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登录 | 注册

专家视角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未来两年,乡村旅游将发生一场大力度革命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张辉 发布时间:2019-05-29

  一栋房子的改造,如何能带来一个村落的复兴?

  在江西芦溪县,一场集萃产学研各界智识的大会,共同探寻乡村活力增长的秘密。

  5月14日,美好为村——2019芦溪•国际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暨民宿设计大赛在江西芦溪召开。大会以“激发乡村活力增长”为主题,特邀海内外顶尖文旅界专家学者共话芦溪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设计大赛、乡创工作营、围炉夜话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村落保护问题,在振兴乡村的头脑风暴中开启一场精神的还乡之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乡土,以下为关注乡村建设发展的读者们呈现这场大会的系列报道。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未来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就全域旅游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近三十年的旅游业发展作以回顾,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后工业化时代乡村振兴的四大思考节点。

  乡村旅游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远超城市

  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审视和研究的阶段。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形态中最具活力,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贡献最大,不论其市场主体还是旅游类型都远远超过了城市旅游。

  乡村旅游是破解我国改革和发展难题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很多旅游问题、社会问题,都会在乡村旅游上集中爆发。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如贫富差距的问题、二元结构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宅基地商业化使用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都可以通过乡村旅游的实践来得到有效的破解。

  回顾乡村旅游发展历程,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的成功与否与旅游需求有关。而旅游需求又和旅游区位有关。乡村旅游大多是城市依托型的形态,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都是以大城作为依托,而芦溪的区位优势使其具备了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和整个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希望、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问题。如何以及怎样振兴乡村在我国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工业化”+“旅游化”实现了城乡双向流动

  过去三十年,城乡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基本上在围绕工业化这一个逻辑关系去推动社会发展。放眼望去,城市在不断增加壮大,乡村在不断减少。乡村积累的大多农耕文化都在工业化过程中被肢解。

  当然,工业化的发展方式,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仔细思考这四十年的发展过程,我们会看到,工业化未必都是正向的,也会有负能量。

  第一个负能量是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化在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的同时,在不断削弱乡村经济,工业化过程就是剥夺乡村资源的过程。一种现象是,快过年的时候,大量城市人口回到乡村,而过了正月十五,大量的乡村人口又回到城市。这种现象在世界是独有的。

  第二个负能量是工业化无法做强山区经济。工业的发展思路使它在平原和沿海地区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工业聚集,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但对山区来讲,资本和工业社区很难聚集。而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面积为山地所占,我们的14个重点连片区也基本上都是山区。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各个击破,甚至不断消亡。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当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后,就很难对原来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进行保留和传承。比如,中国以前的耕文化和祭祀文化建立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有了土葬,便会产生耕文化和祭祀文化。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改革为火葬后,农耕文化和祭祀文化就很难传承。 在保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怎样传承中国文化、振兴乡村、解决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就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大的难题。

  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有“两化”: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旅游化。工业化使得乡村人口向城里流动,旅游化使城里人向乡村流动,这种双向流动构建了一个完整和谐的社会。在保持工业化和城镇化主线同时,要开展旅游化发展方式。工业化解决不了乡村和山区发展问题,但是旅游化完全可以解决。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农民不离开土地就能获得资本性、劳动性和经营性收入,民宿就在这样情况下出现。

  乡村旅游两年内将会发生一场大力度革命

  中国旅游是一个偶然现象,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的大战略背景中发展。我们要开放,西方国家就必须了解中国。第一,要有通道和平台。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是锁国政策,因此必须有一个平台或通道让外面的人了解中国社会的变化。小平同志选择把旅游作为这个通道。即通过接待自费来华旅游的通道,让外界了解中国社会的变化。

  第二,吸引外资,吸引制造业,就必须要有基本的产业策略;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必须要有支付能力和外汇储备。那时候我国外汇储备少得可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旅游业形成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模式,即以主要旅游为依托,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获取外币为目的的发展模式。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扩大,旅游形态逐渐丰富,再用原来的模式去应对市场和旅游形态就显得力不从心。第一,乡村旅游的空间在不断变化,原来的乡村旅游仅仅是一个农家乐的形态,现在乡村旅游形成了多个空间形态共同发展的态势,如市民山庄、市民酒庄、乡村民宿、乡村创客、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地、乡村田园综合体。形态的变化影响到制度层面,表现为现有的制度中土地问题、宅基地流转问题等整个关系的变化。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有民宿的设计,但是在制度层面,目前还没有形成满足这些形态的制度设计。

  第二,乡村的产业形态在不断变化。原来的乡村旅游是观光旅游形态,现在乡村旅游已经逐渐向休闲度假形态演变。这个演变表现了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是在技术层面思考,没有关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第三,乡村旅游的环境主体在不断演变。原来乡村旅游的环境主体是一户或几户的旅游环境,这种点状环境主体逐渐向摆状,或者线性状态转变,片区概念已经形成。这种概念形成以后,大规模的跨区域的乡村旅游的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摆在乡村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前的难题。

  第四,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在不断变化。原来乡村旅游主要由农户自己投资经营,现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外来资本关注的项目。外来资本一旦关注,我们乡村旅游的确权问题、增权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和整个社会治理结构的建立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外来资本进不去,也无法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第五,乡村旅游的品质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化、品质化、便利化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节点。这个节点需要大量的乡村旅游的治理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艺术人才投身建设。

  第六,乡村旅游的政策在不断变化。原来乡村旅游对产业的影响力,对社会的穿透力很弱,而现在的乡村旅游通过“+旅游”的发展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耕地都变成景观,也不可能把所有农业生产都变成旅游生产地,怎么样处理两者关系是下一步乡村政策关注的问题。

  因此,鉴于这些变化,我认为乡村旅游近两年将会发生一场大力度、有影响力的革命,并且这场革命已经来临。这里有政府治理问题,有乡村社区的发展问题,也有市场主体的变化问题。如果我们不把握这场革命,那么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乡村旅游未来四个思考节点

  所以我请在座的同志们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大问题,我们的旅游没有升级,其还在退步。当然,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要思考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从2005年开始,我们的出境旅游每年递增20%,去年出境旅游达到了1.4亿元;第二个现象,入境旅游持续下滑,一国出境旅游大规模发展,入境旅游停滞增长,说明这个国家的国内旅游出问题了,出的还不是小问题。所以乡村旅游要承接这样的问题,乡村旅游不去转型,下一步出境旅游可能还会有大规模增长。所以,如何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可能是一个难题。

  第二,如何推动乡村旅游社会经济体制的构建。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和城市人口的进入,和当地社区形成了何种社会关系。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如何用市场力量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何让大量的闲置资本通过合法途径进入乡村旅游。现在乡村旅游没有法律制度支撑,资本如何进入乡村旅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四,要构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我们现在目前在制度和法律体系上尚不健全。这四个问题是我们下一步思考乡村旅游的四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