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域融合发展研究分论坛·精彩发言

来源:社科文献 作者:社科文献

  大区域融合发展研究论坛以“多单位联合研创皮书的合作机制与质量保障”“大区域融合发展与跨省域皮书研创的咨政作用体现”“区域类皮书与省市类皮书研创中的数据共享与联动效应”为主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等40多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以下为精彩发言摘编:

  梁启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对于不同省份联合编撰的皮书,例如“东北蓝皮书”,研创单位联合的是否紧密,是编撰好皮书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区域进行融合,首先要在理念上、观念上融合。这需要各研究主管部门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包括经费上、人员上等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帮助。这是第一重要的。

  第二,研究人员专业化、固定化。一方面要抓骨干,骨干是皮书研创的总指挥、总协调员,一定意义上还是总设计师。另一方面要抓新手,注重年轻人参与皮书的研创。

  第三,有经常性的调研机制。联合编撰中,以当年本省的调研为主,其他单位配合,搜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第四,在联盟上形成协调机制,要对标、联合。定期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第五,重视皮书的新闻发布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张磊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区域性皮书以后的发展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顶层设计的合作机制,比如成立领导小组,每年要动态的管理或者指导皮书编写过程。把人员和队伍相对固定下来,这对区域性的皮书非常有益,一些资料和数据的获得会更容易,资料和数据的获得滞后会影响皮书的质量。

  第二,每年的开题会设定一些命题形成全书框架,作者申报。这样更能提高一些皮书的撰写质量。

  张志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关于“东北蓝皮书”及区域合作类皮书的研创,建议更加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理念问题实际上也是领导力的问题,如何形成领导协同机制,对皮书质量和皮书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就区域合作来共商大计,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些新的平台机制。

  第二,打造区域蓝皮书的优势,在区域当中能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每年的选题是很重要的,每年服务于什么样的主题,设置若干个分报告、行业报告以及专题地区报告,很好的提前规划设计。

  第三,资金和协同上的顶层设计也要一揽子搞好。比如资金匹配不同单位如何权衡,每年必须都列出本单位的预算,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祝尔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对于不同研创单位共同编撰皮书,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第一,有一个专业化、稳定化的研究团队做支撑。这个研究团队是不同单位地合作的,当然也是开放的。根据每年主题不同,可以请本领域比较强的单位专家,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

  第二,有一个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京津冀蓝皮书》当初在做第一本的时候,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在研创蓝皮书中一步步来实现。

  第三,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包括几个环节:召开启动会、推动会、统稿会、发布会。

  第四,有一定的依托平台和资金保障。皮书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很难真正延续下来。

  徐璋勇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皮书质量的提升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选题、写作、出版等。保证皮书的质量提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瞻性,皮书是智库产品,要解决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及的现实问题,这是对于皮书来讲每年在做的时候可能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学术性,主要是讲学术前沿性,但皮书更多还是要关注现实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从理论上能够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其他包括资料的原创性、研究视角的新颖性、方法的创新、研究结论的原创性等。

  第三,权威性,皮书作为智库产品要具有权威性。理论上要进行权威性分析,对现实问题解读要权威。可能还要依赖原创团队,包括专业性以及团队里面的人员的权威性,团队很重要。

  第四,规范性,包括研究的规范性和写作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