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互联网医院发展,推广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数量由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超1600家,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泰康保险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随着社会发展,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至78.4岁,人类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这期间对于医疗、健康管理的需求只增不减。“这是一个健康的时代。伴随人们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疾病谱正在悄然转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已经由原来的感染性疾病变成了慢病消耗。”泰康健投健康科技中心助理总经理杨晓宇表示,“医疗供给不足、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我国医疗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对于在健康、医疗领域有着天然优势的保险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医疗“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保险业需要在三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利用线上资源优势,降低消费者看病成本;二是进一步提升线上医疗服务水平,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推进互联网医院建立速度,通过整合复诊、随访、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打通“线上+线下”管理模式 降低消费者看病成本
我国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民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受疫情影响而呈现快速增长的线上医疗业务发展也亟须加快发展。就保险行业线上医疗发展来看,目前,泰康在线、平安财险、人保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和微保等互联网保险平台以及大童等保险经纪公司已开始布局线上医疗赛道,着力打通“线上+线下”管理式医疗服务。
以由中国太保、瑞金医院、红杉中国共同打造的线上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太医管家”为例,截至2022年1月24日,用户量已突破百万,线上问诊次数逾270万次。据悉,消费者可通过社交平台直接添加医生好友,小病不限咨询次数,如发现重病的最初症状,则立即向用户发出警示,并帮助用户挂号,还可安排专人线下陪诊。消费者恢复过程中,其还能提供康复、营养、心理、健身等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
在杨晓宇看来,目前线上医疗行业亟须解决的医疗“痛点”之一,就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费用持续增加。在美国,16%的65岁以上人群使用了36%的医疗卫生支出;在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医疗花费也是其他年龄组的3倍至5倍。而线上医疗正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应对手段。
仍以“太医管家”为例,据了解,“太医管家”自建了400人的医生团队,确保24小时线上医疗服务支持的同时,通过研发支持,自动过滤、整理问诊诉求,让同类诉求指向最优质的同一个解决方案,从而让一名医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效率最大化。针对小样本用户,采用多名医生服务的方式,保证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取大量的该诊疗路径中的数据,然后再优化整个流程,最终打造最高效的线上诊疗模型,实现服务优质与价格惠民的有机结合。
业内人士认为,利用保险机构在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等方面的经验,制定较为精准且普惠的价格,通过线上诊疗、分诊方式,以降低患者看病成本,提高效率,这是保险行业优势之一。
线上医疗需求快速增长 险企深挖细节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中国互联网人群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线上就医操作不再是障碍。加上医疗资源的有限和获取渠道的不足,使得“太医管家”这种集线上诊疗、线下辅助挂号、陪诊的全家健康综合服务产品愈发适合我国广大市民的健康使用场景。
在上海杉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EO徐晶看来,未来,中国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必然是快速攀升的。目前保险公司布局线上医疗的方向与现有的国内医疗体系高度融合,本着补缺位、不越位的理念,扎实应对大众多样化的线上医疗场景。
医疗服务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互联网产品又必须不断快速迭代,这两者应如何融合协调?徐晶给出的答案是深挖细节。徐晶表示:“互联网产品在诞生初期也许不会很完美,但医学服务又必须精益求精,我们的解决之道就是抓好细节的服务,在确保每一个细节完善的同时,把一个又一个细节串起来。在家庭医生的服务基础上,不断优化一个又一个领域的医疗服务。保证每一个基础服务不出问题,一方面,可以优化流程;另一方面,也稳住了医疗服务质量本身。”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互联网医疗已在我国出现了10年以上,但服务用户的数量和频次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保险行业在线上医疗方面需要做的就是优化出更完善、更有品质的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线上医疗服务需求。
利好政策频出 推进互联网医院发展
2021年,关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频出。10月,互联网诊疗新监管细则公布,对行业无序增长引发的问题进行整改;11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对行业发展提出指引。多项政策的落地对行业规范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不过,从当前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管理运营并不乐观。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提出,互联网医院数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只有不到一成真正实现了有效运营,超九成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状态,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服务、监管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完善的地方。
据记者统计,目前,包括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众安保险、泰康保险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均参与了建设互联网医院。作为支付方的商业保险公司,险企开设互联网医院,将一些互联网医院服务和自己的保险产品相结合,加入保险赔付范围,在和用户之间形成更高频连接的同时,更容易在自身体系内控费。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展相对较快,主要依托平安好医生。据悉,目前,平安好医生已与百余家线下医院达成了互联网医院合作协议,上线众多互联网医院。其中,平安好医生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平安好医生的“医院云”系统可以和合作医院的HIS系统连接,形成在线诊疗平台、处方共享平台和健康管理平台集合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平台,覆盖在线复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慢病管理等服务。
与之相似,众安保险的互联网医院也整合了多个平台、医疗服务链条的多方参与者。除了为轻症患者提供常见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外,针对重症患者,众安互联网医院制定出了100多种需要线下辅助检查再进行线上随访的服务体系,众安医管家会根据线下诊断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保险机构来说,互联网医院基本上属于“流量入口”,目前没有解决关键的医疗资源供应问题。要发挥更大的价值还是要和线下医疗资源打通,保险公司布局互联网医院需要和保险业务进行融合,不能只是简单地附加,要做到降成本、提服务,真正参与到互联网医院建设中,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医疗“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