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2011年《就业蓝皮书》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09
2011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即《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因正值2011年度高考结束之际,这份基于数据调研而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的专业报告,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次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包含一个总报告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人口流动”专题研究这三个分报告。其中: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全国层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职业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毕业生满意度是主要的分析指标,其中职业吻合度是是今年新增分析指标。今年新增的分析还有“自主创业所需能力和知识”。
 “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则是本年度报告的全新部分。该子报告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主要目的是发现毕业生的职业转换、就业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
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专题研究分析了各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大学教育引起的区域性人才流动,家庭的职业阶层上升和“北上广”地区的流动。
科学性、实证性、时效性是该蓝皮书的一贯特色。2011年版《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研究院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该蓝皮书发布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以下是部分教育专家、学者、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对该蓝皮书的评价选摘。
査建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主持人)
2011就业蓝皮书很多重要的数据及分析,非常全面。特别是连续三年的数据更能揭示规律性的问题。就业蓝皮书的调查和分析越来越深入并成熟,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
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这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高校开展就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具有时代特征。研究和撰写思路十分清晰。从内容上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到方法上的信息反馈、数据分析和指标呈现,还有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样本与实际分布比较对照等等,科学合理,是一本高水平的教科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科研方法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就业蓝皮书资料的再开发,不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区域专业布局、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学生及其家长报考专业选择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将有很大的好处。
姜嘉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人口流动情况的视野最为宽广、资料最为翔实、分类最为精细的实证调查和定量研究。这份文献定能为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决策、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各行业的人才资源建设、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程星(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就业蓝皮书将大学和学生连在一起、将学生和职业连在一起、最后又将职业和大学连在一起。连接的工具是数据,而且是未经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数据。
就业也许不完全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学生的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的教育状况。就业蓝皮书对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加以分析,为大学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提供旁证,更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考察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祝贺《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该报告内容翔实,调查独到,分析到位,用数据说话,对我国大学生教育与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建言献策作用。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这一报告不仅对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也不能只用半年后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应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3~5年,甚至10年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情况可以说是对大学办学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这一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对大学办学产生深远影响。
叶志明(上海大学副校长):
就业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如果在角球位置则要踢进门已是困难,因此关键是前面的传带球情况如何,也就是人才培养的环节上做的如何。麦可思公司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我们高校推进改革,创办新专业、淘汰老专业、做好校友工作等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上的借鉴和支撑作用。尤其是有些数据,如果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分析,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效果,从而对很多工作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李进(上海师师范大学校长、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
    高校就业拓展的着眼点在于:首先着眼于社会发展,其次着眼于职业导向,再次着眼于社会责任。高校就业拓展的对应点在于:首先是教育内涵的对应,其次是就业工作系统的对应,再次是人才发展的对应。高校就业拓展的切入点在于:首先是从培养模式切入,其次是从倡导就业观念切入,再次是从学校组织工作切入。我们需要前瞻性思考、现实性操作,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尤为重要,麦可思的蓝皮书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
高等教育研究各有目的,有的是为了大学生,有的是为了高校管理者,还有的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还有的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但麦可思的报告却能让上述所有的被服务方各取所需。 
    吴中江(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
连续三年,麦可思向社会奉献上这样一本极具意义的蓝皮书,对我们高校来说,第一,它给了我们关于全国大学生培养与就业方面的、来自社会第三方的系列数据,使我们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革新等等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撑;第二,麦可思不仅提供数据,还进一步做了若干科学分析,这些分析的结论对教育教学改革,对我们的办学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思考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第三,麦可思既向我们介绍全国大学生就业相关情况,又向我们提供本校、本地区、本类型学校有关数据,使我们能够在宏观中把握微观,准确地给自己学校把脉。
王玫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就业蓝皮书》是对民生工程的杰出贡献,因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蓝皮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可作为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的大学和专业的指导书,也可作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指导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