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安徽合肥

来源:本网 作者:2011年 发布时间:2016-08-04 分享到:

  2011年8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肥市政协、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共合肥市市长吴存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合肥市政协主席董昭礼、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陆勤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总编辑邹东涛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社科院系统以及各高校、研究院所的近200名皮书课题组主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

201109191600135312

  本届皮书年会是继今年2月在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皮书研讨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又一次全国社会科学界的盛会。在26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还隆重揭晓了第二届“优秀皮书奖”获奖作品,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等10本皮书荣获“优秀皮书奖”,农村经济绿皮书、民营经济蓝皮书、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等20本皮书荣获“优秀皮书奖•提名奖”。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皮书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今年的皮书年会已经是第十二届,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出版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皮书年会已经成为各皮书课题组加强学术交流,打造皮书品牌的完美平台,随着皮书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年的皮书年会也升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皮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他指出,经过近20余年的努力,皮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学术品牌,由最初的一种发展为160多种,广泛覆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国际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皮书加大走出去步伐,目前已经有7种皮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的形式推出了英文版,另外还推出了俄文版和韩文版。皮书已发展成为海外学者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掌握话语权、抢占学术制高点的重要武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世界迫切需要了解发展变化中的中国,这为扎根于中国本土的皮书的繁荣和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他强调,各皮书课题组应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掌握好话语权,努力承载起记载中国发展道路的责任;承载起分析中国发展道路的责任;承载起宣传中国经验的责任。

  同时,李扬院长还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好时机,各皮书课题组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成果,多出政治方向正确、学术导向明确、科研成果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大胆创新,同时还要把握好五个服务对象。一是要服务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二是要服务于各级政府。三是要服务于理论界。四是要服务于大众。五是要服务于国际社会,把皮书打造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作为本届皮书年会的承办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在欢迎致辞中指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支持下,合肥市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皮书编撰工作成果丰硕。从2007年开始,连续出版了《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系列图书,不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对推动合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主编、合肥市政协主席董昭礼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他说,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社科院是党委和政府的智库和参谋,两家都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这次皮书年会的举办,合肥市政协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汇集智慧和力量,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出力。

  在会议研讨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就皮书研创与指数研究、皮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与质量提升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法治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田禾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皮书的编写、出版、营销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向与会代表做了总结讲话。他针对当前皮书研创出版的新形势,特别强调指出,2011年是皮书研创出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皮书系列正式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这标志着皮书的研创出版将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承载着更多、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着力的方向将是全面优化皮书结构,实施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皮书研创出版的体制机制。同时,还将加快皮书国际化步伐,努力构造数字皮书互动平台,让更多的皮书进入全球话语体系。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扬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学者来参加这个盛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你们多年来不懈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也对为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做出巨大努力、取得卓越成就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合肥市政协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借这次机会讲三个点。

  第一点,皮书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一点从四个方面可以说明: 

  第一方面,皮书在1992年首次推出,当时只有1种,今天已经有160多种,已经成为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覆盖面最广的一种系列出版物。现在它已经广泛覆盖到了经济、社会、法治、文化、国际等广泛领域,成为被世人所接受的学术品牌。

  第二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皮书已经开始了走向世界的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国际出版分社,几年前就已经与荷兰一家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博睿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据我所知,我们已经有7种皮书走出国门,为世界上关心中国的人所分享。

  第三方面,皮书的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走向了规范化道路。在今年二月份召开的全国皮书工作会议上,我们通过了《皮书主编工作条例》,也通过了《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这两个条例的颁发及实施,表明我们皮书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四方面,皮书数字化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今年三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数据库二期正式启动。我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很多学者以及广大的用户对于这样一个举措表示非常的欢迎,因为它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当然,皮书工作还取得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成绩,但以上这四个方面最能体现它的工作成效。

  第二点,目前皮书面临着大好形势。

  首先,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皮书是反映中国情况的。中国强大,皮书必然繁荣。因为世界需要了解中国,而我们需要有系统介绍中国的出版物。在这个时候,皮书就显示出它的作用来。去年我率领中国智库代表团参加金砖国家峰会的时候,巴西的战略部长在会见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感受,他讲到中国今天如此强大,就需要了解中国,他曾让助手找了十本关于中国的书,这些书中没有一本是中国人自己写的,都是外国人经过外国人的眼光,经过外国人的风格过滤过的中国。这种情况与中国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样一种形势,对于我们皮书的出版、编辑,以及宣传都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当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说明我们写的东西有人愿意看,这是第一个好的条件。其次,就是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是规划中国进一步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和以往的规划相比,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各项部署非常细致。这样一个规划无疑为我们皮书的编撰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明确的导向。这在过去是不容易得到的。再次,从今年开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我相信这样一个号召,这样一个战略安排对在座各位来说都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3年前,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那时哲学社会科学界以一种很复杂的心情看待这样一个系统,它开启了国家的一个工程。我们心里都感觉到,哲学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我们难道就不需要创新?就不需要国家有一个战略来支持吗?这样一种愿望,今天实现了。我最近在一些会议上,特别在和地方的朋友们开会的时候,我都会宣传这一点。这个是国家规划中的提法,国家规划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是法律,大家可以要求各级政府落实这个规划。我们看到,有一些省已经开始按照这个规划给予本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界非常大的支持。这样一个支持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开始启动第一期,中国科学院已经做了13年,我认为我们要做下去。可以说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目前遇到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另外,不久就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关于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盛会。现在会议内容还不便公布,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中有很多繁荣中国社会科学的真金白银,比如说在会议上会提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像自然科学界一样,要成立各种各样的研究基地。我们需要建立若干国家级的实验区,也就是说哲学社会科学界也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可以反复复制的实验。再比如说,会对出版业给予大力的支持,要启动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信息化工程。这都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会提出的,在会议之后我们要落实。

  第三点,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皮书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提出的目标是分类管理与优化结构。在这里有一系列的建议,这在会上还可以进一步的讨论、优化,最后确定成为我们行为的方向,在此至少有四件事情是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皮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话语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就有了责任。这种责任,尤其是在中国当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而且在目前这样一种情势下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危机不断,发展中的经济体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前景却是一片光明。照这样下去,保守估计,到2014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GDP的存量上可以平分秋色。再过几年,发展中经济体在总体上就会超过发达经济体,目前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就会有很多疑问。现在很多人就会质疑,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经济体是最好的,比如唱衰中国、中国会硬着陆,等等。所以中国的事情已经为世人关注,我们皮书承载着记载中国发展道路的责任,我们承载着分析中国发展模式的责任,我们承载着宣传中国成功经验的责任。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社会责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也是怀着这样一种责任感在做皮书,通过我们不断地召开年会,不断地和大家一起共商大事,我们应当逐渐明确我们的责任。应当认清楚我们的皮书有五个服务对象,一是要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所以我们在谈论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吃透国家政策,非常准确地反映基本事实。二是我们要服务于各级政府,由于在我们皮书这样一个队伍里,有越来越多的反映各地方经济、社会、法治和文化发展的内容。我们今天在合肥召开会议,我们针对合肥的皮书,出版了三期,合肥市委、市政府对此也非常关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且对于全市的各项工作发挥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我们要服务于理论界,中国的发展道路引人注目,所以大家要研究中国的问题,需要了解事实,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我们皮书承载着提供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的责任,所以我们要为理论界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基本素材。四是我们要服务于社会大众,现在大家知道,舆论百花齐放,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当然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是正常的,是对一种事情的不同看法,但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是在对基本事实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能够引导舆论的这样一套东西。皮书正是承载着这个责任。五是服务于国际社会,我们的皮书要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第二,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皮书的生命力所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版一套反映中国各个领域发展的皮书,当然要保持政治方向。政治方向不是口号,而应当很好地理解中央的各项政策,并且把这项政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细节,准确、及时、全面地揭示出来,坚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在过去出版的图书中,有提出过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得以存活或得以发展的安身立命之地。

  第三,以良好的学术导向进行创新。在“创新”这个词之前,我加了一个定语,就是要以良好的学术导向来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只要是过去没有过的就是创新。创新不是一个随便可以用的词,我们要用学术规范来进行创新。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创新,要在哪些领域有所推进,应当在哪些方向进行创新。在学术中要倡导良好的学风,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创新,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第四,我们要加快数字化建设。关于数字化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皮书数据库二期也已经上线,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这个方面,我们今后要加大力度,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相比已经落后很多。前天,我在长春参加了一个两岸三院组织的会议,这个会开了九届。在此次会议之前,我们中国社会科学界在参加这个会的时候,只是一个听众,别人说的那一套,我们没做过,甚至听不懂。这种情况与我们国家的发展不符,与哲学社会科学界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不相称的,对我们这个战线(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同时我们也要迎头赶上。在这里要提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年要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或者说我们的口号之一,就是打造数字化的社会科学院。为了打造数字化社会科学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就包括皮书的数字化,包括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及我们的杂志,也就是我们的成果以及调查结果都数字化。数字化到了一个承载形式的阶段,我们原来以为的数字化就是扫描一下,变换一个载体,而我们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分析技术,去挖掘数字背后隐藏的深刻的内容,同时利用这样一种技术来全面改善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这方面我们需要努力做很多工作,在院里,这项工作是由我来分管的,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希望,希望各界的朋友能够支持我们这项工作,参与我们这项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包括人力的、物力的、财力的支持。我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要把我们整个的数据库用数字化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最后,我再次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对于多年来支持皮书工作的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对于给予我们毫无保留支持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存荣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 在合肥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合肥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题主线,坚持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并重,坚持自主创新与承接转移并重,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十一五”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合肥市围绕现代化建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以科学创新推动信息工业化的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合肥的GDP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成为增长最快的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18位升至第10位。固定资产投资从第17位升至第8位,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当中发展最快的城市。在清朝以前,没有江苏省和安徽省,只有江南省。康熙六年,清王朝把江南省一分为二,东边起名为江苏省,西边是安徽省,省会是在安庆,因此我们省建成的历史是比较短的。过去在清王朝,安徽的省会一直在安庆,但是合肥的地理位置居于安徽的正中心,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两条淝水在此分离,南淝河向南是巢湖和长江,东淝河向北是淮河。著名的北楚之战就发生在寿县,距合肥大约120公里。合肥号称五楚之地。最近这五年在铁路交通建设方面,由于国家的规划,合肥一跃成为国家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国家规划的一级枢纽有6个,二级枢纽有12个,现在有11条铁路在这里汇合,其中有6条高速铁路。合肥的公路也成为交通枢纽。再加上合肥运河的航运中心,现在合肥的通江航道为三级航道,未来三年将提升到二级航道的标准,二级航道意味着与长江中上游的航道标准是一样的。

  前几天,中央媒体报道了安徽在行政区划中一个大的调整,撤掉了地级巢湖市,把其中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归合肥管辖。这对合肥的发展以及对巢湖的治理都有巨大的影响。            “十一五”期间,合肥的生态环境也有很大改善,其中污水处理率在36个大城市中首先达到了65%。在生态绿化面积上,合肥是国家第一批园林型生态城,目前正在向责任管理制迈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合肥的工业产值中,54%以上是高新技术产业,这在全国都是较高的。另外,合肥还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特别是近年来,首创并出版了皮书来叙述中国的形势,为公共经济秩序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有关专家的指导支持下,皮书的编撰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07年开始,连续出版了《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系列,发行的效果非常好。本届皮书年会选在合肥召开,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在此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合肥多考察,欢迎对合肥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最后衷心祝愿2011年皮书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 陈亚明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第二届皮书年会,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代表吴商之司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为皮书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重要贡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肥市政协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表示诚挚的感谢。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使皮书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皮书系列以它权威性、科学性、时效性、原创性、前瞻性、规范性、系列化、规模化等鲜明的特点,不仅成为党政、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师生等了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的权威资讯读物,也成为国外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皮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闪亮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个重要品牌。皮书一方面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场运作、品牌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和提升了科研水平,扩大了皮书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研创、出版、发布、宣传、营销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十分关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出版,并给予大力支持,出版管理司每年都单独核发皮书专用书号用于支持皮书系列的出版。皮书出版取得的成绩也引人注目。在总署“三个一百”研创出版工程入选名单中,在国家领导人出访推荐书目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都受到表扬。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也将皮书系列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海外推广活动被列入中国主宾国重点活动之一,汪同三、蔡昉两位著名经济学专家还在大会上做了英文学术演讲,引起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1年,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皮书系列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

  近两年来,我国图书品种连续超过30万种,我国的报纸、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出版强国,因为我们出版物的内容、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与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几十年,中国出版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知,没有像社会科学院、各地研究院所、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重视,出版强国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今天这么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皮书的发展,作为出版管理工作者,我从心底里感谢。在这里,我代表出版管理司表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皮书出版,把皮书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图书品牌。在此,我提几点建议,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同志们参考。一是希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加宽广的眼光,维护好、发展好、壮大好皮书品牌,实现邬书林署长在今年二月皮书研讨会上提出的逐步拥有影响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信息发布权,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探索皮书出版的特点、规律、评价体系等,培育出一支高水平的作者、编者和出版人队伍,为出版业出精品、创品牌提供可参考的经验。三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皮书选题新领域,优化选题结构,深入挖掘皮书数据再利用、再创造的价值,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使皮书的质量和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四是充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不断扩大皮书在国内、国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皮书成为影响当代、深受市场欢迎,并可传承久远的优秀作品。希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转企改制的大好机会,以皮书为重点,开拓出一条出版社“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为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皮书研创的近200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冒着盛夏酷暑来到合肥,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1年皮书年会”。作为本次年会的组织者,我首先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会议顺利召开的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承办本次会议具体筹备和会务工作的合肥市政协、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皮书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连续性系列出版物,经过十几年的打造,在研创者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仅成为一个图书品牌,而且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乃至中国社会科学对策应用成果的发布平台。在皮书系列的示范下,目前全国各类研究机构正式发布的年度报告达上千种,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各类皮书达160余种,平均每周就有两到三部皮书发布,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决策参考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皮书研创出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皮书系列正式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这对皮书研创出版者来说,意味着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对皮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将肩负起更加重大的责任。

  为了保持皮书研创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从2000年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召开首次“全国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暨皮书工作会议”起,到2010年已连续举行了11次,本次在合肥召开的是第12次,我们正式定名为“皮书年会”,并升格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对皮书研创出版的重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开好皮书年会、把皮书研创出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动力和压力。

  此外,为了表彰优秀皮书研创单位,提升皮书的质量与水平,本次皮书年会将颁发第二届“优秀皮书奖”。本次评奖工作是在对2009~2010年度出版的139部皮书进行客观、严格的评审程序基础上,经皮书评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匿名投票,差额评选出“优秀皮书奖”10名、“优秀皮书奖•提名奖”20名。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我们为了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接,没有再分出一等奖、二等奖,而是用“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奖•提名奖”作为奖项名称,而且发放奖金,授予奖牌。

  当今社会是一个海量的信息时代,面对皮书获得的巨大社会反响,面对党和国家、社会公众对皮书的更高期待和要求,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皮书研创和出版过程中还存在着差距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强化管理,寻求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加以克服。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出版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年会把皮书的研创和出版工作向精细化管理推进,试图通过分析皮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皮书的不足对症下药加以治理。

  反观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2011年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往年相比显得更加复杂。为了便于各皮书研创单位深入了解2011年的宏观经济社会背景,我们按惯例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作学术报告。相信这对各个课题组进行2012年的皮书研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次年会选择在合肥召开,是有其特殊的意义。国务院近期批准撤分巢湖市,将巢湖市的主要区域并入合肥,这对做大做强合肥、增强安徽省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早在2007年,合肥市政协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关于合肥经济圈的研究成果就以《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的名义正式发布,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皮书的决策咨政参考作用,推进了我国中东部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的建立。本次年会在合肥召开,也是对该皮书课题组研创工作的肯定。

  最后,希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过程中,各皮书课题组代表解放思想,集思广益,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凝聚皮书研创出版事业的共识。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合肥市政协主席 董昭礼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初秋的庐州,金风送爽、群贤毕至,今天, 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各位领导和嘉宾相聚合肥,共商提升皮书事业之策,共谋助推科学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合肥市政协,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系列是我国社会科学界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多年来为咨政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皮书形式发布的研究成果在服务党政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合肥,共同分析、预测和展望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态势,围绕提升皮书的内在品质和科学价值开展研讨,对于进一步发挥皮书服务决策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社会科学院是党委政府的智库和参谋,两家都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近年来,合肥市政协立足服务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政协委员“人才库”、 “智囊团”的优势,联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及周边兄弟城市政协,围绕合肥经济圈建设这一主题,连续五年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的形式对外发布调研成果。2007年9月,《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六安•巢湖发展报告No.1 2007》出版发行。这是安徽省第一本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蓝皮书,也是全国第一本以省会经济圈为主题的蓝皮书,以此为发端,安徽蓝皮书首次跻身全国蓝皮书出版行列。随后于2009年出版发行了《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六安•巢湖•淮南及桐城发展报告NO.2 2008~2009》。合肥经济圈在不断的扩大,第一年为合肥、六安、巢湖,后来发展了淮南及桐城。2011年又出版发行了《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No.3 2010~2011》。通过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提出了高层次、高质量的建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合肥经济圈建设,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政协组织和社会科学院联合编撰蓝皮书,创新了皮书工作模式和运作机制,这也是人民政协服务发展大局、探索履职方式、提升工作实效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把政协组织和社会科学院的优势进行有效组合,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要课题携手开展深入研究,利用皮书这一权威载体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布,既能充分彰显人民政协的智力优势,也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院的专业优势,在服务决策、助推发展方面成效明显,是一个值得研究、总结和探索的好形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火烧赤壁的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冯玉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都是合肥人。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独特,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生态环境宜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两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昂扬奋进,开拓创新,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合肥速度”,迈入了加速崛起的快车道。今天的合肥,正在全力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单位和各位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欢迎大家会议期间在合肥多走走,多看看,增进对合肥的了解,为合肥的发展传经送宝,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祝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陆勤毅 在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6日)

  尊敬的李扬副院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向2011年皮书年会,暨第二届“优秀皮书奖”颁奖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合肥表示热烈的欢迎。很荣幸,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能够作为这次年会的承办单位并担当这项光荣的任务。从2007年我们和政协合肥市委员会来共同承担《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的编写工作开始,就更加关注中国皮书系列的编写和出版。我个人体会,十几年来皮书,确实在反映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大型的连续出版的反映哲学社会科学进展和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图书系列,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样一个大的学术平台上的。皮书系列,可以说掌握了最新的最权威的资料,同时汇集了国内外西方研究的有关专家,形成的学术成果,所以说它具有权威性。我们知道,皮书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它有对过去成果的总结,和实践经验的提炼、理论的创新,同时又有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以今年为例,2011年皮书系列已经出版和将要出版6大类,177种。因此,可以说,皮书具有全面性。皮书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依据,它的结论建立在对事实的描述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专家们智慧和才华的结晶。在这样一个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些理论成果和结论,可以说,它具有客观性和理论性。如今,皮书系列已经逐步被世界范围内的一些权威机构所认可,我们相信,中国的皮书事业未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将会更加扩大。世界要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皮书系列必然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和渠道。这种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出版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这次年会的组织者,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想达到的目标是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之上,如何使皮书系列的水平更加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加广泛。

  这次会议也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学习的非常好的机会。我们也想利用这次会议,通过在会议上与专家学者们的交流,来促进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使我们做好省委、省政府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最后,衷心祝愿这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谢寿光 在2011年皮书年会主题发言:皮书的结构优化与分类管理

  一、 皮书研创出版现状与结构分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以近一年出版的皮书统计)已经超过161种,计4700左右篇研究报告,约计8000万字;从内容上看,涵盖经济、社会、政治与法律、文化、环境与生态等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目前社会的需要方面来说,今后皮书的规模和发展势头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

  从皮书的分类来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划分:

  第一,按封面颜色划分,目前共有蓝皮书142种,绿皮书13种,黄皮书6种。就其颜色意义而言,蓝皮书是作为一种专业机构出版物,代表专家的观点,这在国际上是通行的。绿皮书主要是指内容的发展和可持续,例如农村、旅游、生态和环境往往用绿皮书。黄皮书主要针对的是国际问题类,但考虑到皮书发展历史的因素,部分国际问题类皮书目前延用蓝皮书。

  第二,按内容划分,皮书则可以分为经济类59种,行业类27种,社会政法类45种,文化传媒类18种,国际问题类12种。通过这种分类,一方面可以找准每一种皮书的定位,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新皮书的确立,留下可供参考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对内容重复、同质化严重的皮书进行整合,并尽量凸现每一本皮书的特性和亮点。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建主客观评价指标、指数。目前,含有这类评价指标、指数的皮书仅16种,这在整体皮书结构上是不合理的。从这次获得“优秀皮书奖”的10种皮书的结构上分析,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获奖皮书含有评价、评级指标和独创模型,例如《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等等。由此可见,皮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就是指数化方向、数据化方向和主客观评价的方向。

  第三,按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分,皮书可分为地市类15种,省域类33种,经济区域类11种,全国类86种,全球和国际类16种,应当说这种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最近有人提出就某一个县级要出版皮书,我的看法是对县一级整体发展的宏观评估报告是可以做的,但由于我国县级市繁多,就某一个县级而出版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不会出版。此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相关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建议地市类皮书要整合国际问题和全球问题的研究力量,用有更大的气魄和眼光补足目前空白。

  第四,按皮书的研创机构划分,目前中国社会学科学院50种,地方社会科学院44种,高等院校31种,政府研究部门23种,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12种,党校1种。

  二、 皮书研创出版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挑战

  ——在海量信息时代人们对精准有效信息的巨大客观需求,促成了皮书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放大。当今社会最大的资源是信息资源,社会科学研究想要掌握话语权,要想拥有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掌握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皮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皮书中的某一个判断,某一个数据,甚至皮书研讨会上某一次发言,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和反响。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保证皮书的研究是客观的,数据是准确的,同时要发布有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参与研创和出版皮书的机构和个人呈现暴涨之势。我粗略的统计,截至去年每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数量已经超过1000种。高校系统、行业协会,甚至很多商业公司,都在做这种年度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鱼龙混杂现象的日益增多,很容易对真正恪守研究的研究者形成挑战,对严肃认真的皮书研创出版事业带来很大冲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的皮书系列已经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新起点上,并已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这个时候皮书的研创出版承载着更多、更严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皮书的结构,提出更加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二)问题

  ——定位不准。在现在的160多种皮书里面,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伪皮书。部分皮书的研创人员对于皮书的服务对象、使用者偏好和要求并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优质的皮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历届皮书年会中,我都会强调皮书定位的问题。要想明确皮书的定位,首先就要明确皮书是为谁服务,谁会购买这个信息,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把皮书发布出去,让皮书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原创不足。原创性是皮书的生命所在。所以,不能把皮书当作论文集,也不能把皮书当作一个简单的研创产品,皮书系列是一个整体的学术平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所以,我们现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皮书内的每一篇报告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就要予以退稿。此外,研创不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数据,研究报告中大量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或者是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虽然,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的数据是允许使用的,但如果想让皮书站在制高点上,除了利用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的数据之外,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数据,不论是进行实地调研,还是创建数据模型或者评价评级指标。

  ——整体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包括本次的获奖皮书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有些研究报告质量非常高,不仅有全国性的影响,还有国际性的影响,但就在同一本皮书里面,也隐藏着低劣之作,这对整体皮书的损伤极大。所以,今后我们要严格控制皮书的字数规模,剔除质量不合格的研究报告。

  ——同类皮书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例如,在文化传媒类皮书中,现在有《广电蓝皮书》、《传媒蓝皮书》、《新媒体蓝皮书》,还有《动漫蓝皮书》,并且正在编辑《纪录片蓝皮书》,这些皮书的内容已经一定程度上开始交叉重复。在整个皮书系列里面,假设有大量的交叉、重复,对我们的整体品牌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同一篇研究报告在不同的皮书里发布,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皮书里发表研究报告,这个问题我们这两年已经注意,并在逐步改善。但是不同的研究者研究同一个问题的现象比较凸显,这只有通过我们协同作战来解决。

  ——篇幅过大。目前,皮书的平均字数在40万左右,篇幅过大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有大量的资料需要调阅,他们对皮书最大的感觉是太厚,没有那么多时间详细阅读,往往只看总报告和少数几篇有价值的报告。鉴于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皮书数据库和电子书,所以今后纸质皮书一定要减少字数。皮书篇幅的减少,不仅能更好地发挥皮书的价值和功能,而且从经济角度讲,也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出版时机掌握不当,拖延现象严重。皮书最大的生命力,就是在最佳的时机给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但这个问题有时会成为我们的软肋。目前有一些皮书的出版时间是非常严格,例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世界经济黄皮书》等,其出版时间、周期连续多年没有变化。而行业报告类皮书的最佳出版时机,则是与大型行业年会、行业论坛进行帮定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人士和媒体关注。所以,出版时机的把握需要出版社和各个皮书课题组共同探讨,尽可能固定化,从而形成一个周期性的。

  ——宣传推广力度严重不足。目前,部分皮书不举行发布会,不把内容与媒体分享,这等于自我消费,这样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下一步将着手对皮书传播的途径做一些硬性规定,让皮书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让最需要的人获取到。

  三、 优化皮书结构,实施分类管理的着力点

  1. 进一步提高对皮书性质、价值的认识,增强维护皮书整体品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对策应用成果的平台。今后,要重点着眼于皮书智库平台的建设,要把皮书的研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皮书是一个智库产品的性质定位。

  2. 完善皮书研创出版的体制、机制。第一,严格贯彻《皮书主编工作条例》,我们将来要对皮书的各个研创活动、研创产品,以及整个研发团队实行年检制度,按照期刊的方式管理皮书系列。第二,要将《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作为一种刚性的规定贯彻落实,对皮书编辑实行年检登记。第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要求,加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皮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争取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义颁布实施,让在皮书上发表的文章视同于在核心期刊发表,在评奖中名列前茅的文章视同于在重点期刊或国际期刊发表。除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内执行,大家都可以参照执行,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皮书知名度和加强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

  3. 最大限度地减少平庸伪劣之作混入皮书系列。这就要重点着力于皮书的准入和评价,一方面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目前,新皮书准入已经要求让主编或者主要研创者到出版社对皮书评审委员会进行当面陈述。另一方面对于皮书的评价,要将评价结果及时与皮书主编进行反馈,并通过评价促进皮书的改进和各皮书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学习。

  4. 退出机制。今年的皮书综合评价得分只是作为我们内部的参考,不对社会公布。但是再过一两年,肯定要有末位淘汰。

  5. 把皮书的研创出版与学科建设、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研创、编辑和营销推广人才。今天有很多都是地方社科院的院长,我们希望你们开始把智库建设和皮书的研创真正结合起来,从制度框架上进一步去考虑。

  6. 构造数字皮书互动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皮书数据库。皮书数据库不是一个产品,它跟各个皮书课题组搭建的是一个数字平台。我们希望各个皮书课题组开始使用起来,把它形成一个真正的数据平台,以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同时,要进一步开发皮书网的功能,并明确这个网站是为所有皮书课题组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把皮书网当作一个皮书发布平台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今后我们可能向各个皮书课题组约请特约通讯员,甚至是皮书网的记者,并设立专门的栏目和频道,与大家进行信息对接。

  7. 加快皮书国际化步伐,让更多的皮书进入全球话语体系。现在已经和多家国际大型出版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明年会有几十部英文版的皮书出版。

  8. 加快皮书理论和方法研究,进一步提升皮年会的吸引力。现在,我们将多年研究皮书的成果编辑成一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并发给大家学习交流。今后,皮书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加深。皮书作为智库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供研究,只有我们把自身武装好了,才能真正提出有价值、高价值的产品,真正让皮书事业成为中国话语权的制高点,成为最重要的智库产品。

  坚持把皮书作为品牌建设,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与各个皮书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们一起努力,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谢寿光 在2011年皮书年会总结发言

  本次大会信息量大,主题突出,与会代表提出的很多意见与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总体来说,本届皮书年会是成功的。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也代表全体与会的同志,向合肥市政协的领导以及为保证这次会议胜利召开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非常感谢江西省社科院能够承接下一届皮书年会的接力棒。

  针对下一步皮书研创,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强化皮书意识。真正把皮书研创,置于智库平台建设中去,确实做好皮书的顶层设计,真正建立并完善皮书研创的体制机制。要在不断明确强化皮书意识的基础上,对皮书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成果认定、评价机制、出版规范和推广流程等等,把它置于智库建设的高度去考虑。此外,不要把皮书当一个项目看待,它是一个智库建设平台,是一个智库产品,要把皮书的研创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进行融合。如今我们面临着大好的皮书研创、出版机遇,社会已经给予皮书很高的期待,只有每一个皮书课题组都从智库平台建设的角度去打造皮书,我们才能把现存的各项问题都解决好。

  第二,切实贯彻执行《皮书主编工作条例》和《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加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皮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们现在对每一本皮书进行检测评估,要对每一篇的报告检测评估,今后还要对平台验收,要有一套年检的制度。皮书系列是一个整体品牌,如果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损伤皮书品牌。所以每一个皮书研创者、出版者,都有维护和发展这一品牌的责任。今后,皮书的质量管理我们将从准入和退出机制着手,让有研创条件的单位和课题组精心设计皮书内容,加入到皮书系列的品牌中去,让排名靠后的课题组通过交流比较,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进行结构调整和质量改进。

  第三,要加强皮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皮书网、皮书数据库和皮书年会的功能。现在,我们将多年研究皮书的成果编辑成一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并发给大家学习交流。希望皮书的研创者们,除了研究实体之外,也要研究皮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要有所作为。目前,我们不会强求每一本皮书都要有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要想拥有话语权,只有在这个方面把握好,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点。尤其是行业发展类皮书,严格地讲我觉得都必须有一套评价评级指标体系。而分析和预测类的皮书,虽然不一定要有指标体系,但是也要有独创的数学模型和科学的趋势预测。就数据库建设而言,今后国别类的皮书将与列国志数据库实现直接相关,从而实现资源联动共享的机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皮书年会已经形成各个皮书课题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平台。每年的皮书年会都会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个平台。本届年会最大的突破在于,《文化蓝皮书》系列已经开始整合资源,并达成了建设“文化蓝皮书联盟”的共识。因此,要充分利用皮书网、皮书数据库和皮书年会这个平台。

  第四,加强皮书的发布与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主流舆论的功能。现在是一个海量的信息时代,中央领导以及决策研究班子无法详细阅读每份文件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得到转化,被领导所认知和采用,那么其学术价值和意义是被局限的,没有发挥其资政功能。所以,只有通过媒体报道,皮书观点形成了热点议论和社会反响的时候,领导才能给予关注。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拥有很强大的媒体整合能力,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发布皮书,例如接受媒体采访、发布书讯书评、与论坛结合召开皮书发布会,以及转让发布权。除了运用媒体手段之外,还要向目标人群赠书。作者们要和人大代表、两会的政协委员,建立起一套互动的机制,将皮书作为最好的参政议政工具送给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皮书的价值。

  第五,严格执行皮书的技术规范,从皮书作者主编信息、资料数据出处,到文章的摘要、主题词的标引、英文目录和英文提要,应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来要求,实现皮书编写体例的规范。同时,我们要求今年出版的皮书对上一年皮书的数据和预测有一个回溯和更正,皮书数据库也会进行相应更正校订。此外,要严格控制字数。现在皮书的字数要求是以25万字为中位数、以30万字为上限,超过上限要阐明理由,或者将超出字数要求的部分以电子书、数据库的形式作为皮书的附属物,例如《法治蓝皮书》每年都附一个数据库。这不仅能减少作者的研创成本,还可以减轻出版社的编辑成本和出版成本。

  最后,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一定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到位,向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好汇报。我们将把这次年会的研讨成果整理成电子文档,上传到皮书网,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大家。

  第二、对2012年的皮书要开始进行策划和部署。希望各个皮书课题组代表回去后尽快进行部署,提交交稿时间和出版计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会在10月上旬召开社内的2012年度皮书工作会议,届时将正式发布《2012年皮书工作指南》。

  谢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陈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221.216.147.168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