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张亚平、汪文学、叶栋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贵州经验
编者按
10月20日,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魅力贵州 世界共享——多彩贵州热词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对外发布海外受众点赞量最高的一组“贵州热词”,分别为:安顺黄果树瀑布群、西江千户苗寨、中国天眼、铜仁·梵净山、侗族大歌。对此,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特别邀请到省内外文化旅游界的资深人士、学者专家分享这些“热词”背后的发展之路。
嘉宾
张亚平(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汪文学(文学博士、安顺市副市长)
叶栋槺(铜仁市副市长)
主持人:作为一座浑然天成的大公园,贵州多样的山地、甘甜的清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等原生态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并从中涌现出安顺黄果树瀑布、铜仁梵净山、兴义马岭河峡谷、毕节百里杜鹃、荔波大小七孔等一批以自然山水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贵州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张亚平:自1973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目前共有34个自然保护地跻身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列,这其中贵州省有两个,分别是梵净山和荔波茂兰。其中,梵净山早在1986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多年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贵州今年的“旅游两会”上,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为主题的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与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也代表了未来生态旅游的方向。事实上,早在1998年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就在保护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技术指导,更在2011年在贵州发布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荔波宣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适逢荔波宣言发布10周年 ,我相信相关对话成果将对国内外山地型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汪文学:黄果树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是贵州旅游的大IP,是国内外游客来到贵州的首站之选,因此赋予安顺旅游集散地的功能。目前安顺正在积极打造黄果树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全国最早发展旅游的地方,在国家第一批5A级景区中,安顺占了两席(黄果树、龙宫)。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安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黄果树大瀑布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进入“井喷式”发展,安顺与各市州齐头并进,并展现出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交通便利,从贵阳到安顺如果搭乘高铁只要半个小时,自驾也仅仅一个多小时,可以说是同城状态。其次是旅游资源丰富,安顺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12%以上,江河峡谷、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构成了壮美的喀斯特山水画卷。其中,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景区,周边蕴藏着一系列优质的乡村旅游点。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以“黄龙屯格”为基本骨架,联动周边乡村旅游点、历史文化街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叶栋槺:1978年梵净山被正式划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以来,我们开始对梵净山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在保护中发展,充分利用梵净山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反哺生态资源,以生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
依靠“一条例一规划”,梵净山保护走上依法治山、依规治山的快车道。坚持“区内做减法、区外做加法”“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的保护管理思路,为山地旅游发展开辟新路径。靠山吃山是老百姓祖祖辈辈的传统,为了调动周边社区老百姓参与梵净山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建立了社区共管共建机制,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