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2015年《美国蓝皮书》:那个地球那边我们拼命想了解的国家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5-06-17

20150605103728C

 

  2015年6月4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2015)》。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美国蓝皮书》发布会的致辞节选

  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一直是两国学界的重要关注点。中方需要关注美国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其中的事实和原委,寻找答案,同时也需要跟上世界的发展与变化,研究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领域,创新思维,提出应对、甚至是主动影响的手段和办法。

  【最近访问美国国会和智库的印象】

  当前,美国对华看法比较多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悲观派”,强调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速度成长下去,中美冲突难以避免。第二类是“乐观派”,对与中国合作期待很高,认为一个成长起来的中国带来更多机会,为双方创造共赢的结果。第三类可以称为“谨慎派”或者“焦虑派”,担心大国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会重现。在美国智库和媒体看来,正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做什么都会引发美国的关注和疑虑。双方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高科技和军事问题等领域出现的分歧和问题都容易被放大和政治化。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之间通过协商建立起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和秩序,好像还没有先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就是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重要的大国避免陷入大国竞争冲突的老路,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也为世界大国的相处之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发展中美关系三条建议】

一、 中美需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二、避免相互刺激的行为,加强对两国关系中风险问题的管理,防止危机的发生和失控;三、中国需要更快地适应新型大国的地位,学会及时和清楚地向世界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中国处在大而不强、似强未强的阶段,作为一个学习中的大国,可以从对美国这个有经验的大国的观察中学习和趋利避害,同时也需要多向美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的观点,避免外界在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基础上对中国做出判断。

  中美合作的实践与理论建设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学界应当有所超越,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库产品,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对外决策的需要。

  以下为《美国蓝皮书》精彩内容

  2014年度,美国内外政策均呈现出较强的连续性而非重大调整或者变化。2014年,美国政治中缺乏全国性的重大争议话题,国会中期选举依然引人瞩目。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后掌控国会参众两院,预示着奥巴马政府未来内外政治议程都将面临来自国会共和党的阻力。2014年,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通道,就业率持续上升,财政赤字显著下降。美联储平稳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利率通胀仍保持双低。2015年,消费仍将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基石,制造业则会促进就业增长,能源领域或有不俗表现,但房地产业的影响仍将有限。美国与亚太各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有一定进展,但奥巴马总统访问日本仍然未能完全消除美日之间的分歧;美欧就《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进行了多轮谈判,美欧在监管标准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2014年,美国在医疗改革、移民改革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关分歧仍然严重,弗格森事件引发大规模的种族骚乱,种族问题再次凸显,整个社会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

  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传统地缘政治回归的隐忧上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挑战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政策。虽然2014年度地区安全形势动荡不居,但奥巴马政府依然坚定地贯彻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转型和调整,包括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反恐战略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政策等。美国继续贯彻亚太“再平衡”战略,该战略的军事内容相比政治和经济内容推进更快,但这一战略也面临新的挑战:“伊斯兰国”等暴恐势力和克里米亚危机掣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国防预算削减使美国军事力量向亚太地区“再平衡”的力度有限;“再平衡”战略招致中国对美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影响中美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美国国会虽然支持“再平衡”战略的总体设想,但国会与行政部门在重大议题上的常态化博弈影响到“再平衡”战略的有效实施。奥巴马总统在2014年4月的亚洲之行、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的言论似乎是为了回应各国对“再平衡”战略的质疑。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背景下,美韩同盟得到持续强化,美印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面对“伊斯兰国”的挑战,美国组建国际和地区层面应对“伊斯兰国”的联盟,并对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伊斯兰国”的出现挑战奥巴马政府当前的反恐政策,奥巴马总统能否在任期最后两年继续以某种克制、低调的方式处理反恐问题和“伊斯兰国”危机,仍然存在变数。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美国主要通过政治、外交和经济制裁手段应对克里米亚危机。美国与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定向制裁属于精准打击,与克里米亚危机的发展同步,并且逐步扩大、加强,直接指向普京及其政府高官以及金融、能源和国防工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在朝核和伊核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延续“战略耐心”政策,并用人权问题施压朝鲜。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协同欧盟三国和中俄致力于谈判一项各方都能接受的伊核全面协议,但谈判一再延长,直到2015年4月初达成框架性协议,各方能否在2015年6月底达成最终的全面协议仍有待观察。2014年,美国外交政策的新突破是美古关系破冰。2014年12月,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同时将解除对古巴的贸易和旅行禁令,放松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领导人2013年6月进行庄园会晤时确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则,即“务实合作”和“建设性管控分歧”。在这一原则引领下,2014年中美关系在诸如气候变化、两军关系、经贸等多个领域取得积极或突破性进展;两国还妥善管控了在人权、海洋争端、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这为2015年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一:2016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杰布•布什较希拉里在争夺至关重要的西班牙语裔选票上有明显优势

  蓝皮书指出,2015年将是府会争执严重的一年。一方面,已经进入执政末期的奥巴马总统的民意支持率从2014年底开始走强,国内采取移民改革措施,国际上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并和中国签署关于气候变化的协议,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民众认可,预计不仅不会甘心在“跛鸭时期”一事无成,而且会极力捍卫自己在医保和移民等争议问题上的既有成果。而另一方面,共和党掌握国会两院的主导权,并且在医保和移民等争议问题也有相当的民众支持,希望至少部分改变奥巴马政府的决策。府会争执加剧在所难免。

  2015年是民主与共和两党政治家布局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至关重要的一年。多方预期以及民调显示,2016年总统选举很可能是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人杰布•布什之间的对决,而两人也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争夺西班牙语裔选票将是双方备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考量之一。选民当中西班牙语裔比例上升明显,2006年是8.6%,2010年是10.1%,而2014年达到11%,在对总统选举至关重要的摇摆州佛罗里达州,西班牙语裔选民达到17.1%。杰布•布什的妻子是墨西哥裔美国人,他的儿子乔治•P.布什在2014年中期选举中当选得克萨斯州土地总署专员,分别有助于他在大选中争取西班牙语裔选票和在党内初选中提高政治支持预期。

  观点二:美国密切观察中方全方位外交,担心中国另起炉灶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奥巴马政府力图从战略上稳住中国,主张发展同中国的“建设性关系”,同时,美方更加注重中国的力量,寻求与中方在推进全球经济复苏、气候变暖、健康防疫、核不扩散等一系列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另外,美方对于中方近期在外交上采取的一些重大举措怀有疑虑。美国密切观察中方的全方位外交,包括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金砖国家合作、亚信会议上的表态、“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及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担心中国会另起炉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因此试图牵制和限制中国的发展,甚至采取对冲措施。2014年的中美关系依旧是起伏不定,总体来讲先抑后扬。中美之间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西藏、乌克兰危机、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一度使得中美关系陡转直下。从2014年六七月开始,以筹备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为起点,双方都致力于管控分歧,改善双边关系的氛围。借助APEC在北京举行的契机,“习奥会”成功举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观点三:伊核问题、美古外交、TTP和TTIP谈判及气候变暖国际合作将是奥巴马政府未来着力的重要方向

  2014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大获全胜,掌控了参众两院,奥巴马变成了“跛脚鸭”。新一届国会中,共和党和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席位比例是233∶199,共和党人继续掌控众议院;参议院则是共和党人占据100席中的54个席位。在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突出的大背景下,本来就扯皮不断的府会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面对由共和党把控的国会。随着2016年大选周期的到来,未来两年奥巴马施政将遭遇更多阻力。

  尽管奥巴马呼吁两党合作,但共和党人显然不大可能配合。在国内问题上,共和党人还会围绕医改法案、移民改革和经济税收政策等议题展开政治较量,一番你来我往的拉锯战在所难免。仅就移民改革问题来说,奥巴马撇开国会,直接颁布行政令实施筹划已久的移民改革计划,让美国境内约500万名非法移民获得合法居留地位,从而为在美非法移民及移民执法都带来戏剧性变化。然而,共和党人认为,这项移民改革令将是“党派炸弹”,将在多项议题上摧毁与国会共同行动的机会。包括众议院议长博纳在内的共和党议员发誓要废除奥巴马的移民改革行政命令。共和党掌权的至少24个州已经将总统告上法庭,阻止其行政令的实施。

  相对于国内政策而言,总统在外交政策领域享有更多的政策主导权和灵活处置权,受到的牵制较小。一旦在国内政策上难以取得进展,预计奥巴马本人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外政策上,力图有所作为,以便留下自己的历史遗产。

  事实上,以阿什顿•卡特替代哈格尔出任国防部长,就已经表明奥巴马不满现状,有意做出调整的强烈意向。而2014年底奥巴马宣布将和古巴就关系正常化展开磋商更是其希望有所作为的表现。如果克服阻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古结束数十年的敌对关系而建交,这将是奥巴马政府留下的重要遗产,也是2015年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看点。

  未来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的着力点还是集中在三个区域:亚太、欧洲和中东。尽管有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事务的牵制,但主要方向还是亚太,奥巴马政府会继续大力推进再平衡战略。

  乌克兰危机使得美俄关系趋冷,甚至出现新冷战的局面。不过,美俄新冷战并不一定意味着俄欧进入新冷战。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的视角和利益不同,因此所采取的立场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实际上坚持排斥俄罗斯的欧洲,而欧洲接受一个与欧洲联系日趋紧密的俄罗斯。美国寻求排除俄罗斯出欧洲,俄罗斯寻求融入欧洲,而欧盟则以一体化为基础与美俄保持正常关系。不仅如此,美俄新冷战也不是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的全球之争,而是围绕欧洲地缘政治有利地位展开的博弈。美俄之间围绕当前欧洲安全架构这种排他性构建的根本分歧,并非意味着双方在其他区域问题方面不会出现合作。美俄之间在战略层面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与在战术层面的不同议题方面进行合作,将会成为美俄关系的新常态。中东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会根据情势的需要,联合盟友和伙伴,携手对“伊斯兰国”组织进行空中打击,未来也不完全排除地面特种部队的参战,但那也是限于快进快出的小规模作战。

  当然,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动荡局面也会或多或少地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部署。未来奥巴马政府将会根据情势的发展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再平衡。2014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表演讲,称亚太地区将继续是其外交政策的“根本重点”,美国“会每一天,持续审慎地利用我们在外交、军事、经济、发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力量,加大我们对亚太地区的参与力度”。

  就具体问题而言,未来伊核问题“6+1”谈判的突破、美古外交关系的恢复、TTP和TTIP的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推动气候变暖国际合作将是奥巴马政府颇为看重的事宜,这关系到他作为总统留下的历史遗产。因此,这些将是奥巴马政府未来着力的重要方向。

  观点四: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中国不仅需要与美国政府打交道,而且需要关注和应对美国国会在南海问题上所采取的动作

  随着近年来南海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并企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企图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后来改称“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之后,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有一种变本加厉的趋势。这使得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在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决策中,美国国会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引人注目。

  通过分析历届美国国会涉及南海问题的立法活动我们能够发现,美国国会所进行的涉及南海问题的立法活动都是通过提出法案和简单决议案的形式进行的。尽管这些法案和决议案的大多数最终都没有成为美国法律,但美国国会的这些立法活动对美国的南海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同时,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南海问题上已经逐渐达成共识,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也有相当大的共识,因此,美国国会时常会根据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配合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美国国会以往的涉南海问题立法活动出现过两个密集期,而这两个密集期的出现也都与美国政府当时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有密切关系。当然,美国国会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在南海问题上提出一些更进一步的要求,以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近年来,美国国会的立法活动显示出其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干预力度越来越大,这一点很值得引起注意。

  总之,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不仅需要与美国政府打交道,而且需要关注和应对美国国会在南海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注意观察美国国会在南海问题上的动向,尽量防止其对美国的南海政策产生更多的消极影响,应是中国的一个基本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