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观点

汪泓 李含伟 吴晓恒:上海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经验总结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汪泓 李含伟 吴晓恒 发布时间:2023-08-14
1.优化工作应以人为本,精准定位老年人需求
老年群体作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参与者、受益者、评价者,贯穿于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部流程中,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准展开服务体系的建设,以老年人的真实反馈进行服务体系优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使服务体系的服务供给精准化和高效化。因此,应秉持“因人制宜”的态度,在初期评估老年人服务需求时,应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按不同特征将智慧养老服务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为低龄、健康良好的老年人提供社交、保健等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健康数据监测、摄像监测等服务,从不同角度去劝导和推荐服务,了解老年人当前的养老痛点,提高智慧养老资源配置效率,为老年人制定针对性的需求计划,提供更加精准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现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2.优化工作应注重技术创新,实现服务的有效供给
智慧养老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的高科技养老服务,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部分老年人囿于智慧养老服务复杂性,故提高服务产品的易操作性很有必要。当前多数智慧养老平台的社交、心理咨询等服务仍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应加快智慧养老平台的搭建,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使其更好地发挥自主选择性。服务体系各方主体,应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供给优化。首先,政府应及时督促社区将智慧养老服务落实到位,制定相关规划,避免资源闲置;号召社会各界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进行关注参与,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层次分明、责任明确、覆盖全面、主体广泛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其次,社区应提高服务的供给质量,社区作为智慧养老的服务场所,承担着所有服务的运载,因此其参与是全程性的。必须做好服务的推广、带动社区老年人参与,并组织专员向老年人进行智慧养老的信息普及,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指导教学。同时还要加强社区内医疗、文化、娱乐、出行、餐食等服务资源的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3.优化工作应牢记安全第一,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老年群体选择智慧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保证自身健康安全,如当设备显示老年人正处于危险或有潜在风险时,后台社区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老年人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救助。并且应对服务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消除服务非专业性对老年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互联网时代,要重视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故企业作为服务产品的设计者与提供者理应重视产品的安全性能,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对此,需做好相关法律完善工作,建立关于智慧养老服务的专项法律法规,如对老年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相关产品服务的标准制定等,同时落实财政投入,让智慧养老服务成为一项普惠性服务,同时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服务不规范、产品质量差等情况要及时进行严肃处理。政府也应积极倡导第三方机构介入监督,形成客观、公正、高效的行业风气。除此之外,首先,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号召社会群众、新闻传媒等共同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进行监督,明确资金流向、服务落实等;其次,要强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大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相关专业的授课,制定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系统培育养老服务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再次,也可以通过人才培训体系培养社会人员,使其成为高素质的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并设立考核标准,培训后要通过考核方可上岗,通过岗前培训了解岗位的规范与要求,以便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然后,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保障好每一个服务人员的收入与福利,完善激励机制与晋升渠道,鼓励服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智慧养老的专业人才,让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转更加稳定与专业化;最后,应优化资金投入体系,政府投入应在资金投入体系中起到主导作用,依靠财政收入对社区智慧养老相关机构进行财政补贴,对智慧养老平台的相关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补贴,对于参加智慧养老服务的家庭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补贴,如此可以减轻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企业与家庭的负担,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充沛智慧养老服务资源,同时也能够让该服务成为普及大众的惠民政策。通过社会捐赠,可以部分改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紧张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对智慧养老服务行业的广泛关注,引起社会大众对新兴养老模式的重视;个人集资也是资金投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与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减轻对政府和社会捐赠的依赖。
——摘自《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