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5-08-12

新能源汽车C

 

  2015年7月31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观点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全面启动,关键零部件企业规模实力快速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量质齐升,企业积极开展相关布局。在经历2013年的整体复苏后,2014年受益于补贴等支持政策的落实和产品技术性能的逐步成熟,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据中汽协会统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跃升至新台阶。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到汽车整体销量的0.32%,市场份额比2013年增长了3倍。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品日益丰富成熟,私人购买市场正式启动。各大车企新能源汽车战略全面推进,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工作有序开展。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日益丰富,私人购买市场取得突破;市场领先企业表现突出,细分市场出现亮点;国内汽车企业市场化工作快速推进,跨国公司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

  动力电池产能继续扩张,行业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2014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程加快的带动下,中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企业产销量快速增加,产业化投入急剧增长。整体上看,2014年中国车用动力电池产业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征: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动力电池产业,推动行业规范升级。二是新技术、新体系成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研发热点。三是企业投资、并购迎来高潮,产业或进入整合高峰期。

  驱动电机规模技术同步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有利政策的推动下,2014年我国驱动电机市场规模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同步增长,产业呈加速发展、调整的态势。一是产销规模迅猛增长。二是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三是主要企业加快发展。四是产业结构变化加快。

  观点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部分突出问题仍有待解决

  自2013年9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广应用规模迅速提升。其中,上海、浙江和合肥已提前完成推广目标,东部和中部地区推广完成情况整体上优于西部地区。在车辆推广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者认知水平和购买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整体来看,我国此轮新能源推广应用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推广规模不断扩大,私人领域开始升温,但距离完成推广目标仍存较大差距。截至2015年3月底,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77万辆,与2009~2012年第一阶段示范推广工程累计约3万辆的成绩相比,增幅超过2倍;二是运行环境不断完善,但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车辆日常运行需求;三是产品推广仍过于依赖政策扶持;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仍较严重,国家出台政策进行整顿。

  观点三: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模式日趋丰富但成熟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高、纯电续驶里程较短、技术尚未成熟,其市场化模式尚不能完全照搬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必须结合新能源汽车产品特点创新商业模式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对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产品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一是商业模式种类不断丰富,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成为新亮点。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由于能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车和使用成本,解除消费者购车的后顾之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效。二是新型充电商业模式不断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如汽车群充电系统及运营模式,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众筹建桩及充电服务模式,以江苏万帮集团旗下的星星充电为代表;无线充电模式,以中兴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代表;移动补电模式,以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为代表。

  这些模式不但促进了充电基础敲诈的建设运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超前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与互联网云平台的结合,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应用。

  观点四:充电设施发展环境总体向好,行业规划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不断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区、各城市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模式,大力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835座,交直流充电桩3万个。交流慢充桩中,站外充电桩占比77%,其中位于住宅、办公及商业区的占总量的71%。

  总体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整体步入快车道,行业活力持续增强,国家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规划、标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观点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与2013年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提升明显。相比美国、日本等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虽然仍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缩小。

  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是美国的80%(2013年为73%),日本的85%(2013年为71%),德国的88%(2013年为77%),韩国的97%(2013年为88%)。虽然在5个评价国家中排名最后,但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相比今年分别提高了14、7、11和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14年我国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政策,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产业链配套、商业模式等迅速壮大、创新发展,从而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竞争力与同比出现上升。

  二是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存在一定差距。除产业竞争力外,课题组还运用标杆分析法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企业如比亚迪、江淮、北汽与通用、特斯拉、奔驰、日产、现代、三菱、福特、起亚这样的国际企业进行多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主要指标如车型数量、价格水平、续驶里程、电耗水平虽然与2013年相比有小幅进步,但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竞争力整体优于乘用车。同2013年相比,各车型竞争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竞争力整体仍高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竞争力强于燃料电池和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

  观点六: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提案发布

  从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一年中,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电动汽车领域一系列重要标准的制修订,由主管部门正式发布标准,其中修订8项,制定10项。新立项标准9项,全部为新制定标准。截至2015年5月,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标委)的归口下,已正式发布的电动汽车标准有72项,正在制修订的标准有31项。

  一是动力蓄电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在动力电池方面,现行有效的标准共15项。从产品类别上,覆盖了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超级电容;从产品级别上,涵盖了电池单体、模块、系统,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从标准规定的内容上,包括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电性能、循环寿命、规格尺寸;二是电动汽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充电互联互通标准正在修订;四是我国的直流充电国际标准提案正式发布。

  观点七:推广应用指导意见逐步落实,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多次调研和深入研究后,2014年7月14日国办下发35号文《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相关部门按照国办总体要求,积极完善政策体系,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2016-2020年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与新能源汽车公交运营补贴等诸多政策先后出台。

  一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实施,有效拉动了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二是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出台,“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获得强有力支持;三是《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下半年实施,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四是充电价格、充电设施奖励措施先后颁布,充电设施建设获得经济激励;五是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调整和新能源汽车运营补贴双管齐下,推动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普及;六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保有阶段不需要缴纳车船税。

  报告对未来一年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进行了相应的前瞻分析,结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及未来计划,预计未来一年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一是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加州零排放汽车法规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一旦实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府完全主导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二是国家充电设施指导意见将出台,各地将加快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三是出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建立全新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四是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将出台,严格的油耗法规将倒逼汽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导入力度;五是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完善配套政策,以积极发挥在推广应用的主体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