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调查 | 在北京大家怎么看待结婚这件事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5-09-08

北京蓝皮书

  据澎湃新闻报道,到2020年进入婚配的20~29岁男孩将比女孩多出近950万;0~9岁人口男孩比女孩多了1260万,男女比例是118.9比100。2020年后,一成以上年轻男性将找不到配偶,年龄段越低则越严重,社会将形成一个特殊的单身男性社会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处帝都的北京男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呢,我们来看看一家机构对当前北京未婚青年在择偶需求和择偶观方面的调查结果。

  1. 择偶观存在性别之间的差异

  第一,男性更有结婚的紧迫性。

  男性有23.3%的人认为一定要结婚,而女性的比例为18.3%,男性高出5个百分点。

  (出乎意料啊,为北京男孩点赞)

  但同时在父母的压力这方面,则是女性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压力非常大,父母总是过度关注”的女性比例占到19.3%,高出男性4.6个百分点。

  第二,男性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女性更倾向于家庭选择。

70. 9%的男性认为择偶是自己的事,仅有13.1%的男性认为这是家庭的事;62.5%的女性认为择偶是自己的事,但有28.4%的女性认同同时这也是家庭的事,比男性高出15.3个百分点。

  关于择偶的最终决定,65.5%的男性认为应该自己决定,高于女性14.5个百分点;49%的女性认为应该和父母商量,高于男性14.5个百分点。

  第三,女性更喜欢强调“合适”与“感觉”。

  女性有82.9%的比例认同遇到合适的就结婚,年龄无所谓,男性的比例为74.1%,女性比男性高出5.1个百分点。

  第四,女性更强调“门当户对”。

  达77.6%的女性认为“门当户对”很重要或者比较重要,高于男性25个百分点。女性青年更看重相当的条件或家庭背景,符合女性要“高嫁”或不喜欢“低嫁”的文化传统;男性因为心理优势则可以考虑“低娶”。

  第五,女性对择偶难度的认知更为明显。在择偶难度归因上两性也存在差异:男性大多归因为“事业型”,即工作忙、没有时间;女性则更多地归因为“需求型”。

  2. 青年择偶观和择偶需求有年龄分化

  年龄是影响人们择偶观的重要因素,研究将年龄分为两组,一组为28岁以下,称为低年龄组;另一组为28岁及以上,称为高年龄组。

  (28岁就高年龄组了呀···)

  第一,随着年龄增加,人们对结婚的紧迫感和压力都在增加。有26.1%的高年龄组认为“自己一定要结婚”,比低年龄组高出7.1个百分点。打算要孩子的比例在高年龄组也有所增加,达78%;比低年龄组提高了12.2个百分点。29.5%的高年龄组认为压力非常大,比低年龄组高出17.8个百分点。

  第二,随着年龄增加,人们对何时结婚、最终决定权和配偶年龄等问题显得更加自主。高年龄组有81%的认为“遇到合适的就结,年龄无所谓”,比年轻组高4个百分点。高年龄组认为“配偶选择最终由自己做主的比例”为62.9%,比低年龄组高7.7个百分点。

  第三,随着年龄增加,高年龄组在认识择偶对象的方式上更依赖于“支持网络”,“曾经有过的择偶途径最有效的”是亲朋好友介绍的比例为65.4%,高出低年龄组24.1个百分点。

  (明明认识到亲朋好友最靠谱却依赖网络交友···)

  第四,随着年龄增加,高年龄组认同“需要婚恋辅导”的比例为41.7%,比低年龄组高出9.2个百分点。

  第五,在择偶标准上,高年龄组更看重“健康”。

  (在更高年龄组,这一标准是否将变为“活的”···)

  3. 青年择偶观和需求有一定的城乡和户籍分化

  第一,来自外省农村户籍的青年有最高的“事业为主,要晚些结婚”的比例为19.7%,比北京市城区户籍的人高出11.6个百分点。

  第二,来自外省农村户籍的人有最高的自主决定婚姻的态度,达62.2%,高出北京市城区户籍青年10个百分点。(因为北京青年很多还要蹭家里的饭吃吧)

  第三,北京市城区户籍的人有最高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认同比例达77.4%;比外省农村户籍的人高出42.2个百分点。处于相对优势社会地位的人更不喜欢“低配”。(有钱人都不傻···)

  第四,在对同性恋的态度上,北京城镇户籍的人更为开放些,接受的占了60%,比来自外省农村户籍的人高了20个百分点。

  (好想知道这60%的人里非常喜欢看英剧的人的比例)

  第五,在择偶标准上,城镇户籍青年比农村户籍青年更看重“人品”。

  4.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择偶标准上有一定差异

  调查发现,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看重“受教育程度”;而低学历者比高学历者更看重“健康”。

  调查数据源自《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4-20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