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专家视点

陈洪昭等:金砖国家加强绿色农业合作与共建 可持续的粮食未来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发布时间:2020-10-15

  基于金砖国家的资源互补,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与潜力的不同,推进全球绿色农业发展技术的创新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可持续供给。金砖国家中既有人口最多、粮食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也有耕地资源丰富、耕作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因此,加强绿色农业合作,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砖国家须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定位发展目标,增强互信,谋划发展机遇,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农业资源的全球优化、高效配置,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农业收益的同时,保障各国粮食的可持续安全供给。

  当前,农业合作在金砖国家中蓬勃发展。以中俄农业合作为例,中国有广大的市场,俄罗斯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近年来,双方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俄双边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1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超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32.1亿美元,同比增长51.3%。2019年1~5月,中俄农产品贸易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俄方希望到2024年把对华农产品出口额提高到95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地。可以说,合作共赢的绿色农业合作,不仅能够实现互惠互利,推动全球农业生态改善,而且包含技术的绿色科技合作,对保障粮食安全也具

  有积极意义。然而,当今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出现,垄断利益维护下的技术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生态困境,以及利益引导下农业结构的不合理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砖国家乃至全球的绿色农业合作与粮食安全供给。

  (一)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现有农业合作格局

  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率最大化。因此,从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逻辑而言,全球化应当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对于金砖国家中的农业企业而言,意味着“走出去”就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与各国深入开展绿色农业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公司业务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也为所在国的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双方的合作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积极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涌现。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就是这一变局的表现之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使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严重冲击着当前全球农业合作格局。这不仅影响了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合作,更影响到了国际农业合作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农业的正常生产。以中美大豆贸易为例,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主要买家。2017年美国约60%的大豆销往中国。然而,一年多来两国的贸易摩擦,使双方的正常农产品贸易受到影响,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大幅下降。2018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1664万吨,比上年减少49.4%,占全部进口大豆数量的

18. 9%,比重较2017年下滑15.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受阻导致美国相关农产品价格下降,从业者与农场的收入降低,影响正常农业生产。自2019年下半年中国实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的反制措施后,美国大豆价格断崖式下降。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直接推动了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有专家形容,中国农业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农产品进口“势头强劲”“后劲十足”,也为全球农业大国所看好。然而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受到冲击,健康发展的农业合作态势受到影响。但这为金砖国家的农业合作带来了机遇,当前大豆已成为中俄农业合作的先行者。在政策保障上,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中俄元首特别强调支持两国企业开展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加工、物流与贸易全产业链合作。在市场份额上,中国是俄罗斯大豆的主要买家,俄罗斯分析机构APK-Inform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6月,俄罗斯大豆出口6.4万吨,比上月增长35%。在俄罗斯2018/2019农业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大豆主要出口国,占其出口总额的93%。同样,中国和巴西的大豆贸易合作也获得了快速发展,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份额仅30%,约为美国的一半。在中国开始实施报复性关税后,美国大豆出口遭受打击,巴西大豆很快占据了中国进口大豆份额的75%。②以金砖国家农业合作为代表的新农业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二)利益冲突限制了农业合作的深入开展

  当今世界,许多科技问题带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特征,对于农业而言,更是如此,生态与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灾害防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等,需要多国参与才能解决,全球科技呈现科学研究大合作、多元文化大碰撞和技术创新大发展的趋势,农业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加速进行,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多学科大规模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和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合作就是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两国近年来经贸关系发展迅猛,科技创新交流日益升温。双方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深入交流不断深入,以色列的先进农业技术被中方引进和运用,在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农业自动化、土壤改良等方面,为中方实现技术提高和良性发展提供了助力。①这一合作不仅推进了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推动了粮食高效产出,也为以色列先进农业技术再创新与开发,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高效的农业资源。由此可见,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尤其金砖国家理应引领,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然而,受维护自身垄断利益的驱使,一些国家在进行绿色农业合作时,时常限制先进绿色农业科技的输出与合作,为技术贸易设置重重壁垒。此外,由于国际经济秩序、地缘政治等原因,一些国家间,即便是金砖国家间也存在政治互信不足、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乃至政治介入限制创新要素、绿色农业技术向其他国家流动的问题。或是在合作中附加各种条件,使双方合作进程受到影响。这直接阻碍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与温饱问题使农业绿色发展受到影响对于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贫困与温饱问题仍然是各国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在饥饿与贫穷的双重压迫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实现粮食安全与可持续供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仍是巨大的挑战。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7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上升至8.21亿,相当于全球人口每9人中就有1人处于饥饿状态。其中,非洲仍是饥饿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在贫困方面,尽管各国都在极力减贫,但仍存在较多的贫困人口。金砖国家中也是如此,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贫困人口比例,按国家贫困线衡量的(占人口的百分比),中国占3.1%,俄罗斯占13.2%,尽管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考虑到这些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很多。2017年末,尽管中国比上年末减少了贫困人口1289万人,但仍然有3046万农村贫困人口。在饥饿的压力下,各国农业发展的重心必然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产量。为了维持粮食产出,无论是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还是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都是难以避免的无奈选择。在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中,是很难顾及农业绿色转型,也很难更多关注粮食的生产质量,以及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这种只顾眼前、涸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绿色发展,也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拥有先进的农业绿色科技和粮食生产技术,也无法有效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接合作。对于多数国家而言,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在贫困的限制下,这些农村劳动力资源自身的科技素质较弱,学习技能和劳动态度也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这为国际农业合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于贫穷地区广大的农业劳动力无法满足技术输出方的要求,双方农业技术合作和交流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合作带来的收益也十分有限,绿色农业技术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减弱,合作难以走向深入。

  (四)利润优先引导下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利于粮食安全供给

  为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摆脱贫困,无论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些金砖国家,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发展经济作物,以便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其合理而又必然的选择。以中国为例,2016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3.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了30.9万公顷。而茶园和果园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从2015年的279.1万公顷、1281.7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290.2万公顷和1298.2万公顷。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收益,但不断减少的粮食种植面积,必然会影响到粮食生产与安全。

  同样,作为微观经营主体,企业实施农业技术合作的目的是盈利。因此,国际农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其动力也是获取更高收益。所以,它们选择的合作项目,更多的是收益较高的农业服务领域,或者经济作物合作项目,单纯的粮食合作项目较少。尽管不能以此断定国际农业合作就会降低粮食产量,但这种利益引导下的农业生产合作,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与安全造成相应冲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消息,该机构发布最新一期《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报告。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5.87亿吨,为3年内最低,比2017年创纪录的高位水平下降2.4%。因此,保障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可持续供给,依然是各国需要关注的重点。

  全文参见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您当前的IP是:222.128.151.74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