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5年6月24日,人民网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
观点一:北京媒体微信公众号实力最强
报告以2014年11月共516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为样本,对媒体微信的地区分布做分析发现,北京以133个微信公众号高居各城市之首。
报告发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地区分布整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华北、华东地区分别有169个和150个媒体微信公众号,总和占样本总量的大半江山。 北上广等超大城市聚集了一大批有强大影响力的媒体微信公众号,在媒体微信传播指数(WCI)前100名中,北京地区的微信公众号有38个,占比近四成。北京133个媒体微信公众号中,WCI值超过1000的微信公众号有64个,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整体实力较强。与北京相比,上海的媒体微信公众号数量明显减少,仅29个,其中虽然报纸微信公众号仅有两个,但阅读数接近29个媒体微信公众号总阅读数的一半,报纸微信公众号是上海用户信息的重要来源,影响力大。广州媒体微信公众号在数量上与上海不相上下,为27个,其中报纸微信9个,总阅读数1366万以上,超过广州媒体微信公众号总阅读数的一半,其影响力不仅在广州,在全国范围内都依然具有绝对优势。
东南沿海的一些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少量媒体微信公众号表现优秀,如浙江省的两个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FM交通之声”和“交通91.8”就占据WCI排行榜的第一名与第二名。中部、西北以及西南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和影响力整体不足。
观点二:在报纸中,《人民日报》移动传播总分第一
报告详细解读了此前发布的传统媒体移动传播实力评选的评分标准,以及各上榜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自有APP方面的得分。
报告数据显示,在报纸中,《人民日报》移动传播总分第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微博和自有APP,其微博得分达到20.00分,位列上榜媒体第一名,自有APP得分18.78分,位列上榜媒体第一位。
在杂志中,综合排名第一的《中国新闻周刊》在两微平台分别以20.00分和25.27分获得第一,《商业价值》、《电视剧》则分别以12.37分和27.51分在聚合客户端和自有APP方面的成绩位居榜首。
在电视频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与湖南卫视表现突出。其中央视新闻频道的移动传播优势主要体现在微博平台和APP(分别以19.48和23.86分位居第一);湖南卫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微信得分高(以25.00分位居第一)和百强电视节目上榜数量最多(11个)。
就单个电视节目而言,湖南卫视的两档节目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在微博平台和自有APP分获冠军,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在微信平台表现最佳,而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则在聚合客户端获得最好成绩。
就单个广播频道而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的中国之声和经济之声在微博平台和聚合客户端表现最为突出;浙江之声 FM88 AM810在微信平台、天津音乐广播FM99的自有APP都位列榜首。
观点三:妇科成为在线问诊最火科室
蓝皮书数据显示,妇科是移动医疗平台上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科室。
报告数据显示,从患者科室分布看,现实医院与移动医疗差异较大。现实医院中就诊人数占比最高的内科在移动医疗中排名第三,排名第二的全科则未进入移动医疗问诊科室排名。排名移动医疗问诊科室前三位的分别是妇科、儿科和内科。
与现实医疗机构的患者年龄层相比,移动医疗的患者相对低龄化。其中在5岁以下患者比例上,传统医疗机构仅有12%,而移动医疗达到31%,而60岁以上患者,在传统机构中占到了32%(与15——44岁年龄段并列第一),在移动医疗中仅仅占到6%。
观点四:男性更爱新闻客户端
皮书通过对国内51款下载量较高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分析发现,其下载量和用户好评度之间并不是完全正相关。
报告对国内51款下载量较高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分析发现,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中,20-39岁的人群共占到了72%,男性更爱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资讯(占比74%,女性占到26%)。发达地区的客户端下载量更大。
在关注内容方面,科技类新闻的用户关注度最高(占比达到77.0%;其次分别是娱乐类新闻,占比为68.5%;互联网新闻,63.0%;财经类新闻,55.6%;社会类新闻,54.4%。此后的新闻类别关注占比都低于50%,包括游戏类、体育类、军事类、国际类、教育类、汽车类、房产类等。
报告认为,未来,新闻客户端将向内容视频化、新闻资讯场景化、移动新闻社交化三个方面发展。
观点五:智能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明天
蓝皮书指出,传统互联网已经面临瓶颈,下一个机会是智能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一样依然需要高速度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高速度,还应该是广域覆盖,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实时和泛在。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中,在野外,都有网络存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个网络。高速度的网络是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大数据分析能力完全改变了人们对网络的理解。传统的网络还只是信息传输,人们只关注信息的流动,很少关注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网络,甚至生活的所有事情都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云存储记录了我们每一次网络活动,访问的网站、电子商务的交易、玩了什么游戏、导航去了何地、看了什么影片……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不再像传统世界,发生过,又消失了。在智能互联网世界里,云存储帮助人们记录了一切。因此,对这些数据整理、挖掘、分析,就具有巨大的价值。
智能互联网世界不仅是信息传输,同时它还对人的感知能力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出现,大量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力量,智能感应成为可能。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远不再是一个计算、存储与通信的工具,传统电脑的那些基本能力,手机已经具有,甚至超越了电脑的能力。
但是手机最为不同的是,大量的感应器被内置在里面,让手机具有了强大的感应能力,这些传感器包括:压力感应、重力感应、矢量感应、旋转感应、加速度感应、高度感应、方向感应、方位感应、位置感应、影像感应、声音感应、温度感应、红外感应、辐射感应、RFID、NFC等等。这些众多的感应器已经让手机成为一个电脑不可企及的工具,它的能力更加强大。
观点六:移动媒体发展面临5大趋势
蓝皮书指出,从近期的趋势来看,中国移动媒体的发展将在以下五个方向深化。
一是新闻客户端社交化的深化 。
今天的新闻客户端,基本还是门户网站思路的延续。虽然嵌入了一些社交元素和个性化元素,但社交仍是附属品。新闻客户端也“继承”了门户网站的超载与同质化问题。尽管一些客户端在采取技术过滤的方式来提供更个性化的信息,但技术的过滤总会有其局限性。而社会化媒体早已经通过社交关系网实现了信息的过滤功能。如何将社会化媒体的底层结构与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架构进行嫁接,将是新闻客户端创新的方向之一。
二是UGC和众包式生产模式的升级。
目前移动媒体的UGC(用户生产内容)生产仍然有限,但简单地把UGC填塞进PGC(专业生产内容)中,未必能产生好的结果。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多地要探索将UGC转化为PGC的途径与机制。
三是“自媒体”的部分专业化。
2014年,新浪微博 “自媒体”计划的推出,意味着自媒体的“进入”有了更高的门槛。而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等方式出现的自媒体,虽然门槛相对不太高,但是要能坚持下来,必定靠较高的专业水准。
今天的自媒体,已经不再是“个人媒体”,即使没有专业媒体背景,自媒体也越来越多地靠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媒体在今天正在变成专业媒体人转型的一个方向。这种转型,并不仅仅只是脱离体制拉起自己的一帮人马这样一种外在形式的变化,而更多的是传播语态与传播模式的转变。
四是入口向平台转化的加速 。
移动环境下的内容、关系、服务三者的交融,使移动媒体的平台化成为趋势。平台化,也是提升移动媒体营利能力的基础。一个新媒体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与一个产品只是在单一环节提供单一功能的满足不同,平台应该涵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更多环节,提供综合的服务。
其次,平台的生产主体是开放的,平台也是由所有生产主体共同经营的。一个良性的平台生态决定了这个平台上不同的生产者的积极性与贡献度。
第三,平台是产品的孵化器。平台需要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用户基础以及开放的技术接口。
更重要的是,平台不只是各种产品的集合,而是以用户为核心、围绕用户的需求而形成的一个有机体系。一个平台的理想目标是构建合理的生物链条和平衡的生态系统。
五是服务媒体的兴起 。
移动媒体不等于新闻客户端,它将具有内容媒体、关系媒体与服务媒体三种不同取向。前两者今天已经成熟,而服务媒体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
服务媒体将源于两种可能:一是今天的内容媒体在服务属性上的强化,或与服务平台的连通、融合。垂直媒体未来的深化方向,也将是和服务平台的打通。二是今天的服务类客户端的媒体化。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