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趋严、规范发展的金融监管主旋律下,互联网众筹行业在过去一年经历了深度洗牌。日前,中关村众筹联盟联合云投汇、众筹之家、迷你投等会员单位共同发布了《2018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平台共计280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3%,基本与2015年持平。
其中,全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即业内惯称的股权众筹平台)共计76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42家,降幅高达36%。以北京地区为例,股权众筹共计29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家,降幅达28%。
融资额度方面,2017年全国众筹行业融资金额达到215.78亿元,同比2016年约下降5%,降幅较小。2017年全国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142.2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14.4亿元,下降9%;北京地区股权众筹成功融资金额为48.3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3亿元,下降5%。
另外,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项目投资人次达2639.55万,同比下降约52%。其中,回报众筹投资人次达2636万,同比下降约52%;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达3.55万,同比下降约39%。
与会专家表示,在行业洗牌期阶段,良币驱逐劣币,大量平台被淘汰,优质的头部平台开始发挥作用,2018年将是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行业“提能力、引技术、强风控、建生态”的关键一年。该行业的稳定顺畅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机制体制的保驾护航,离不开立法先行。
发布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表示,金融发展必须坚定的一个原则即服务实体经济原则,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产生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应当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不能假借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实际上在体系内部循环,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与传统的金融方式相比,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兼具了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专业程度低、风险承受能力弱、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因此,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更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
针对股权众筹的现状,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与中关村众筹联盟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合法与合规运营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初衷,但为了防范风险,建议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应当立法先行、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