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年来,我国高中“国际班”在各地大量涌现,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国际班”引进国际课程,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国际班”的积极效应应当得到充分肯定。但同时应当承认,目前高中“国际班”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管理、师资和收费等环节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未来走向也还面临不确定性。如何透过高中“国际班”的现状与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高中“国际班”的未来走向,既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高中自身的职责所在。
一、 高中“国际班”的现状
(一)高中“国际班”的产生动因
出国留学正在成为今天高中毕业生的一种新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是高中“国际班”产生的直接动因。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出国留学41.39万人,比上年增长3.58%,硕士留学比例明显下降,本科及以下学历就读人数明显增长。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和美国国务院共同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大约82万名留学生在美国大学就读,其中我国留学生人数最多,占28.8%,约23.6万人,比上学年增长21%,其中本科生人数增长26%。尽管当前各地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呈现“三个明显增长”:一是出国留学的总人数明显增长;二是优秀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人数明显增长;三是进入国外名校就读的人数明显增长。此外,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的家庭背景更趋多元,既包括一些富裕的家庭,也包括一些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如国家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等群体。
家长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动因何在?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与国外名校的差距过大。在很多家长看来,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能够让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二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让很多家长心存忧虑,单凭国内的一张大学文凭,恐怕难有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家长希望通过送孩子出国留学,增强孩子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希望孩子能够免受国内高考的竞争之苦。目前国内高考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进入一所名校所需要付出的辛苦不言而喻,与其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学习负担和过大的学习压力,不如直接送孩子出国留学。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家长存在盲从心态,觉得送孩子出国留学是目前的一种时尚选择,因而盲目跟风效仿。
应当承认,除了教育自身的因素之外,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的明显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曾经历一个出国留学人数急剧增长的阶段,目前我国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高中“国际班”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高中“国际班”数量
随着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高中“国际班”开始在国内大量出现,“国际班”的数量和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从地域上讲,高中“国际班”在一线城市发展迅速,而且高中“国际班”热有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趋势。
上海师大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共有21所普通高中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其中,民办高中8所,公办高中13所。从各地情况看,引入的国际课程已达20多种,约300多所学校开设了各类“国际班”。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共有17所公办高中,开设了22个“国际班”。2009~2013年的五年间,北京市公办高中所开设的“国际班”增加了16个,其增幅超过了250%。其增长速度也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2009年,在北京市的公办高中,设立高中“国际班”的数量只有9个。除了在2012年增长稍有减缓(当年新开设两个公办高中“国际班”)外,其他年份新开设公办高中“国际班”的数量维持在4~5个之间。
随着高中“国际班”开设数量的增加,其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自2009~2013年,北京市公办高中“国际班”的计划招生总人数迅速上升。2009年,北京市公办高中“国际班”的计划招生人数为440人,而2013年,其计划招生人数已经达到1355人,约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的3倍。
在二三线城市,高中“国际班”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02年,南京市开办第一个高中“国际班”项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2年南京市的高中“国际班”数量达到18个,招生人数在2012年也达到了575人。2011年,郑州市共有13所高中开设了24个“国际班”项目。而在2010年只有9所高中设立16个“国际班”。另外,中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也开始设立高中“国际班”项目,如贵阳、乌鲁木齐、银川等地。
(三)高中“国际班”类型
1. 国际课程班
随着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持续升温,高中学校的“国际班”日趋火爆,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录取标准越来越高便是一个例证。面向高中学生的“国际班”可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第一种是替代式课程,就是用国际课程替代本土课程。包括美国AP课程、英国A-level课程、加拿大BC课程、PGA课程、IB课程等。
第二种是整合式课程,就是将国际课程和本土课程进行整合,将国际课程中的某些科目剔除,增加本土课程中的一些科目,实行学分制。
第三种是备考式课程,就是在本土的核心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国际考试课程。有的学校开设美国学士能力评估考试,学生的成绩可以作为申请美国大学的依据。
2. “双学历中外合作高中项目”
双学历中外合作高中项目,主要是由国内高中学校与国外学校直接开展合作。如:北京的首师大附中与美国捷门棠学校合作开设中美实验班,十一学校与美国万山赤中学合作开设中美高中实验课程项目,这些中外合作项目纳入高中学校统一招生计划,学生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可同时获得两国高中毕业证书。
以北京三十五中为例,学校与美国凯沙通高中合作开发“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进行课程融合与学分互认。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内容涵盖四个单元:中国高中基础课程、美国高中特色课程、青年素质教育课程、中国国学文化与艺术课程。课程形式为必修与先修相结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中国高中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包括所有高中会考科目,占课程总额的81%。美国高中特色课程单元为选修课程。
二、 高中“国际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于公办高中该不该办“国际班”,公办高中所办“国际班”该不该收取高额费用,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2014年北京等地陆续发布了停止审批高中“国际班”的通知,可以说,进一步加强对高中“国际班”的规范管理,已经摆上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面对出国留学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加强高中“国际班”规范管理的迫切要求,各地高中“国际班”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一)保障公平问题
公办高中举办的“国际班”数量不断增加,引发了公办高中该不该举办“国际班”的争议?从满足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看,公办高中担负着自身的重要职责。事实上,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也是多样化需求的具体体现之一。况且目前一批优质高中学校,在举办“国际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发挥这些优质高中学校的积极性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学生出国留学需求不过是一种选择性需求,而选择性需求主要应当由民办学校或民办培训机构承担,公办高中举办“国际班”,难免有挤占公共教育资源的嫌疑,有违教育公平。
公办高中举办“国际班”是否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这一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从一些公办高中学校的具体做法看,由于自身对“国际班”定位不够准确,在调配学校教学资源时过分向“国际班”倾斜,进而对学校的常规教学造成冲击,引发了社会和家长的质疑。当前,进一步明确高中“国际班”的办学定位,合理调配学校教学资源,防范对学校常规教学形成冲击,是保障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此外,公办高中引进国际课程,举办“国际班”,需要向学生额外收取高额费用,这样的做法从表面看符合公平原则,但对规范高中收费造成较大困扰,这种收费方式不可持续。
从长远发展看,公办高中引进国际课程,不应只是满足和服务于个别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简单做成“出国留学预备班”,而应当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致力于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实现引进国际课程与深化课程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方面,一些高中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应当对此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课程管理问题
目前,公办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替代式课程、整合式课程和备考式课程三种模式。虽然三种课程模式各具特点,但也都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用国际课程替代本土课程,或对国内课程、国际课程进行整合,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如何与我国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接的问题。保证高中课程开足开齐,是当前高中学校在举办“国际班”时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此外,单纯开设国际考试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学生从“本土”应试转入“洋”应试。作为高中“国际班”的课程模式之一,引进国际考试课程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对此同样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三)规范收费问题
目前,各地高中“国际班”学费并没有统—标准,大多价格不菲。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定价大多数集中在8万~10万元/学年的区间,远远超过了北京市普通高中800元/学年的收费标准。只有10%的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少于8万元/学年,35%的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在8万~9万元/学年之间,40%的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在9万~10万元/学年之间,另外有15%的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为10万元/学年。90%的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定价在8万~10万元/学年。
从全国情况看,由于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成本核定和收费标准确定缺乏依据,导致在收费上随意性较大。相对于高额的学费,一些高中“国际班”的教学和管理没有同步跟上,其“价高质次”问题频频引发社会质疑,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 高中“国际班”的未来走向
面对当前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在收费、教学、管理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高中“国际班”的规范管理,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一)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办学主体需要进一步明确
由公办高中举办的“国际班”,其办学主体自然应当是高中学校。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公办高中由于受到课程资源有限、外籍教师审批难等条件限制,仅凭自身能力难以满足“国际班”的办学需求。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方式,目前在各地比较普遍。从本质上看,这种办学方式既可视作学校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也可理解为学校向社会机构购买教育服务。但合作也好,购买服务也罢,毕竟只是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协议约定,而在家长的心目中,高中学校才是“国际班”真正的办学主体。也正因如此,在一些高中“国际班”的实际运行中,由社会机构直接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的做法明显欠妥。学校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实际想要规避违规收费的风险,但仍不免有乱收费之嫌。
(二)公办高中“国际班”的课程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办高中引进国际课程,既要满足部分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更要满足高中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不论选择何种课程模式,都要竭力防范将高中“国际班”简单办成“出国留学预备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公办高中“国际班”只是简单开设一些国际考试课程,对于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实际没有多大推动作用。况且类似托福、雅思、SAT的培训完全可以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公办高中没有必要涉足其中。
高中学校举办“国际班”,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及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同时,可以采用学分互认方式,引入国际数理科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凡采用学分互认方式引入的国际课程,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当前,进一步加强对引进国际课程的规范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要使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学分互认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
(三)公办高中“国际班”的收费需要进一步规范
公办高中“国际班”的收费究竟如何规范?上海市在这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有益经验。上海市本着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鼓励公办学校开展国际课程探索,但在收费上予以严格限定。根据上海市的规定,公办高中举办的“国际班”不再额外向学生收取费用,这一做法契合了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办学定位,符合引进国际课程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随着对高中“国际班”规范管理工作的推进,高中“国际班”收费也将会进一步得以规范。从今后的发展走向看,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公办高中“国际班”,可以在逐步规范的基础上,向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方式转型。但申请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履行相关的审批和备案手续,并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具体规定,依法办学、依法收费;一部分具备分离条件的公办高中“国际班”,可以与原公办学校脱钩,逐步向民办转型。但这些向民办转型的公办高中“国际班”,必须真正实现独立办学,并严格按照民办学校的办学规定和要求收费;大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随着办学定位的变化,收费将被严格限定,公办高中“国际班”将不再额外向学生收取费用。
(四)公办高中“国际班”的自律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表面上看,家长对“国际班”的质疑,很多针对的是学校的合作方,而恰恰因为学校是“国际班”的办学主体,对此学校方面应当有所反思,是不是自身对“国际班”的管理有所疏漏。近年来,公办高中“国际班”收费高、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说明一些公办高中在举办“国际班”的过程中,自律意识还不强,管理还不到位。“国际班”办学行为不规范,既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应当防微杜渐。
本文摘自《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