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蓝皮书通过“天津金融发展指数”,度量了2006年至2013年天津金融发展速度和景气程度。天津金融发展指数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的意见精神和天津金融改革创新规划,力图客观描述天津金融业发展状况和改革方向,度量天津金融发展速度和景气程度,促进天津尽快实现“一个体系、一个基地和一个集聚服务区”金融业定位目标。该指数设计了客观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包括5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和10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五个维度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天津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能力,具有反映金融发展速度和景气程度的双重内涵。其中,发展速度记录金融业发展轨迹,突出指数的连续性;景气程度刻画金融业行情冷暖,突出指数的前瞻性。通过释放发展和景气信号,预判金融业发展前景。
报告指出,从发展速度看,以2006年作为基期(1,000点),2013年指数达到4,311点,增幅达21.4 %,7年平均增速达23.2%,是全国GDP平均增速的1.6倍,是天津GDP平均增速的1.2倍;以上年为基期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景气情况。其中,2007年景气程度达到高点,较2006年增长47.0%,其后2008年有所下降,比上年增长15.1%,此后5年增速维持在20%左右,景气状况良好。
立足天津金融业发展状况和金融改革创新的最新趋势,蓝皮书提出了天津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依托自贸区申报优势,率先布局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第一、在未来的自贸区,率先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第二、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第三、加快培育离岸金融市场,探索发展信贷、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租赁、货币、同业、黄金和衍生品等各种离岸业务。第四、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外证券期货市场。
2. 发挥金融比较优势,增强运营服务功能
发挥天津金融业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提升租赁、基金、市场等金融运营服务功能。第一、以自贸区申报为契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立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和资产交易平台。第二、依托毗邻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培育壮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基金运营服务提供充足的项目基础。第三、以新“国九条”出台为契机,加快金融要素市场建设。
3. 加强京津金融合作,建京津金融共同体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区申报为契机,加强京津金融合作,建立京津金融共同体。第一、吸引、支持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在津建立地区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提升资金结算、运营服务能力。第二、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建设扩容,力争承接“新三板”部分功能。第三、在天津滨海新区和京津毗邻地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支持金融企业在该市场中建立定位于国际金融业务的分支机构,以专业能力和定制服务支持北方企业。
4. 丰富金融业态种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以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及新兴金融业态繁荣,形成新兴金融业态的创新运营中心。第一、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第二、培育资产金融行业组织,促进存量债权类资产有效有序交易流转。第三、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探索设立海洋开发、航运发展专业化银行。第四、立足天津余额宝、天使汇(众筹融资)实践成果,通过出台规划和政策,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区,吸引互联网金融项目落户天津。
5. 开发于家堡金融区,建成运营中心载体
以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于家堡金融区开发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载体。
天津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蓝皮书指出,近一段时期,天津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区申报、多领域深化改革等政策叠加优势,为实现天津金融业奋斗目标创造空前机遇。“十二五”时期以来,天津金融业突出自身特色,先行先试,多项工作位于全国前列。当前,天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完善自身功能定位,前瞻性地提出“构建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的崭新思路,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蓝皮书认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建设是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新阶段天津金融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将开启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天津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区
蓝皮书指出,2013年天津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保持平稳,传统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新兴金融业态发展势头良好,金融人才持续聚集,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特别在产业金融发展、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国际化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2013年,天津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2亿元,比2012年增长20.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2013年天津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910亿元,比2012年增长10.6%。2013年天津沪深两市交易总额达到25689.5亿元,比2012年增长84.9%,天津金融业在经营效益、融资功能和交易规模等方面取得明显提升。作为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天津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区,截止2013年末,总部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为206家,约占全国的20.1%;租赁合同余额为5750亿元,约占全国的27.4%,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立足天津金融业发展状况和金融改革创新的最新趋势,提出天津金融业发展方向
蓝皮书建议,置身政策叠加机遇期,天津需围绕综合改革创新区金融先行先试、京津冀金融创新共同体建设、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等领域做深做实,做出特色。第一,依托自贸区建设优势,率先布局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第二,以金融开放促进京津冀与自贸区接轨,构筑京津冀金融共同体。第三,发挥天津政策优势与服务优势,提升融资租赁、私募基金、新型市场、资金结算等金融运营服务功能。第四,推动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逐步形成新兴金融业态的创新运营中心。第五,推进于家堡金融区开发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载体。
本文摘自2014年11月16日,由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天津金融蓝皮书:天津金融发展报告(2014)》。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