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4年5月22日下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签约仪式在京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助理研究员唐晓芬,中国社会学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相关人员20多人出席签约仪式。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签约仪式。
2013年8月,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本工作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出版社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本工作站制定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出版社项目研究的需求,2014年,本工作站将在学术出版能力建设、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研究、皮书与智库建设研究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拟招收3名博士后,聘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中国社会学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张翼担任博士后导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签约仪式现场
在签约仪式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工作站领导小组副组长蔡继辉介绍了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及运行情况。他指出,作为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大力推动学术出版的数字化和国际化,以皮书的研创与出版为依托,致力于打造研究型、智库型的出版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次签约仪式是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的开始,也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本工作站的三个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学术出版能力建设课题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为本工作站的科研工作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领导小组组长谢寿光在签约仪式中指出,与世界相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大的不足在于学术出版机构和学术出版水平有限,急需一些标杆性的企业形成示范,带动出版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次签约仪式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为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高端专业人才迈出的新步伐。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出版社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梦的必要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胡正荣就当前新闻出版的实际,对本工作站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数字化。二是利用多年积累的学术出版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和出版。三是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研究与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四是培养更多的国际性人才,在国际出版、国际发表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评价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中国社会学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张翼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确立的三个选题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很快,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出版业走出去战略推行的时间不够长,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次博士后工作站确立的三个研究选题意义重大,其中,皮书是智库研究的重要平台;学术出版能力建设是建立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必经之路;如何建立和探索适合中国土壤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也是当务之急。
本次合作为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战略布局,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出高质量的成果,培养高质量的专家型人才,将为繁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为争取人文社会科学在世界话语体系的话语权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