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两会推荐书目】苏联的战争观
来源:社科文献  作者:[美]威廉·奥多姆   发布时间:2015-03-0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年月里,尤其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军事计划一直基于如下设想:世界大战可能爆发;而一旦爆发,苏联及其共产党盟国——特别是华沙条约组织盟国——将面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敌对联盟。此计划的另一出发点是,坚决在冲突一开始就打进攻战。以进攻为主的这种信念可追溯到1920年代中期根据时任陆海军人民委员米哈伊尔·伏龙芝的提议制定的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原则。斯大林在1938~1945年期间曾背离这一正统思想。这当然是很尴尬的事情,苏联官方极尽歪曲之能事将这段历史解释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军元帅瓦·丹·索科洛夫斯基在《军事战略》一书中考虑到核武器、火箭和控制论的出现及其对战争性质的革命性影响,再次确立了进攻的主导地位。苏军总参谋部依此为指导,在制订计划时把作战任务明确为迅速攻入欧洲和东北亚,甚至攻入西南亚和中东(不过这种可能性较小)。计划还要求考虑到能够经受得起美国对苏联本土的核打击,以及用核武器打击美国的问题,最后还要求考虑到如何对付并最终击败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军的问题。

  这些任务都很艰巨,比“力量均势”的传统战略的要求艰巨得多,比基于对苏联国土的实际军事威胁的现实主义估计所提出的任务要艰巨好多倍。首先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其结构与美国和北约的军队截然不同,后者旨在战争开始时进行防御,仗打起来再动员大批地面部队。很明显,苏联的初期目标是在某些类型的武器和部队方面,如炸弹、弹道导弹和潜水艇等,同美国和北约打个平手。但在其他武器和部队的数量上,他们认为仅仅是平手显然是不够的,苏联的新型坦克、火炮、防空导弹、战术导弹、战术战斗机等武器的数量应当大大超过美国和北约。不过这里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打多久?战争的哪个阶段和那一次战役将具有决定性意义?何种部队将起关键作用?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将对苏军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意识形态做出的答案要求建立一支极其庞大的现代化军队。

  意识形态划分出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也就明确了将来敌友的数量与地理位置,同时也明确了要以进攻为主,因为1920年代伏龙芝就是主要依靠意识形态取得了当时那场是否要以进攻为主的大辩论的胜利的。另一方面,新技术也影响到对军队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美国在新技术领域领先,使军备竞赛带上了“作用与反作用”的色彩,不过它只能说明苏军的部分特点。美国只有18个现役师和10个后备役师,很难解释是它促使苏联建立能迅速部署200多个师的地面部队规模。同样,美国和北约防空部队的规模很有限,也不是苏联装备几千枚地空导弹系统的理由。苏联之所以建立如此巨大规模的武装力量,虽有地域差别和进攻及防守的方案等原因,但只有官方的意识形态才能对此提供充分的理由。

  本文摘自

  《苏联军队的瓦解》第一章“苏联的战争观”

  [美]威廉·奥多姆/著

  王振西、钱俊德/译  王振西/审校

  978-7-5097-6015-4 / 2014年7月

苏联军队的瓦解 平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