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结束之际,AH股溢价位于2015年以来的98.3%分位数水平,接近历史高点,逼近十年历史高位。与上一次A股涨太多造成的溢价波动不同,这一次是港股,太熊了。不仅仅指数位置回到了2016年的位置,而从2018年的高点以来,累计跌幅近30%。
从基金净值收益的排行榜来看,整个2021年,港股通基金亦是中概互联基金,基本上霸占了基金收益倒数的位置,跌幅普遍在20%以上。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当市场情绪已是冰点,而纵观全球任何市场,哪一个市场从底部过度到彻底的平稳反弹,无不是市场投资者割出来的底部。
那么,不禁反思,2022年,港股通基金有抄底机会吗?
1、港股下一个风险在哪?
以主要的市场港股来看,首先要明确港股的定位问题,它是作为一家离岸金融中心,投资这个市场的大部分是机构,根据资料显示,在2019年机构投资者仍是港股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占比达54.84%,个人投资者依旧是港股中的少数派,在16%左右。
历史数据显示,在香港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中,国际机构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地位占据重要地位,很多欧美金融机构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许多国际基金也通过国际投行参与港股投资。随着近年来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融合,港股市场投资者的格局正发生着变化。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助力因素是中国大量优势资产在港上市,这一类代表主要是互联网个股,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甚至一些央企、内房股等等。根据数据显示,近几年南下资金成为主力,光在2021年上半年南下资金6000亿港币,下半年恒指下跌之际,南下资金更是加速流入。
所以,此刻要明白的是对于港股的风险环境,有三大要点:中国内地的经济环境、海外货币的流动性即美元、中美关系;
要知道,2021年港股下挫的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个股遭遇强监管和房地产板块风险释放。在写下这篇文章之际,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个股的监管风险似乎还在释放。
在昨晚,在腾讯减持京东14.7%股份后,腾讯对外公告称,将其在Sea Limited(冬海集团,也称“Sea Group”)的B类股份转换为A类股,并减持在该公司的14492751股A类股份。此次举动,直接把一众腾讯系的互联个股带跌,代表美团、B站、快手。
从时间长度来看,互联网、地产这类的风险释放已经长达一年的时间,更何况地产问题在逐步的解决,那么。从整个2022年来看,抛开这两类风险,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外围的货币环境。
要知道美联储Taper预示着2022年,那么在海外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也意味着港股的估值压力又多了一个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
2、互联网基金可有抄底的机会
中概互联基金,在前两年是香饽饽,而在整个2021年,就单边下滑幅度来讲,几乎成为了近十年来最惨的基金之一。
但是投资者却是对其进行了抄底,以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为例,在2019年三季度,这只起始规模7.89亿份的互联网指数基金,截止到最新的报告期,自2020年9月30日(17.33亿元)起,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的规模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增长,至2021年9月30日(87.69亿元),一年时间足足增长了4倍。
还有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基金,基金规模自2019年一季度起,已经连续10个季度增长,过去一年就涨了5倍,在净值跌幅超3成的背景下,三季度末最新规模为267.31亿元,相比一季度末的83.32亿元和二季度末的197.69亿元。
那么,未来港股、甚至中概股的风险或许来自于美联储Taper、流动性收紧的问题。那么引出一个问题是:监管风险的释放逐步收尾的情况下,这类企业的估值修复需要全球资本配置中概股的信心增加。
要想等到这个时间点,不仅仅只是风险的释放完毕,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