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秘密报告”不只是一系列顺序而排的各自孤立的论点,只要根据掌握的证据对每一个论点证明真伪即可,实际上,“秘密报告”的整体论调在当时为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奠定了某种新的基础观点。当然,所谓新是相对而言,这些新观点中的许多东西其实是借鉴而来的,部分来自托洛茨基分子、孟什维克和移居国外的苏联侨民的著作。
由于得到国际共运的支持,也由于很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被判刑者施行大规模“平反”运动,赫鲁晓夫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并成为解释苏联历史的权威观点。其结果就是,谁要是对“秘密报告”中各种论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就意味着你企图冒犯“反斯大林模式”,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与“反斯大林模式”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以至于只要一提到“秘密报告”,人们的头脑中就自然而然地会联想起“斯大林的暴戾”。的确,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奠定“反斯大林模式”的基础文件,是“反斯大林模式”的柱石,为其主要观点提供事实来源。换句话说,试图证实“秘密报告”这样或那样的论点是谎言(作者正是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那就意味着力图证明,整个“反斯大林模式”所提出的其他论点也很可能与真实情况不符。
我们有理由期望,任何科学论著所要证实的正是其研究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但指望研究相当狭窄问题的著作能对涉及范围相当大的历史观点体系中数不胜数的谬误都提出实证的论据,则是完全不恰当的。而我们遇到的情况,恰恰是这种过高的要求。在这本著作中,没有谈及古拉格、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没有谈及卡廷事件和许许多多其他问题,因为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中没有提到这些问题。但既然整个“秘密报告”的事实依据都是由捏造拼凑而成的,那就很难反对以下看法,即揭露了“秘密报告”的虚假,很可能会影响“反斯大林模式”所有话语的可信度,并改写由其奠定的历史观点。
在着手研究赫鲁晓夫在二十大“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提出的各项指控,并力求以证据对此加以澄清时,尽管笔者发现几乎所有指控都是捏造的,但仍没有为自己提出动摇“反斯大林模式”的任务。但至少,其支柱之一已经倒塌。相信当人们清楚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完全是基于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捏造,而不是铁证如山的事实时,任何一位稍微严肃的研究人员就不会再将“秘密报告”提供的材料作为自己研究苏联历史的依据了。评价这样或那样的论据是否正确,只能以事实为准绳。
还有一点,赫鲁晓夫批判和咒骂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却在实际中强化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这种做法与托洛茨基的手法很相似。托洛茨基曾将自己的许多负面特点和表现强加在自己的政治对手身上。托洛茨基将国家发生的一切,包括斯大林走向权力的顶峰、斯大林政治方针的形成和对他的抵制以及对反对派首领的镇压,都解释为出于斯大林的狡猾与残忍,再加上道德缺失。
本文摘自《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第十章“赫鲁晓夫造假手段”
[美]格雷弗·弗/著 马维先/译
978-7-5097-6288-2 / 2015年1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