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注册

专家观点

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的状况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董艳春 发布时间:2023-07-01

  三、对策与建议

  由互联网构建起的虚拟空间,为未成年人社会交往设定了新的时代背景和活动框架,网络社交正在不断影响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过程和社会适应状况。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在将来为推动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会交往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一)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社交是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其所具备的平等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受未成年人的欢迎。网络社交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平等意识和道德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个性、丰富其情感体验,有利于满足未成年人扩大交往范围的社会需求,从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只有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作用。

  1.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的主动性需求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被动参与情况较为明显,例如在网上认识新朋友方面,许多未成年人经由别人加自己或者网络自主推荐等方式认识新朋友,而不选择去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采取主动性行为。这种被动参与的方式,往往与未成年人缺少自信和自我认知不足有关。因此,未成年人网络社交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接着通过运用网络载体,参与到网络社交活动当中去,体验主动网络社交的乐趣,增加主动网络社交的计划,提高主动网络社交的频率,从而真正地促使网络社交为个人发展提供帮助。

  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参与互联网社会交往的自主性意识和主动性需求,避免未成年人盲目被动地受到网络交往环境的影响,增强未成年人对网络交往的自主掌控能力,同时提高未成年人对各种网络社会新环境的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实现对网络社交的取舍,消除那些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进而真正实现帮助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社交获得成长。

  2.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的技术水平

  现实生活中很多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中的被动表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网络交往作用的认识不充分,没能全面认识到网络交往的正向作用;还有就是未成年人网络交往的技术水平有限,例如对网络交往平台认知较少、对网络交往技术性操作不熟悉等,都会导致他们网络交往中的被动参与。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未成年人网络交往的技能,为未成年人主动性网络社交参与创设前提条件,让他们从“想交往”转变为“能交往”,帮助他们克服网络交往技术上的不足,让未成年人充满信心地主动参与到网络社交活动当中去。

  一是开展网络交往平台软件的使用培训,帮助未成年人主动学习网络交往平台的有关应用知识,掌握基本的技术手段,能够利用计算机或手机使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以真实或者虚拟的身份在互联网社会中进行对话、讨论。二是将网络技术培养引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设置网络交往搜索引擎运用实操课程,提升学生的主动检索能力。三是模拟

  网络交往的现实案例,通过形象化、生动化的案例剖析,深化未成年人对网络交往的认识和运用。通过这些技术提升方式,在及时掌握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交往状态的情况下,帮助未成年人真正地成长为网络交往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二)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交往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开展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网络交往为未成年人实现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消除了地域限制;有利于未成年人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内容和层次;有利于未成年人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等。因此,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广度和深度势在必行。

  1.不断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广度

  网络交往的自由性,使其极具个性化色彩,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以及交往形式等,未成年人全凭自己的主观爱好来选择;在交往行为的调控和评价方面,网络交往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深入地参与到网络社交中来,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广度尤为重要。

  一是交往对象扩大化。互联网提供的是弱纽带的人际关系,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未成年人交往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家人、同学和老师,而是扩大到更宽、更广的范围,在互联网交往过程中,陌生人和熟悉的人都可以成为交往的对象。二是交往内容开放化。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交往的内容,尽可能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学习和个人感受,对网络热点事件的讨论等都可以纳入网络交往内容中来。三是交往平台多样化。从目前来看,未成年人网络交往的平台相对单一,其中微信平台占绝对优势,对于抖音、快手等视频类网络交往平台的运用还有待提升。四是交往行为日常化。未成年人应该将网络交往看作自己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参与网络交往既可以维持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个人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逐步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深度

  网络社交的优点还体现在,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网络社交平台提供了一个培养、锻炼交往技巧的场所,这在客观上提高了未成年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如何拓展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深度呢?

  一是加大网络社交参与的力度。以网络热点事件交往为例,未成年人不应该局限于看看信息和浏览评论,可以尽可能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点评和转发,这种参与力度的增加,能够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听到未成年人的呼声。二是提高网络社交参与的创新性。互联网提供的新鲜事物,能够促使未成年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强化未成年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还可激发未成年人探索未知的全新念头和创新知识,进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沉溺于网络社交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如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削弱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家长、老师和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交的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自身也应理性地进行网络社交,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让互联网科技确实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构建高质量的网络亲子社交关系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不仅是青少年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其适应与发展最重要的变量①。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网络社交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互联网时代父母对子女行为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这种影响也会延续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消极的网络亲子社交,会给未成年人网络不良行为提供空间,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住校学生等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而言,与之相反,积极的网络亲子社交,会使未成年人与父母情感上亲近,而且能使其内化父母的教诲,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行为。

  1.确保未成年人网络亲子社交关系就位

  网络社交中父母的缺位,会导致未成年人更倾向于通过扩大网络社交圈来弥补父母参与的缺失,来获得社会支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网上上当受骗的概率。特别是留守儿童、住校学生等父母不在身边,本来就缺少网络使用的有效监督,网络使用比较自由,遇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求助父母,而且与父母之间的网络亲子社交沟通又少,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网络偏差行为。而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的未成年人较少产生社交焦虑以及情绪消极等问题。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与父母之间开展网络亲子社交,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网络亲子社交关系,借助网络来帮助未成年人获得源自父母的鼎力支持和个人情绪宣泄机会。

  首先,父母应该将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亲子沟通,看作一种主动的、积极地与子代交往的行为。父母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网络运用能力,主动了解网络时代信息,主观上缩小与子代的信息差距并试图找寻共同话题。其次,父母在网络亲子社交过程中,要做到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的网络社交世界里,“个人”是凌驾于一切的核心,而父母作为这个世界里的一个交际对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人际关系的符号化冲击了其固有的权威性。最后,制定家庭网络亲子社交规则,确保网络亲子社交的可操作性。例如可以通过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约定固定的网络聊天时间、网络聊天内容和节目等,将网络亲子社交落到实处。总之,确保未成年人网络亲子社交关系的就位,能够让未成年人在家庭这个港湾休憩整顿、积攒力量,从而再次出发。

  2.明确父亲在网络亲子社交关系中的职责

 

  亲子依恋关系中的父亲依恋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显著②,即如果父亲更多地参与青少年成长,则青少年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有父亲参与和陪伴的未成年人,其学业、体育、社交、心理健康等方面进步较快。一方面,鼓励父亲意识到父子关系、父女关系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使其能更多地与孩子们直接接触,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亲子社交的参与,对未成年人进行及时的引导与沟通,以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社会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未成年人与其父亲的日常网络交流,让父亲更多地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网络社交中去,及时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和提供帮助。

——摘自《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