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2012年第12期《凤凰周刊》推介我社2012版《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5-03
2012年第12期《凤凰周刊》“鲜时事”栏目特别推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研究员主编,我社出版的2012版《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以下是相关文字与截图。
红色黄皮书   2011—201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报告
3月2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2012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同时组织召开“世界格局与社会结构和新自由主义与金融霸权”研讨会。150多位与会者分别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
中共自改革开放后已摒弃全球革命的意识形态,但相关研究机构一直关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进程。社科院下属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是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也是相关成果的发布平台,它从2006年开始定期发布的《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黄皮书),被认为是大陆在该研究领域最高水平成果的汇集,既有向上影响决策层,又有意识形态舆论高地的功能。每年发布黄皮书时,都会引起海外关注和种种解读。
低谷新潮声
这次发布的黄皮书,厚达500余页,约60万字,由总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新发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多视角剖析》《新帝国主义的“颜色革命”和霸权主义》等6个部分组成。由不同作者执笔。
此次黄皮书在总论《力争延长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强调,要抓住两大战略机遇,以尽可能延长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西亚、北非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在实现中东战略中遇到不小的障碍,其战略重心的进一步东移可能被再次推迟。
黄皮书同时指出,西强中弱的局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我们没有理由也根本不可能让资本主义制度寿终正寝,让十分年轻和很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几十年内就完全取而代之。
故2012年的黄皮书提出务实的应对之策:中国应力争延长国际战略机遇期,应对西强中弱局面。对以往那些彼可以顺利取而代之的观点,黄皮书认为这是“左派幼稚病”。
相较而言,今年黄皮书的判断要“低调”一些。如2007年到2010年,黄皮书的判断大都以西方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将难于解决自身问题,中国因此面临较好的战略发展期。(见附表)
而2006年发布的第一本黄皮书,对西方世界的看法被外界认为带有很强对抗性,譬如它指出美国的安全战略对中国经济构成最大威胁,中国要警惕美国在政治、经济、金融、外交等领域发动的“软战争”攻势。
当时它被西方媒体视为对邓小平制定的“韬光养晦”、“不出头”政策的挣扎脱离尝试。此前一年,解放军少将朱成虎发表了中国不惜牺牲西安以东城市与美国进行核战争的言论。
黄皮书在2006年锋芒一现,但它对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存在不可调矛盾的判断,此后在不断淡化。有外界评论认为,这是中共在意识形态外交上的转身,意味着中共正逐渐作出务实的理论决策。甚至有声音认为,2012年黄皮书中关于延长战略机遇期的说法,是中国在意识形态宣扬上让步的新提法。
已经连续八年发布的黄皮书,有个固定的副标题:且听低谷新潮声。2012年的黄皮书因此被命名为“且听低谷新潮声之八”。“且听低谷新潮声”颇能体现编辑者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理论走势的判断。
在历年发布的黄皮书中,除有关中国的这个重头部分外,国外社会主义运动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与问题,也是其固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西方国家最近几年始终未走出金融危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具分析探讨其成因,在近两年的黄皮书中占了相当篇幅。
此外,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组织的活动、苏共亡党的历史研究、发生在当今的“颜色革命”,以及第三世界中爆发反西方的运动也是黄皮书关注的重点。而苏共亡党原因和教训剖析、俄罗斯现状是黄皮书多年来的研究热点。
如2012年的黄皮书中就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经济学“西化”: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中情局用经济绊倒苏联?——西方特工部门插手摧毁苏联》《高级领导干部丧失信仰、腐败变质是苏共亡党的最关键因素》等篇目。
真理的火把
在形式上,《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并非一个完整报告,而是相关文章的汇集。据了解,除重点篇目外,稿件来源是不同机构学者主动发来的论文,编辑依照其议题进行分类,最后组成不同专题部分。
早期的黄皮书,内容构成并未形成稳定比例,如2006年发布的第一本,开篇专题即“独联体和原苏东国家社会现状及思潮”,它占了整个黄皮书的很大部分。专题分类也不尽科学。最近几年来的黄皮书,形式上已大体稳定成熟,由总论和几个固定专题板块组成。另外,无论是总论还是内容组织,针对当前问题的指向性亦不断增强。由此判断,其对中国决策的影响在不断提高。
论及今日的《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或应溯及1993年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的长篇报告。1993年10月,由社会主义者学者组成的“国际科学家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协会”在莫斯科召开研讨会,讨论苏联解体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亚·布兹加林教授作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的主题报告。
正如当年11月俄罗斯《真理报》对这次研讨会所用的标题:《隧道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新华社的《参考清样》很快以《俄教授布兹加林谈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予以介绍。1994年1月4日,中共高层作出批示,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1994年7月,“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协调组”成立,该协调小组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主,参与组织的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编译局、新华通讯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教育部等机构。专职研究人员10余人,其研究的发布平台为内刊《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2001年,“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协调组”扩大成为现在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正式成为社科院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担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人员也上升到300多人。此外,研究中心还特聘了一批常务理事和特邀研究员,他们多数在社科院和院校内任职,长期从事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也有相当数量的新华社资深工作者。
中国社科院原本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成立,无疑大幅加强和提升了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地位。
2004年,中共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教育中人文社科类的一级科目,不少大学相应地建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大环境的变化,也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地位和成果大幅提升。《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由此应运而生。
2011年12月,《光明日报》以《高擎真理的火把——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为题,热情报道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以及中心一批为社会主义理想坚持奋战多年的老同志。报道引用中心副主任常务理事、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的话,17年来,他们研究的总目标即“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黄皮书已是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制度性和代表性的成果。日常研究文章发布,依然是频率接近周刊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随着资源的充裕,该中心近年出版了一批相关学术著作,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苏联历史、西方左翼思想的研究成果几个方面。它们被分为“参考系列”和“研究系列”,即编译的被归入“参考系列”,原创的属于“研究系列”,封皮均为黄色或橙色,现已形成品牌。
在“参考系列”中,在社会影响和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有罗伊·麦德维杰夫的《苏联的最后一年》、唐纳德·萨松的《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等著作。不能不提的是,在社会有相当影响的党内教育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即由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率团三赴俄罗斯拍摄而成。课题组成员多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员。
黄皮书背后是一批活跃的研究者。除李慎明外,发表作品较多的还有中心副主任程恩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伟光、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社科院研究员吴恩远、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等人。
据了解,每年发布的黄皮书及日常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能最终抵达国家领导人的案头。不过,外间无处知晓研究中心能否收到国家领导人的阅读反馈,但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发言平台,对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无疑会为高层把握世界变化脉搏提供参照。
更多内容请参阅《凤凰周刊》2012年第12期“鲜时事”栏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