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本网编辑发布时间:2015-07-15
印度注重推动创新发展及其组织保障措施。2007年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出版的一份研究印度创新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创新”一词。2010年,印度提出通过建立世界级创新园区、百万科技人员下乡、创建国家创新委员会和加强专利保护等措施不断优化印度的创新环境。随着印度总理辛格宣布推出“印度十年创新路线图”,印度正式开始实施从“世界办公室”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专门组建国家创新委员会,负责制定未来的“印度十年创新路线图”,以促进有印度特色的包容性创新发展,意味着印度政府正式把创新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在此框架下在全国建立14所国立创新大学,鼓励创新意识和行为,寻找推动和持续创新的措施及方法,为中小企业和学术科研机构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国家创新理事会还帮助成立邦一级的和领域内的创新理事会,以推动创新战略的实施。
2008年印度政府宣布实施“绿色印度”“可持续农业”等8大强制性措施。印度的创新战略包括5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平台、包容、生态系统、推动因素以及讨论空间。第一,提供涵盖产品、服务、工艺、组织和机构、研发、科技、社会和文化以及思想创新的宽广创新平台。第二,鼓励面向金字塔底层的包容性创新。设立约合10亿美元的包容性创新基金,类似于由政府提供种子资金并吸引其他投资者投资的创新孵化基金,鼓励风险资本和天使投资。提高创新意识,扩大创新的利用范围,降低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成本,保证创新的质量、规模和可持续性。第三,建立必要的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文化。包括激励和奖励机制、大学的创新集群、创新性商业集群、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组织的自治和灵活性、相关政策和计划、新机制、风险资本、知识产权制度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等。制度、激励措施以及相关政策和手段要能够刺激各个层次的创新。第四,鼓励多学科以及协作方法、破坏性创意等创新促进因素。第五,鼓励创新观点,形成敢于质疑的创新文化。建立国家创新门户网站,使之成为信息交流和促进产学合作的唯一平台。印度国家创新委员会提出要在大学发现和发展20个创新中心、发现和发展20个创新集群以加强区域创新能力。
201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发布了《2013年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是印度继1958年的《科学政策决议》、1983年的《技术政策声明》和2003年的《科学和技术政策》之后的第4个国家科学政策,其目标在于将科学、技术与创新协同起来,强调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全面融合,重点是建立一个强大和有效的科研创新体系,为印度开辟高科技主导的道路,在2020年进入全球五大科技强国之列。主要内容:一是大力加强对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出台科学家创新收入提成法案,规定在抵扣专利保护与应用的相关费用后,科学家可以从其创造的知识产权收入中得到至少30%的份额,以提升公共科学研究机构的吸引力,促进公共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产业化;二是建立新型科技创新孵化机制与商业模式,如推动建立“小创意—小利润”机制与“风险创意基金”机制;三是培养创新人才,强调支持刚入行的创新人员和企业家们,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和指导;四是推动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和跨学科研究;五是科技创新要促进社会和谐;六是科技创新政策与包容性经济政策紧密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与包容性发展融合发展的道路,即既要持之以恒地开展高新技术的国际贸易竞争,又强调科技要为金字塔底层的居民提供经济实惠和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如2000美元左右的NANO汽车、70美元的电冰箱、45美元的平板电脑等;七是解决好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问题;八是以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学外交、技术协同和技术获取。
为了促进从“世界办公室”转向创新型国家,印度强调要改善私营部门的投资环境,实现科技投入倍增,使未来5年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从当前的3∶1转变至1∶1以内,设立总额为500亿卢比(约合9.5亿美元)的由政府和企业联合设立的印度包容性创新基金,主要支持健康、教育、农业、纺织和手工业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创新;由印度工业联合会与安捷伦公司联合设立印度创新计划,支持草根创新者的创意和发明;设立促进地方创新的基金;设立支持可能无商业利润但有高社会回报的创意和科技冒险的创新基金;探索预算外补助金和创新税收激励的新方式;通过将印度科技出版物占全球的比重从3.5%提高到7%,以及将印度科技论文在全球排名前1%的杂志上的登载数量增加到目前的4倍,实现到2020年印度科技力量排名全球前五的目标;提高各行业青年劳动力的科学应用技能;通过成功范例的复制以及建立新的公私伙伴关系促进科研产出向社会和商业应用转化;通过建立新的机制,培养以科技为基础的高风险创新;促进跨越规模限制和技术领域的资源优化型、成本节约型创新;建立世界一流的科研基础设施,获得印度在一些前沿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导力;培育充满生机的国家创新体系。
——以上内容参见《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4》P7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您当前的IP是:222.128.151.74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