旅游景观,文化旅游业也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迈进。
图书推介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8~2019)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主编 李建盛
本书以2018年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概述2018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发展动态,比较分析北京在国际国内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优势和存在的差距,并针对当前需要加强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项目策划:张媛
编辑:贺斯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