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与皮书研创
2023年12月7日下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与皮书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分论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与皮书研创”在海南省儋州市召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河科技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温州市委党校等课题组代表做了主题分享,贵州蓝皮书、黑龙江蓝皮书、青少年蓝皮书、民办教育蓝皮书、北京蓝皮书、广州蓝皮书等课题组代表参加会议。
主题一:皮书研创与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提出的背景,围绕地方治理和社会建设展开了深入论述。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网络舆论治理出现了新动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屡禁不止,思想文化领域问题时有出现,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更好担当使命任务,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的主体优势;坚定特色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文明形态发展实践;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立足国情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践行“七个着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民办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建庄紧扣时代大势,回顾了当代民办教育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困境,认为研究河南民办教育具有普遍意义。民办教育始终绕不过经费、师资、生源、政策和社会认同等问题,以及已经到来的代际传递问题。河南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内陆人口大省,除了教育负担重、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大之外,还有长期以来历史积淀的“正统观念”,民办教育不被看好。随着皮书研创的深入,我们意识到民办教育不仅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也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大活力,以独特、鲜活的方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民办教育蓝皮书》将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加大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完善研创机制和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研创质量。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泽慧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残疾人观的发展与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始终紧密相关,古代残疾人观体现了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以“仁”为思想内核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残疾人是“平等的权利主体”,是社会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有权利和普通人一样享有社会福祉,也有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残疾人蓝皮书》的研制,将坚持从平等、公平、公正的角度研究残疾人问题,突出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着力解决残疾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聚焦残疾人事业宣传文化工作,分享了新促会在开展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讲好残中国残疾人故事方面的实践举措。具体而言,通过搭建残健融合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公益文化品牌、开展仁美书画展、举办“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等,着力满足广大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借力宣传残疾人事业,科学构建中国残疾人事业话语体系,打造“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蓝皮书品牌,持续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
主题二:皮书研创与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党和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指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方式注重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式来提高治理效能。在地方治理和社会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地方高端智库建设在阐释研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以新一轮院省合作为契机建立开放型智库制度,以“智在学习”为抓手拓展开放型智库视野,以省级新型特色智库为载体布局开放型智库矩阵,以省委省政府决策需求为导向优化开放型智库服务等举措,可为地方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创新经验。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包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柳华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尤其是扶贫攻坚工作的进展。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民和组织权益的司法保障需要更加有力。法治蓝皮书品格鲜明,忠实记录、客观反映中国国家和地方法治发展的坚实步伐,并且及时巩固经验、引领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稳步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工作,推动世界更好认识新疆,了解新疆的发展成就、故事和经验,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王健分享了温州的共同富裕建设成果,结合典型案例依次介绍了“头雁模式”“双雁模式”“群雁模式”三类共同富裕的温州样板。
温州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如下,一是做大蛋糕。土地是农村的最重要资源,做大蛋糕的底层逻辑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做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分好蛋糕。利用村集体制度,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权力位核心,做到机会公平,人人平等。三是构建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包括党支部、企业、乡贤。四是超越资本逻辑的共富机制。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地区,实施共同富裕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如何“建设社会”,以社会治理来激发社会活力,持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构建“美美与共”的美好社会成为时代的要求。政府、市场与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机制,亟需协调与平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包路芳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野下新的社会建设使命,认为社会建设不能忽视中华文明自身的整体性,需要从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中寻找共同的根基,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需要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第二个结合”中进一步把握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本质。北京作为新时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社会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应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明风尚的引领性。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以社区文化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执笔人:石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