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专家观点|张辉:我国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
△张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1年起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新”,与先前我国的发展阶段所不同,表现在新的发展基础、新的发展主题、新的发展任务、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难度五个方面,这是党中央站在世界的高度,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科学判断。这个判断对于我国新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重要部分,旅游的发展也随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与先前的我国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新表现在什么方面,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构建旅游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我国旅游新发展阶段的特征的基础,在于我们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的正确理解、在于我们对我国旅游发展40年历程的总结,在于我们对国际旅游环境的基本态势的认识,基于以上三个因素条件,笔者认为,我国旅游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 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
旅游新发展阶段的是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化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大众化旅游阶段则是需求、供给、产业、制度、政策、观念和社会环境完全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协调的阶段。大众化的一般意义是人类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或事物,大众化旅游时代的一般意义应是旅游成为全社会各个群体普遍行为的特定时期。 大众化旅游的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个维度是从数量维度,一个是质量维度,从数量维度认识大众旅游,是要形成多数量旅游发展的格局,也就是旅游消费的社会化、大众化,使旅游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消费权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旅游成为全社会的消费常态:从质量维度来认识大众旅游,是要形成多样性旅游发展格局,也就是旅游形态的多样化,使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需要的旅游形态和旅游形式,充分满足自已的需要。我国旅游的发展数据的确显示出大众化旅游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国民旅游出游规模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015年首次突破40亿人次之后,持续保持在两位数增长,2019年全年的国内旅游人数超过60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国内、国际旅游消费规模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种增长速度和消费规模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二是旅游领域社会投资的增长。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2017年至于2019年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年度旅游直接投资保持在1.5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旅游投资基金超过100家,总体规模达到万亿元。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为旅游供给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全国特别是县域旅游发展摆脱了以景区开发为重点,以观光旅游为重心的旅游供给现状,旅游供给形态从原先的观光旅游单一的旅游逐渐转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户外运动、研学旅游、技术旅游、自驾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与此旅游形态相对应,旅游空间形态也形成了多样化发展的态势,除了传统景区这种空间形态之外,度假区、休闲街区、露营区、旅游小镇、旅游基地、旅游综合体、旅游购物区、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等多种空间形态层出不穷,为大众化旅游需求的满足创造了条件。
进入旅游新发展阶段,我们重新认识旅游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审视我们的制度设计是否适应了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的要求,重新思考的工作重点是否与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相协调,因此,要以系统论的方法为指导重新构建我们的旅游运行体系、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以新的旅游供给体系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的要求。因为,大众化旅游发展阶段是全社会公民享有休假与旅游权利发展阶段,是制度保证旅游便利化的发展阶段,是满足多种旅游形态需要的发展阶段。
二、 高质量旅游发展阶段
旅游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如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其它产业增长节奏相同,我国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发展规模以及增长速度,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种发展依赖于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资源,一个是人口。旅游发展是依赖于一定的资源的,以景区为主体的资源全面开发,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供给,就当前来说,我国拥有的各类A级景区2万多家,可以说,在我国具有一定景观品位的资源都开发为景区了。资源全范围开发的做法,与世界发达国家形成明显的不同。2019年我国的国内旅游60亿人次,依赖于14亿这个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形成的自然性增长,可以说,资源与人口支撑着我国旅游发展的两个重要力量。
然而,进入新旅游发展阶段,仅仅依赖于资源与人口条件,不足于支撑我国旅游持续性发展,资源的有限性、环保国策的全面实施,人口规模的稳定,这些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制约了旅游增长的空间。旅游持续性发展,必须转变原先依赖于资源的发展方式,从规模性增长转向效益性增长,因此,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旅游新发展阶段的主题。就现实旅游发展来说,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我们有完整的地理形态和气候资源,近几年里,旅游领域吸引了巨大数量的直接投资,但旅游的产出却不如人意,形成了资源与市场不对等,投入与产出不相符的两种现象。改变这两种不正常的旅游经济现象,是旅游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带帽子、上项目、铺摊子的工作思路,从提升旅游全行业全要素效率,旅游投入与产出效率、旅游要素与市场需求吻合度、旅游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展的贡献力等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我国旅游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比如,文化和旅游部完成了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国家验收工作,要全面总结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示范经验,来指导全国全域旅游发展。因为,全域旅游是一个路子,而不仅仅是一块牌子,是一只帽子。
什么是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什么样的旅游发展格局,什么样发展模式,才是旅游的高质量?目前还没定论。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反映旅游高质量定性与定量指标,作为推动我国旅游高质量深入发展的目标。应从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类型、旅游综合贡献率、旅游融合能力、旅游品质、旅游服务体系、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空间形态、旅游便利化体系、旅游全要素效益等10个维度全面衡量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状态。
三、 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阶段
旅游新发展阶段是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阶段。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旅游基本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要素以其不同的旅游需求为服务对象,以构建其不同的旅游产业链为重点,相继进入了独立化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不同于原先的观光旅游发展阶段的。在观光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基本要素是以游为核心,其它各个要素围绕着游这个要素,以配置组合的方式存在的。从产业链来说,这些要素仅仅是观光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不具有其独立性。各个要素的经济收益取决于观光旅游产品的基本属性以及旅游线路运作状态,取决于产业链主导地位的旅行社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向,要素具有依附性。旅游要素从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是旅游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
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是旅游需求演化推动的结果,也是旅游需求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不同的旅游需求关注的旅游要素是不同的。观光旅游强调的是“游”的要素,游山玩水看风景,是观光旅游者的核心价值;度假旅游强调的是“住”的要素,良好的住宿环境与服务是度假旅游者的核心取向;休闲旅游强调的是“娱”和“食”的要素,放松心情寻求美食是休闲旅游者追求的目标。不同的旅游需求类型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为旅游要素的独立化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进入旅游新发展阶段,面对旅游要素的独立化发展态势,我们要重新思考旅游的产业形态和旅游空间形态,重新认识各个不同的旅游主体在新发展阶段的作用与功能,重新调整相关的制度设计和工作重点方向。比如,有学者最近提出的“去景区化、去旅行社化、去酒店化”的观点,得到旅游领域的热议,尽管其观点有些过激,但也说明了要素独立化发展对旅游主体地位变动的影响,原先依赖于旅行社提供客源的要素供给企业,由于独立化发展,其客源组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么通过自已的客源渠道提供客源,要么借助于平台旅游企业获得客源。近几年,先前处于主导地位的旅行社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旅游市场控制力不断下降,相反,一些平台旅游企业逐渐形成旅游市场的主导,不能不说是旅游要素独立化发展推动的结果。
四、 技能性旅游发展阶段
进入旅游新发展阶段,由于消费形态的演变和国家发展方式的调整,旅游的消费的主体结构将发生实质性变化。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得技术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加大;旅游消费需求的自然演进,将推动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这些变化将摧生技术性旅游的发展。所谓技术性旅游是一种具有技术或技能含量的旅游形态,旅游者通过掌握一门特定技术获得旅游体验的方式,比如登山、马拉松、滑雪、滑翔、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都属于技术性旅游的形态。相对于非技术性旅游,技术性旅游虽然是小众群体,但旅游消费水平高,旅游频率较高,占用资源少,通过这些旅游形态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对于非技术性,推动技术性旅游的发展,制度保证是重要的。当前,相关部门一些制度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性旅游的发展。因此,在旅游新发展阶段,要深入研究不同形态的技术性旅游发展的要素、空间和产业支撑,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技术性旅游以及市场主体的发展。
五、 旅游链重构发展阶段
旅游新发展阶段是旅游链重构阶段。在先前旅游发展阶段,我们注重的是旅游要素的组合,很少思考旅游链的构建问题。应该说,现代旅游业是产业链条层次上的问题,而不仅是要素组合上的问题。在我国观光旅游为何强大,是因为观光旅游有完整的产业链的支撑,这几年观光旅游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产业链调整的结果。旅游作为一个经济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它的强弱大小与其产业链的构建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在旅游新发展阶段,要取得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发展,重构旅游产业链是一项重要工作。
旅游产业链的重构,是以旅游形态相联系的,因为不同的旅游形态具有不同的旅游产业链。因此,研究不同的旅游类型以及链条中不同类型的旅游市场主体的功能、作用和存在方式,是重构旅游链的关键。同时,由于同一链条上的市场主体,在旅游产业链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有的市场主体属于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有的属于从属节点,在制度与政策设计中,要区别对待,通过旅游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市场主体的发展,全面带动旅游全行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 旅游融合发展阶段
进入旅游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即是一种消费现象,又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消费现象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实现与表现方式呈现出多种类型,形成了旅游形态多样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旅游发展国际经验证明,多样化的旅游形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从多样化的旅游形态满足与实现条件来说,多样化旅游必须通过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来实现的。因为旅游消费需要相关经济产业提供服务,通常我们将这些为旅游提供服务的企业集合称为旅游产业,但这些企业集合不是固化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配置性产业,是以旅游类型为中心形成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配置,多样化的旅游形态就会有多个产业配置,就会形成多种形态的旅游融合。从产业融合角度,观光旅游是景区、旅行社和酒店融合的结果;度假旅游是度假区、主题酒店、民宿、平台旅游企业融合的结果;自驾旅游是露营地、风景道、旅游小镇融合的结果,技术性旅游是基地、场馆、酒店、装备制造企业融合的结果。旅游形态越丰富多样,旅游融合就越广泛深入,旅游带动作用就越强大。
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广泛融合,是旅游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通过旅游的融合,才能进而释放旅游消费的潜力,才能提升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力、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对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同时,在旅游新发展阶段,我们在思考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的同时,还必须研究旅游与文化这两个现象的深度融合问题,如果说,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旅游形态,产业不同的旅游商业模式,那么,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便可产生不同的旅游主题,产生不同的旅游目的。通过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要形成多个具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也是旅游新发展阶段一项重要任务。
七、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是重要的力量。面对有限的旅游资源和无限的旅游需求,如何通过创新,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形成更为高效的旅游全要素效率,是旅游新发展阶段发展的重要的课题。就旅游发展方式来说,我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资源驱动、资本驱动两个发展阶段。在先前旅游发展阶段里,我国的旅游增长和发展,前30年主要是资源驱动、后10年主要是资本驱动。依赖于资源和资本这两个要素,技术与创新没有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纵观旅游全领域,旅游技术性流程没有大的变化,旅游商业模式没有大的突破,旅游业态没有大的发展,旅游效益没有大的提升,传统的旅游企业的经济实力没有大的增强。正因为如此,旅游领域成为其它行业进入的领域,成为其它行业商业模式的实验场所,我不是反对其它行业的市场主体进入旅游,从现代经济规则来说,这是跨界融合,是应该大力鼓励与支持的,问题是,在跨界融合方面,我们的旅游市场主体却很少进入其它行业领域,即使进入了其它行业领域,也没有获得行业的市场领导权。因此,面对我国旅游发展的现实,进入旅游新发展阶段,尽管土地、资源和资本等传统要素依然在旅游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必将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的方式。
在旅游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形成新的旅游要素,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形成新的旅游市场,形成新的旅游主体,形成新的旅游产业,形成新的旅游经济,为旅游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八、 入境旅游振兴发展阶段
在旅游新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必然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心。从旅游发展历程来说,我国旅游是从入境旅游开始起步的,通过入境旅游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获得相当数量的国家发展与建设所急需的外汇,同时,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旅游发展基础是通过入境旅游打下的。然而,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非物质性服务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的旅游发展的重心从入境旅游转向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近1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2019年出境旅游高达1.5亿人次,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包括出境旅游需求无可厚非,因为这不仅是市场的选择的结果,也是平衡国际贸易关系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旅游的重心是入境旅游,而不是出境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旅游基本国策。从2005年起日本提出的观光立国的基本国策,将入境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入境旅游发展,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国际贸易顺差影响下,为平衡国际贸易,大力推动出境旅游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有人说,通过出境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种认识是存在偏差的。一个国家规模化的出境旅游,只能表现为国际社会对客源国经济的认同,但不并表现对你的文化的认同。而入境旅游规模化的发展,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国内旅游是国家旅游发展的根,入境旅游是国家旅游发展的魂。发展入境旅游,扩大入境旅游规模,不仅可以对冲货物贸易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平衡出入境旅游外汇收支,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需要,来推动我国旅游更深一步的改革和更进一步的开放,推进我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旅游新发展阶段,将入境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心,利用10年时间的有效的发展,使中国旅游产业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国家。
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当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构建起完整的入境旅游的产业链,二是要完善入境旅游便利化体系;前者是技术性问题,后者是改革开放问题,两者缺一不可。近年来,由于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使我们对入境旅游重视程度大大降低,做入境旅游业务的企业少了,队伍散了,产业链断了。我国每年两次国际旅游交易会,实际上成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交易会,各国来的旅游经营商绝大多数是做中国出境旅游业务的代理商和供应商,很少有做中国入境旅游业务的旅游经营商,这种现象与世界各国的旅游交易会形成显明的对照。世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的旅游经营商很少做中国入境旅游业务,中国旅游线路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还没有进入世界旅游的前列。
促进入境旅游发展,除了构建完整的入境旅游产业链,大力开发符合国际旅游市场需要的精品旅游线路,高品质国际旅游目的地之外,完善入境旅游便利化体系是关键。当前,制约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是便利化问题,签证的便利化、支付的便利化和网络的便利化。旅游主管部门要协同外交部门、金融机构和网信办以及相关部门,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就以上涉及入境旅游的三个便利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旅游主管部门要围绕提升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和外国人入境过夜旅游人次这两个主要指标,制定相应的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办法,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入境旅游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