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5年8月7~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2015):皮书研创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中共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
皮书年会隆重召开,社会各界共话皮书研创新篇章
开幕式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他指出,皮书年会自2000年至今已十六年,这十六年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在皮书研创者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下,皮书不仅实现了品种的稳步增长,还实现了内容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界智库成果发布的平台,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皮书系列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部分优秀皮书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走出去”项目的支持。同时,他还指出,皮书是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皮书研创出版将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国家的需要,皮书研创者和出版社身负重任,应有所担当,将皮书的内容做精做细,将皮书的出版和推广做得更好。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在致辞中指出,一年一届的皮书年会为皮书的研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此次年会以“皮书研创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为进一步推动皮书研创者和出版者的交流,为中国皮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湖北大学高等人文学院从2013年开始出版《文化建设蓝皮书》,今后将努力做好做强,为皮书研创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目前全世界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有200多种皮书报告,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如此详细地来描述它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利用已有的优势,把皮书精心打造成一种在世界上比较独特的智库产品。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怎样提高皮书质量,让皮书能够称得上是“智库产品”。要把皮书打造成优秀的“新型智库产品”,需要从皮书的影响力、话语权、学术含量等几个层面来定位。皮书已经在国外出版了英、俄、日、韩、德等语种80余本,但还远不能满足世界对中国发展认知的渴望,今后要利用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平台,加大推广力度。现在我们的话语体系研究,很多仍然局限在阐释“重要意义”这样的讨论上,还是没有具体到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学科。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核心理念和话语体系,使皮书成为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话语体系的载体。同时,我们要努力开创新局面,让皮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对于如何大幅度提高皮书质量,李培林副院长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重视总报告的撰写。总报告是一本书的灵魂,总报告不仅是描述性的,也要是研究性的,总报告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皮书的水平,总报告要努力争取达到能够单独发表的水平。二是注重学理支撑。皮书报告,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文字叙述,都要注重对发展规律的揭示,注重观点和判断要有学理支撑。三是注重学术规范。比如参考文献,代表着作者对自身研究领域是否非常熟悉。皮书可以尝试统一加上参考文献。皮书只有规范化,才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在会上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皮书的支撑;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化、系统化离不开皮书的支撑;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党的作风,特别是搞群众路线离不开皮书的支撑。同时,他还指出,湖北省非常重视皮书的研创工作,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出版了皮书,湖北省将把皮书研创纳入到湖北省的“十三五”规划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高度赞扬了本次年会的主题,指出“皮书研创”准确地指明了学术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研创,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也是我国当下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应然之举。他还指出,专业的学术出版机构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学术出版机构应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出版事业迅猛发展,我国也确实迈入了出版大国的行列,出版业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内生驱动力远远没有彰显出来,因为中国出版物的内容、创新能力、传播能力与整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图书出版特别是学术出版必须走创新性、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必须加强学术出版的研创能力建设,希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皮书出版为依托,整合研创、传播、智库建设等资源,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和智库建设做出开创性的探索。
中共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对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在恩施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恩施现在经济还不够发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缺少一些东西,尤其是缺皮书,因为皮书传递的是先进的、权威的、现代的观念。落后地区看起来是缺金钱,实际上是缺知识和现代观念,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皮书就是载体。
授权使用创新工程标识,共同提升皮书影响力
开幕式上,李培林副院长代表第三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宣布了2016年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46种院外皮书名单,《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6)》等皮书入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2014年开始,授权首批35种优秀的院外皮书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2015年共41种。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皮书管理经验,激励院外皮书课题组重视皮书的研创,提升皮书质量,扩大皮书品牌的影响力。
优秀皮书、报告受关注,共促皮书内容质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邬书林代表第三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宣布了第六届优秀皮书奖获奖名单。其中,《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等38种皮书获得“优秀皮书奖”,《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等41篇报告获得“优秀皮书报告奖”。
皮书的评奖工作自2009年第十次全国皮书年会开始,已连续开展六届。评奖工作的开展是对皮书内容质量的充分检验,也是提升皮书智库成果价值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提升皮书体例规范和学术创作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报告内容丰富,传达经济社会最新动态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分别以《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题,就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社会形势等议题作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深入分析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俄罗斯等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速分化;就业总体改善,表现各异;物价稳中有降,通缩风险缓解;贸易与投资低速增长,大致平衡;公共债务保持稳定,总体可控。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进入中速增长周期、国际贸易进入低速增长通道、多重因素引致原油价格暴跌、全球债务持续上升 、西方制裁俄罗斯导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分析了现阶段社会转型在制度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社会矛盾方面的深刻变化,认为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战略既为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新的潜力和空间,也带来了挑战,社会结构变迁同时为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契机和压力。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他对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社会保护和社会治理体系。第二,加快政府转型和政治职能转变,建立真正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公共财政体系。第三,搞好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加快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第四,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第五,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第六,加快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自我调节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七,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建设,让基层社区自治回归本位。第八,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地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发展。
主题发言精彩纷呈,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高潮迭起
在主题发言环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郑春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原院长黄升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围绕“皮书研创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发布了2014年版皮书评价结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数字皮书运营部主任高蝴蝶介绍了皮书数据的有关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就如何提高皮书研究水平和出版水平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皮书研究和皮书出版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学术出版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皮书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反映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版门类和出版品种;皮书研究和皮书出版有了比较明确的功能定位;皮书的研究工作和出版工作形成了自身的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皮书已经形成了研究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并行机制;皮书在国内外也产生良好的影响力。皮书现在已经进入国际视野,但数字化程度、皮书的质量和其他世界智库的重大项目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进一步严格标准,以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来赢得中国实际话语权。同时,进一步拓宽视野,分析国内外研究皮书的新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构建研究工作者、出版工作者互动的平台,汇集世界顶尖学者专家的权威性研究、相关学科和学派的研究、特定的研究学派的新观点、普通大众的观点,利用针对研究需求和出版需求的专门工具,加强系统化的研究,努力提高皮书研究水平和出版水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发言时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话题。改革开放以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时需要研究“当下中国”。同时,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亟需被西方社会理解、信任,也正是这样,中央不断提出要“走出去”。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在这个阶段被提出。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构建“当下中国”的话语体系,这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中国的学术使命。二是皮书已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可以作为智库成果和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成果的推广和发布平台,是关于“当下中国”年度发展的权威资讯平台,皮书同时也是世界了解“当下中国”的专业窗口,以皮书为核心构建的皮书数据库,有效满足了大数据时代认知、把握“当下中国”对结构化专业数据的需求。三是提升皮书话语能力的几个关键词,包括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围绕“智库建设与皮书工程”进行发言。他指出,现代智库研究在性质与功能以及组织结构与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有很大区别,现代智库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房宁对智库发展的三个境界进行了总结:一是专门化。智库以及智库研究人员应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某项政策的研究咨询工作。二是专业化。智库研究工作需要专属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研究手段和研究积累。三是职业化。智库机构研究成员是以专门化、专业化的智库研究为基本职业和谋生手段,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智库评价系统,评判智库及成员的价值与水平。要达到以上三个境界还需建立在适应和促进新型智库成长的体制机制、智库人才的培养、智库的技术支撑基础之上。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发言时强调智库需要学术支撑,一定要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否则智库就可能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他指出,目前一些智库在组织研究队伍方面不重视必要的基础研究人员,在利用研究资源方面不重视基础学术资源,在研究取向方面缺乏研究者应有的中立立场。其严重后果就是使智库研究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景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在交流皮书的管理经验时指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皮书系列研创过程中,注重统筹皮书的各重要环节、重结果、抓关键、强基础、健全机制、完善保障,进一步提高了皮书的研创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其中包括十个层次的工作:第一,把皮书研创纳入院级重要议事日程。第二,制定详细的皮书研创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第三,把理论与实践创新作为皮书研创的灵魂。第四,把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皮书研创的核心。第五,把皮书纳入综合考评,作为作者加强皮书研创的支撑条件。第六,制定皮书研创激励机制。第七,健全皮书创研工作机制。第八,发挥皮书系列的智库功能,使其直接服务重大决策。第九,形成稳定的皮书研创团队。第十,加强皮书研创的经费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从打造皮书智库产品、提升话语权的视角介绍了《京津冀蓝皮书》作为典型智库产品的体会。多年来《京津冀蓝皮书》课题组注重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研究成果被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研究机构、北京市政府等采用,承担了多项政府委托课题,并在《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内参)》《经济日报(内参)》发表了一批文章及报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获中央领导及地方领导批示。最后,文魁谈了他对中国话语权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思考,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就是中国有故事,“中国故事”能够反映我们中国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是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然后再以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故事,同时不断探索国际上听得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郑春荣就“以皮书为载体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若干思考”与参会课题组代表进行了交流。郑春荣指出,皮书和智库建设是紧密相关的,智库一般有自己的代表性产品,“皮书”是其中的一种。有人认为智库的评价标准包含五大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而皮书与这五大影响力都有密切的关系。《德国蓝皮书》作为智库产品,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一是利用海外媒体来传播该书的观点,包括在德国的杂志、周刊上报道蓝皮书的进展。二是聘用外国专家、参加学术交流以及国际会议提升影响力。但目前,在建构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他强调,要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需要有一种参与建构国际话语体系的使命感,并利用各种平台,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和传播网络向外推送观点,同时要善于设置国家议题,尤其是进行国际问题研究,要避免陷入到西方的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表示,《新媒体蓝皮书》的成功得益于皮书的研创尤其是推广阶段。唐绪军把新传播学的理论和媒体的实践充分结合,就《新媒体蓝皮书》的推广经验与参会课题组代表进行了分享。具体包括:第一,议程设置。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大众的关注点。在新闻发布会之前通过新媒体、微博、微信广泛预热,发布会后借助自媒体进行广泛推广,比如“三分钟说新闻”等。第二,掌控话语权。针对不同的媒体精心准备分类新闻稿:对于不会引起争论的新闻稿,总结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对于会引起争议的新闻稿,报道以后会形成争论,利用热点制造热点,通过网络语言缩短与网友的距离。最后,唐绪军指出,掌控话语权要做到有底气、有思想、有自信、有意思、有分寸。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就欠发达地区的皮书研创和话语体系建设发表了观点。他指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对民族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的误读,也有助于形成改革发展的共识。陈玮认为,皮书品牌承载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神圣使命,皮书品牌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作用下,最大程度下发挥了我国的智库结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应始终把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作为皮书研创的内在要求。最后,陈玮介绍了《青海蓝皮书》今后努力的四个方向:第一,拓展皮书类别,突出民族地区皮书研创的针对性和权威性。第二,打造人才队伍,确保民族地区皮书研创的可持续性。第三,以与高端智库加强联系合作提升民族地区研创的能力。第四,完善皮书编撰制度,打造民族地区皮书品牌。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严耕院长以“与皮书一道成长”为主题,围绕《生态文明绿皮书》编撰的缘起以及发展进行了经验介绍。严耕指出,皮书特有的权威学术品牌效应,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借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术产品。第二,促进了学科和平台的建设。第三,承担了一系列的学术课题,其中包括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第四,获得一些奖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肯定。第五,通过皮书的编撰,扩大了学术影响,目前,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被学界称为生态文明量化评价重镇,逐步开始发挥智库的作用。最后,严耕用“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思想为灵魂”概括了自身编撰皮书的体会。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原院长黄升民表示,皮书是一个知识体系,是动态的,但它需要一个固化沉淀的循环型的知识平台和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同时这种沉淀下来,成为精华的知识,会作为学术支撑动态的研究,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皮书是行业信息的汇总与个案的积累,这是皮书的出发点。皮书是持续而且精专的行业研究集合,是跨界研究的“中间件”和“数据元”,皮书的内容不一定是结论性的,它是一个中间产品而不是一个最终报告,最终报告应该是在蓝皮书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中间件”和“数据元”是可以在一个时空交汇的舞台上展示的,通过观点或媒体来展示。因此,皮书要有创意、有积累、有数据的支撑,只有溶于“无限”传播循环里面才会有新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认为,实证研究是历史对中国社会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在未来的中国智库发展和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中,社会科学家需要更多地采用实证定量的研究方法,将研究构筑在经验数据而非纯粹想象的基础上。他指出,皮书是智库产品的有效载体、政策发布的先声、舆论引导的平台、学术研究的基础库,最后,谢教授就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和运作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包括:第一,加强数据库建设,强化实证定量研究;第二,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提升研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第三,强化精品意识,提升蓝皮书质量;第四,加强国际出版,提升国际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首先对2014年版皮书的评价结果进行了通报,其中包括:2014年版皮书综合评价前100位书目、2014年版皮书综合评价分类排名前10位书目。其次,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人员进行了说明。他指出,目前皮书的评价得分包括内容质量得分和社会影响力得分。内容质量得分是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采用“同行”评价的方式。在分析媒体报道指标时,他强调,发布会是对皮书进行宣传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可以将微博、社交媒体(官方微博、自媒体等)、发布会后深度的报道和访谈相结合,提升皮书的影响力。最后,对第六届优秀皮书奖的奖项分类等级及设置原则、入围条件、评奖标准、评奖程序等进行了一一说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数字皮书运营部主任高蝴蝶介绍了皮书数据库的相关情况。她指出,皮书数据库是一个专业学术数据库产品,主要分为13大知识分类,6大热门子库,多个特色专题库。皮书数据库是一个科研平台,主要有四方面的平台功能:资源整合平台、资源“引进来”平台、资源“走出去”平台、成果发布共享平台。目前的皮书数据库通过产品推介会、专题会议、高校读书月活动、媒体专访、新媒体推广等方式进行推广。目前国内的皮书用户有122家,海外用户15家。皮书数据库可以提供定制服务,包括为科研提供资源使用统计分析和为课题组提供按需定制的数据服务。
除主题发言外,大会分别设置了以“研讨皮书规范、皮书手册等”和围绕大会主题与领导讲话为内容的两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在分论坛上畅所欲言,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皮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学术规范,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要在本行业、本领域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必须要坚持皮书的原创性,提高皮书的内容质量,同时利用新媒体加强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需要。
鉴于皮书“走出去”和扩大国际影响力、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李延玲介绍了皮书国际化的现状、皮书国际推广工作的瓶颈与出路以及皮书数据库的海外销售情况。她指出,皮书的研创和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皮书的国际化。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出版外文版皮书80余种,年度出版外文版皮书30余种,涉及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和繁体中文,并与springer等国外学术出版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皮书主要通过参加国际书展、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等进行宣传和推广,并由谢寿光社长亲自带队,邀请重要皮书作者参加亚洲研究学会年会。李延玲还从国际出版的角度,提出改进外文版皮书的四个建议:第一,坚持数据的原创性,慎重对待引用的国外资料。第二,坚持规范性,尤其是要在文中标明引文和注释。第三,坚持连续性,保证皮书的周期性出版。第四,注重内容的资源整合。将书稿内容整合为3万字左右的书稿,以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皮书年会圆满落幕,共筑中国话语体系新时代
闭幕式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做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有效信息量大。本次年会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出席专家涉及面广。出席本次会议的不仅包括各研究领域的专家,也包括像恩施州书记这样的地方官员,他们对皮书的话语权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二是会议内容专业。这与各位与会代表的用心、专业是分不开的。这也说明皮书研创出版是20世纪末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为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及时整理和发送会议相关资料,便于各课题组传达信息。二是进一步组织有关本次年会的媒体宣传工作,包括在皮书网、皮书数据库平台上发布。本次会议的精彩发言,也会在《光明日报》做专版,进一步把各位代表的声音传递,构建学者的话语权。三是希望参会的各皮书课题组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本次年会的情况,让更多的人认识、认同皮书的价值,并召开相关皮书的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的皮书研创工作。
对于课题组比较关注的皮书评价、评奖以及如何提高皮书的权威性等方面,谢寿光统一作了回应。他指出,在提升皮书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方面,出版社一直在努力。一是努力让皮书作者的研究成果进入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评价体系,也争取能够进入到科学期刊。目前社会科学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高校可能实施起来会更加复杂。二是关于优秀皮书奖能否加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印章,出版社也做了很多努力。可以说,“优秀皮书奖”评了六届,其流程越来越规范、严谨。从2011年起皮书年会升格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后,优秀皮书奖的最终结果都是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批准通过的。
关于皮书评价和评奖工作,出版社每年、每一次会议都会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逐步形成了合理的皮书评价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出版社主要是通过发放奖金的形式对获得“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的课题组和作者进行奖励,有些地方社会科学院也会追加奖金。出版社正在尝试对比较优秀的皮书,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更多的回馈,如免获优秀皮书奖获奖单位1人的注册费。今后,可能会建立一个皮书研创的基金,对皮书研创以及年会提供一些支持。
对下一步皮书的研创出版,谢寿光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从智库建设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做好皮书的顶层设计。无论是地方社会科学院还是其他的皮书研创机构都要下定决心将皮书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抓手,尤其是国别类的皮书要对整个皮书做整体的规划,搭建好智库平台。二是助力完善皮书研创平台。整合原始数据库,形成一个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三是利用新的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做关于皮书作者、主编、皮书研创机构、皮书编辑的资源库,并进行统一的ID编码,建立每一个相关人员的数据库和主页管理,形成智库资源。四是希望与会专家积极反馈对《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的修改建议,出版社将整合专家的修改建议于2015年年底正式出版《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通过这一手册来规范皮书的研创与出版,建立自身的标准。
会议最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代表下一届年会承担单位发言。他指出,由河南社会科学院主编的《河南蓝皮书》从2013年的3本到2015年的6本,其快速发展也是皮书发展的重要见证。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2016)将在河南召开,这对河南社会科学院的皮书研创,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河南蓝皮书》再上一个新台阶。皮书年会是皮书研创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每一年各皮书的研创团队聚集在一起,交流一些皮书研讨的经验,展望皮书发展的未来。最后,他向广大皮书课题组代表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明年各位皮书研创者莅临河南郑州,参加一年一度的皮书年会。
本次年会皮书研创团队之间互相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对当下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进行交流,达成了鲜明的共识。会议期间和会后,媒体也对本次年会进行了热议,《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网、恩施新闻网等中央级媒体和恩施本地媒体对本次年会予以了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姜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春华、广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宇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社会科学院及高校、政府研究机构的领导及近200个皮书课题组的38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规模又创新高。
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在湖北恩施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总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邬书林宣布第六届优秀皮书奖获奖名单并做主题学术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开幕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开幕词并做大会总结发言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致欢迎词
中共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发言
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发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做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做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做主题发言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做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做主题发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
发布2014年版皮书评价结果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