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由原社会学系和原政治学系(含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本科专业)合并组建。现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四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交叉学科博士点“文化、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全国首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授权点。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妇联立项建设、与省妇联共建的妇女/性别研究基地,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安徽大学东方毅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安徽大学西亚北非研究中心,安徽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机构。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基层选举实验室和社会调查中心,在省内外建立21个固定实习实训基地,是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挂靠单位。办有《安徽人口》杂志和《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单位和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挂靠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专职管理人员9人;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硕士生导师3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国家级学会理事或常务理事8人;省政协委员1人,省政府参事1人;安徽大学特聘教授2人。
学院各专业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2220名(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八届331名),毕业研究生823名。建院以来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省级振兴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9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奖3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3篇。
建院以来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19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各5项。在CSSCI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20部,编著省级规划教材等专业教材4部。有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获省社科文艺出版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其他省部级奖11项。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墨西哥、苏里南、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近年来参与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社会家庭结构调查、人口计生调查、文明城市调查、行风调查、安徽乡镇政治生态调查、皖北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查、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高级知识分子状况调查、安徽省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就业问题调查、安徽省第九届村委会和第三届社居委换届选举观察、安徽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等大型社会调查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类咨询和培训2000余人次。围绕我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思路与对策、安徽省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安徽省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安徽政治生态建设与评估、皖北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养老服务业态发展、地方文明创建、基层党建创新、民政部村民自治试点创新经验等方面撰写了咨政报告多篇,为国家和区域社会政治发展发挥了智库作用。
学院博士点、硕士点简介
文化、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 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备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法学和发展社会学等多学科深厚的理论基础、综合的研究能力和广阔的学术视野的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本学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不仅通晓文化、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善于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之中,既能进行开拓性和创新性的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又能针对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和实践操作,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二、 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等。博士生课程学习必须至少修满15学分(1学分相当于18学时),总学分不得超过20学分。学位课考试成绩75分及以上为合格。
1.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学位课):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修第二外国语(英、日、俄)。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及听说的初步能力。
政治理论课(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 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程是深入研究本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原则的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社会学理论研究、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研究等。
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旨在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变化,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突出特色,围绕特定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包括:法治文化研究、社会治理的理论、实践研究、历史社会学研究、历史文化学研究、人口生态学专题、社会风险评估与协调发展研究、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专题、网络社会学研究、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等。
三、 研究方向:文化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生态演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矛盾与基层治理创新研究。
四、 就业去向: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五、 授予学位:法学博士。
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社会学
一、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坚实的社会学专业基础知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且能运用社会学的专业知识研究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毕业后能够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文字表达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古典社会学理论、现当代社会学理论、SPSS和定量数据分析、社会发展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科学名著选读、政治社会学专题、文化社会学专题、农村社会学专题、城市社会学专题、社会学范畴研究、社区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
三、 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应用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
四、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群团组织、企业、调研机构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人口学
一、 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调研活动,培养能够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调研机构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人口学教学与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调查、社区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 主要课程:人口学理论、人口统计学、人口社会学、人口生态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人口思想史、中国人口思想史、人口地理学、区域人口规划、区域人口预测、世界人口、人口专题研究等。
三、 研究方向:区域人口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四、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群团组织、新闻媒体、调研机构、企业。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人类学
一、 培养目标:注重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熟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前沿动态,精于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创新意识敏锐,社会适应和开拓能力强的人类学专门人才。
二、 主要课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文化遗产学、田野调查法、徽州社会与文化。
三、 研究方向: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论;应用人类学。
四、 就业去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民俗学
一、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民俗学研究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民俗学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从事创造性的民俗学研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至少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有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二、 主要课程: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史、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田野调查的理论与实践、西方民俗学史、徽州民俗、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中国民俗文献典籍选读、民俗学名著精读、文化人类学理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宗教民俗;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四、 就业去向:高等院校、科研、文化、出版、新闻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政治与社会发展
一、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需要的,系统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政治学等多学科基本知识,扎实掌握政治与社会发展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专业工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媒体咨询和社会组织的实际管理、政策分析、宣传教育、教学科研、公共传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也可以在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古典社会学理论、现当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名著选读、现代政治分析、政治社会学研究、比较现代化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学史、中国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专题、中国社会政治分析、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组织与公共参与专题、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社会风险治理研究、网络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等。
三、 研究方向:政治文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基层民主与社区治理。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媒体咨询和社会组织从事党政管理、政策分析、宣传教育、教学科研、公共传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政治学理论
一、 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理实结合,学用并举,培养面向党的建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该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严谨的学风、较为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政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政治学基础理论;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学原著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党制度专题;政治社会学专题;政治生态专题;国家治理现代化专题;政府理论专题;基层政治专题等。
三、 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国家治理研究;基层政治研究;政治参与研究;政治社会学。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中国政治
一、 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理实结合,学用并举,培养面向党的建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该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严谨的学风、较为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政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政治学基础理论;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学原著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党制度专题;政治社会学专题;基层政治专题;社区治理专题;地方治理创新专题;网络安全与政府治理专题等。
三、 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发展;地方治理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化建设。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党的建设与中共党史
一、 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理实结合,学用并举,培养面向党的建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该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严谨的学风、较为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政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政治学基础理论;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政治学;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经典文献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党制度专题;中共党史专题;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发展专题;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基层党建专题等。
三、 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发展;中共党史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新型政党制度研究。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
国际关系
一、 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理实结合,学用并举,培养面向政府外交外事管理、高校教学科研、智库研究和机构外事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该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严谨的学风、较为深厚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政治学基础理论;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原著选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当代中国外交专题;博弈论;亚太区域发展专题;西亚北非专题;中国与欧盟专题;中国与拉美地区发展专题;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一带一路”与国际公共事务治理专题等。
三、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中美关系研究;西亚北非研究;中等强国的政治与外交;拉美国家研究。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国际组织等。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政府与政策
一、 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理实结合,学用并举,培养面向党的建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该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严谨的学风、较为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政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操作软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 主要课程:政治学基础理论;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学原著选读;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党制度专题;公共政策分析;基层政治专题;社区治理专题;地方治理创新专题;网络安全与政府治理专题等。
三、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地方政府与治理创新;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
四、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
五、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
一、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秉承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熟悉和善用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理论、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个案社会工作研究、小组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项目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伦理、矿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安徽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othering、学术写作。
三、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群团组织、企业、调研机构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
四、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学院本科专业简介
社会学(本科,按大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口径宽、适应面广,具有系统、扎实的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视野开阔,熟练掌握并运用社会调查、统计与研究方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能从事社会政策研究、咨询与评估,社会项目规划与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与预测等方面工作的社会管理与服务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人口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社会营销设计等。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科研及各类调查机构、大专院校、新闻媒体、企业、专业服务组织、攻读研究生与出国留学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社会工作(本科,按大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口径宽、适应面广,具有系统、扎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强,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社会工作的技术与方法,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与项目评估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实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群团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福利与慈善机构、专业服务组织、新闻媒体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按大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政治与行政事务方面的应用技能,能够胜任政策分析、宣传教育、教学科研、公共传播、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领导科学、行政秘书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去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传媒、社会组织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按大类招生,一学年后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对外交流和涉外管理能力,在政治和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对外交流实务、政策分析、教学研究和新闻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关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商务与管理、涉外文秘、专业英语、地区与国别政治经济与外交(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及发展中国家等)等。
就业去向:各级党和政府的涉外事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