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首部北京养老产业蓝皮书:致我们无处安放的晚年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5-06-03

20150508023857C

 

  2015年5月26日,由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北京养老产业蓝皮书: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

  养老机构的服务运营模式决定养老服务效果

  在老龄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牵涉千家万户的重要社会问题,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模式,特别是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生活而言更是必不可少。与养老机构的硬件投资建设相比,其服务运营理念、服务模式是影响服务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1. 被动养老与参与式养老

  在调研中发现,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有各种不同需求,其中对膳食的意见最为集中。分析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由原来的自主生活完全变成了被照顾对象,虽然实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全方位服务形式,但老年人自主参与自己生活的权利被削弱,从而导致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大大降低。这种不满集中爆发在相对容易被追究的膳食服务项目上。因此,如何实现参与式养老是一个改善养老服务的重要环节。

  2. 宾馆式养老机构服务与居家式养老机构服务

  我们总认为将老年人安排在五星级宾馆中养老是非常好的照护模式,但结果真的如此吗?试想健全人能在宾馆中心情愉悦地持续生活多长时间?宾馆服务虽然周到,但其居住上缺乏私密性和居家的安心感,所有服务都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参与,这也导致了宾馆只是短期临时居住的感受。而只有自己的家才是长期、安心居住生活之处。由此可见,接近居家式的养老机构服务可能是提高服务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养老机构选址模式一览及优缺点比较

  ①社区+养老机构

  距离儿女或者原住家庭近,符合老人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周边环境熟悉,比较契合老年人心理特征;良好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便利的购物环境,对经营者来说入住对象充足环境稍差,管理需要强化如果周边有公园、广场更佳

  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

  看病方便,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良好的市政设施如果离社区较远则不符合老年人就近入住的需求—

  ③郊外+养老机构

  环境较好,符合养生需求地点偏僻,交通、生活设施、医疗资源等不便,不符合多数老年人心理需求

  ④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

  综合①②优点周边环境稍乱,对适宜静养的群体有不足之处如果周边有公园、广场更佳

  ⑤医疗机构+郊外+养老机构

  综合②③优点兴建医疗机构成本较大,入住对象不足

  国家及北京市对养老机构的政策导向和现实状况

  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宣告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政府越来越关注养老问题,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集中出台了的许多养老政策。2000年政府提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为建设目标,2011年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要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开始政府进一步强调“让社会力量逐步发展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自2013年开始,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利好政策,譬如降低养老机构床位数量门槛,规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府划拨,提高养老机构建设补贴,促进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机构综合保险等。由此可见,政府逐渐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地扶持社会力量,推动其发展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扶持与监管并列前行。政府在大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市场监督。2013年民政部颁布两个“办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旨在推动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政策主要倾斜于“中低档次,护养/医养功能为主,毗邻社区,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如,护养和居养床位的差异化补贴机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推动等等。简言之,政府在对社会力量的大力扶持中,不断加强监督规范,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向功能性养老倾斜,以解决我国的养老难题。

  近年来,北京市在老龄事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主要体现为:福利养老金提标扩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力度加大,贫困老人住房保障范围扩大,老年医疗服务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开展,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老年优待工作不断加强。在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主要包括:在全国首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福利性养老保障制度,城市廉租房制度向贫困老人倾斜,制定并实施“九养”政策,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发展以及入住的老人进行支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制度设计一刀切,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不足,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调,农村五保待遇水平区域差距较大,部分老年优待项目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此,老龄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制度设计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从政府主导向多方参与转变,养老机构发展从供不配求向供求匹配转变,老年优待项目实现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转变,老年医疗服务从治疗为主向防控并举转变,待遇水平从做好当下向放眼未来转变。

  北京养老市场需求容量

  2006年以来,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北京市的养老机构数量增加到410家,床位数量达到80516张。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养老机构床位也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供给不足,收住对象更加多元化,入住老人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201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在全市378家养老机构中,六环以外有216家,五环到六环之间有85家,即五环以外有301家,约占全部养老机构的79.3%。

  从养老机构床位空间分布来看,五环以外的养老机构拥有的床位数量高达6.542万张,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的83.4%。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到,五环以外不管是养老机构数量还是床位数量均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五环以内是未来养老机构选址时较优的选择。从数据来看,位于二环以内的养老机构有20家,二环到三环的养老机构有15家,三环到四环之间的有16家,四环到五环之间的有26家。从床位数量来看,二环以内的床位有1808张,二环到三环之间的有1569张,三环到四环之间的有3841张,四环到五环之间的有5847张。基于上述数据,仅仅从养老机构数和床位数上考虑,三环以内位置最佳,三环到四环之间次之,四环到五环之间再次。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0~79岁常住老年人口突破246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0万;(2)60~79岁和8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和西城4个区,占全市老人的一半以上;(3)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接近12万,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西城、丰台和东城5个区,占全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一半以上;(4)北京市所辖16个区县中有8个区每百位老人床位数不足4张,这些区为东城、西城、丰台、朝阳、通州、顺义、海淀和石景山。

  从养老机构床位的供需缺口来看,按照9064模式设定的4%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不考虑外来老年人口的情况下,2010年的缺口为2.19万张,2013年为3.12万张。假如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均住到养老机构,2010年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缺口为4.95万张。从各区县养老机构的缺口来看,9064养老模式下,11个区县床位存在一定的缺口,西城、东城、朝阳、海淀和丰台5个区县的缺口在5000张以上。如果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均住到养老机构,13个区县存在缺口,西城、东城、丰台和顺义的缺口在5000张以上。

  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规划,2014-2020年期间养老床位数量将新增近8万张,在此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近百万。同时,投靠子女的老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年轻的老人也更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分享到: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匿名评论        已输入字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