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提高上海五大新城科技创新驱动水平的对策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李世奇 发布时间:2024-03-05(一)稳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五大新城要引进培育多元优质创新主体,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发主体。持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培育引进优质创新型企业,引进一批特色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有针对性地学习国际国内先进模式,系统性地优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以及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基础研究的力度,科学合理规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比例,守住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的底线,把基础研究发展视作五大新城科技创新的定海神针,使其成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后盾。在大科学时代,学科边界日趋淡化,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创新网络和资源的支撑,五大新城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
(二)持续提升创新载体建设水平
五大新城要加快提升孵化载体建设培育能级,完善孵化—加速—转化的园区全周期孵化生态。进一步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系统提升孵化载体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硬实力,整合各类市场化技术平台向创新企业开放。推动加速器建设,支持特色园区、头部企业及各类载体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推动加速器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孵化器和加速器探索科创总部园区建设,进一步建设长三角协同孵化—加速—转化的科创园区网络,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毕业企业提供产业化的服务和土壤。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研发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链纵向集聚与创新链横向链接功能,打造创新主体招引新模式。加强创投体系建设,激发创投平台活力,通过直投和基金相结合的投资模式,积极打造涵盖天使、种子、VC、PE、母基金、S基金、不动产基金、公募基金的全周期、全链条基金体系,根据产业分类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的业绩评价机制,针对战略性投资,围绕“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建立长周期考核体系。
(三)全面塑造多元人才政策优势
五大新城要加快推动区域战略优势向人才政策优势的转化,为五大新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紧密结合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吸引力的专项人才发展政策,将引才留才的重点举措从福利驱动向事业驱动转化,为人才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重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加快国际一流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引进和培养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着力增强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拓宽技能人才引进范围,不断健全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对高技能工匠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治理人才、生活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深化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支撑平台。及时跟进了解人才群体居留在五大新城的实际需求,努力突破瓶颈,优化“住房教育”等资源供给。梯度支持青年人才在五大新城扎根、成家立业,加大租房补贴政策力度,满足各类人才居住需求。
——摘自《科技创新驱动上海五大新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