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摘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摘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

最新动态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5
  盛夏时节,当镜头掠过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时人们看到:一家家绿色工厂分布其间,一个个绿色环保、节能降碳的设备不停运转,一辆辆满载原料、“高附加值”产品的货车络绎不绝。
  追新逐绿竞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甘河工业园区将绿色赋能当作重要一环,大步奔跑在工业转型升级、换道领跑的道路上,上演一场场以绿色、智造、链条等为主题的“焕新”行动,重塑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企业绿色制造、园区智慧管理、环境宜居宜业的集聚区,甘河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层次理解,牢牢把握青海、西宁正处于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这一历史机遇,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实际行动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逐绿而行
  打造企业绿色制造集聚区
  碧蓝天空下,一个个标准化车间错落有致,粗细不一的银色管道在厂区内编织盘旋,在绿电驱动下各自忙碌,运转的循环水站奏响生产之歌……
  “若不是有人介绍,很难想象甘河工业园区从原来时不时冒点烟到如今耸立的成为艺术品的烟囱。”初次走进甘河工业园区的小李感慨道。
  破旧赋新,脱“黑”转“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耳熟能详的生态金句,点亮了甘河工业园区向生态文明高地上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进发之路。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甘河工业园区绿色生产力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合金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材等为优势特色的绿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一批以中复神鹰、弗迪、亚洲硅业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清洁能源使用率、空气质量优良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及绿化面积逐年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园区内处处跃动着发展的音符、绿色的旋律、升级的乐章。
  熟悉了解甘河的人都知道,这一切对于这座起步晚、发展慢的工业园区来说,是有多么来之不易。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眼下,“绿色基因”正融入园区企业车间、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
  甘河工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节水型园区、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
  “今年正在组织3家企业申报绿色工厂、2家企业申报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34家重点用能企业认购‘绿证’333万张,交易绿证3.12万张。”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向新发力
  打造园区智慧管理集聚区
  工业危险废物处理是否可以变废为宝?铝厂产生的大修渣如何实现最大程度利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怎么办……
  当记者走进甘河工业园区时,刚一提起循环发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话题时,工作人员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百河铝业、黄河鑫业、盐湖海纳等,园区内的这些企业可以说个个经得起考验。
  “压力数值达标,增加打料车下料……”甘河工业园区黄河鑫业有限公司集控中心调度员刘波根据企业生产运行“大脑”  ——生产信息集中调度监控、信息共享平台远程发号施令。
  青海盐湖海纳集中控制室内,监控上实时显示着各种分析柱状图,一道道绿色条柱上下起伏,仿佛随着律动演奏无声的数字乐章。
  指着眼前屏幕上的数据,盐湖海纳水泥首席专家杨金胡说:“结合企业生产需求,青海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从能效管理方面入手,在水泥生产线上加装用能检测设备,并结合DCS过程控制数据、质量数据等信息,构建了综合管控一体化系统。通过该平台,可以对生产、机、电、工艺、质量各个生产环节的用能进行综合分析和管控,优化成本,节能降耗。”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绝不能简单退出,要打破固有思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新质生产力。”甘河工业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甘河工业园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发展活力,聚焦科创主体培育,建立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库,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蓄能储量。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省级科技小巨人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12家,创新载体达6万平方米;累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5项,发明专利31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9项。
  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实施完成铬酸盐清洁生产等34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累计实施铝精深加工、PVC一体化、铝灰渣循环再利用、锌二次资源综合回收、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分布式光伏建设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以电解铝—铝合金—铝精深加工—铝部件、铝铜镁锌—基础合金—合金部件等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以高碳铬铁—铬酸盐—铬酸酐等为主的黑色金属产业链;以硫酸—无水氟化氢—含氟制冷剂、石灰石—电石—乙炔—PVC以及冶炼尾气、天然气—甲醇—烯烃—丙烯腈—碳纤维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链;以粉煤灰—粉煤灰初加工—绿色凝胶材料、水泥、粉煤灰—防水路面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固体废渣—新型水泥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协调发展。
  2023年末,该园区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89%,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铝水就地转化率均达到77%以上。
向质跃升
  打造环境宜居宜业集聚区
  傍晚过后,甘河工业园区创业路中心广场的小游园内,居民们三五成群,或聊天小憩、或打拳练操,悠然自得,小孩们嬉戏玩耍,欢声笑语。
  “没想到,废弃的工厂宿舍摇身一变,成了绿树成荫、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的美丽游园,园区又为我们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附近居民小马高兴道。
  如今,提起甘河工业园区,你的印象是什么?绿色?低碳?循环?宜居宜业?
  设立“办不成事”“一件事一次办”“帮办代办”“有诉必应马上办”窗口和“未诉先应”热线,推出施工许可、劳务备案全程网办服务。
  与湟中区共同成立全省首个“检察护企”联络站。
  积极推动“有诉必应马上办”向“未诉先办”延伸,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优化服务保障……
  甘河工业园区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尺”,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截至目前,园区政务大厅窗口线上线下已办理事项2.7万余件,西宁评议群众满意率100%。
  累计投资18亿元,建成与109国道及多条省道相连的交通路网和与青藏铁路相通的铁路专用线,铁路运输能力达到4000万吨/年,建成区域内道路74.046公里;园区供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供电能力达到1000万千伏安/小时,供气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年,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日,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日,工业废渣场库容达到370立方米……坚持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优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和“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园区将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挖掘经济增长动能,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格局,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在推进“五个中心城市”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