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观点

推动广州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4-09-28

与自身资源优势相比,与率先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求相比,广州还存在禀赋上“资源强、品牌弱”、业态上“集散强、张力弱”、运行上“流量强、留量弱”、发展上“事业强、产业弱”、质量上“总量强、贡献弱”等突出问题。

(一)枢纽城市流量尚待转化为消费“留量”

客运流量的消费转化不足。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枢纽商业业态匮乏、功能单一、配套不足,枢纽内部及周边的商业氛围不浓,高端消费供给不足,客运人群未能向消费客群转化,巨大的客流消费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游客流量的消费转化不足。2023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1759万人,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31亿元,旅客人均消费744.7元,远低于杭州、上海、北京、苏州。会展流量的消费转化不足。会展场馆与消费功能区融合度不高,场馆周边缺少多元消费场景,消费形态单一,未能为本地消费“聚流”和“引流”。快递流量效益较低。2023年快递业务量(114.5亿件)是上海(37.0亿件)的3倍多,业务收入(892亿元)却不及上海(2089亿元)的一半。尚未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有15家物流企业,广州无一上榜。

(二)国家中心城市服务能力尚待转化为消费“能量”

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的产业转化能力较弱。医疗资源赋能生物健康产业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配套大型医疗机构的康养服务消费亟须激发。衔接我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保险、医保、社保有待突破,医疗国际化、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顶级赛事、大型演出的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广州马拉松赛收入集中于门票和广告,经济带动效益远不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从化马术场运营近6年,吸引国内外消费者较少,与马相关的体育运动、休闲骑乘、文化旅游、专业化马产品等的发展步履缓慢。2023年全年演艺市场火爆,但并未带来消费市场的火爆。

(三)“世界工厂”的产地优势尚待转化为消费“胜势”

“广货”产品创意创新不足。2023年,服装、皮具、美妆日化、灯光音响、定制家居、珠宝首饰等都市消费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制造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50%,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工业企业专利数的比重不到19%。以美妆日化行业为例,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是外观设计,如瓶子、外包装等,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与国际一线品牌差距较大。“广货”品牌价值亟待提升。都市消费工业企业5.7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仅316家,多数企业主要从事代工、贴牌生产或批发、代理,缺乏开展原创设计、打造原创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至今无一品牌入围世界品牌500强及世界最有价值品牌100强。“广货”企业对外扩张谨慎保守。总体呈现“粤内领跑,粤外失速”现象,国内外知名度较低、影响力较弱。

(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片尚待转化为消费“品牌”

城市品牌塑造力不强。在2023年全球百强城市品牌榜中居第85位,落后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城市,与伦敦(第1位)、纽约(第2位)、巴黎(第3位)等国际城市差距显著。城市海外传播力不及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杭州,并有下滑趋势。2022年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可展览数量仅17场,与上海(156场)差距较大。行业头部企业引育不足。在餐饮行业,仅5家企业上榜正餐领跑企业50强,不及北京(8家)和上海(7家)。在文旅领域,仅1家主题公园在全国综合排名前20,不及上海(3家)、深圳(3家)、北京(2家);仅2家企业上榜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不及北京(5家)、上海(6家)。在体育领域,仅1家企业上榜体育上市公司40强,不及北京(8家)、上海(3家)、杭州(3家)、深圳(2家)。国际知名品牌渗透率低。2021年,进驻国际奢侈品品牌数97家,居全国第11位;奢侈品品牌门店数54家,居全国第9位;奢侈品消费总量约占全国的1.50%,居全国第9位;新增首店数量超过200家,其中国际知名品牌首店仅8家。

(五)岭南文化中心优势尚待转化为消费资源优势

文化资源挖掘提炼、活化利用不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认知与传播不及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全市仅有长隆旅游度假区、白云山风景区2家5A级景区,低于重庆(11家)、北京(8家)、上海(4家)。各类资源缺乏立体串联、业态互嵌。景点较为分散,缺乏串联互动。长隆旅游度假区、白云山风景区等旅游载体运营与科普、研学等多业态融合不足,未形成促消费合力,难以将“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旅客”向“过夜旅客”转化。国际认可度和知名度不高。至今未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仅南越国史迹、海上丝绸之路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未进入全球100强旅游目的地榜单前40,远落后于巴黎、纽约、伦敦、上海、北京等城市。

——摘自《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