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孰强孰弱 美国、日本、德国名列前三甲
——2014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黄皮书发布
来源: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  作者: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4-11-19

20国集团

 

  本报讯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记者从昨日(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黄皮书(简称黄皮书)发布会上获悉,这是继2011年首次发布《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黄皮书之后的第三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布。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位列G20各成员国的前三甲,其中中国在G20中排名第8位,这是G20集团中唯一能够进入前十名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该黄皮书根据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创新发展的实际,构建了G20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和数学模型,对2011-2012年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各国制定科技发展目标、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据悉,该《黄皮书》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科学内涵,紧密跟踪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深入分析当前二十国集团(G20)各成员国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动因,按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国情的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课题组运用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采集了各成员国的最新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对2011~2012年间二十国集团(G20)(注:本报告选择G20中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由于欧盟作为一个联合体,因此就不纳入评价范围)中的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内部各国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2012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1-5位)的依次为: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排在第二方阵(6-10位)的依次为:英国、法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处于第三方阵(11-15位)的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处于第四方阵(16-19位)的依次为:南非、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

  2011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方阵(1-5位)的依次为:美国、德国、韩国、日本、英国;排在第二方阵(5-10位)的依次为: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中国、意大利;处于第三方阵(11-15位)的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巴西、南非、土耳其;处于第四方阵(16-19位)的依次为: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共有12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排位发生变化,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日本、墨西哥、土耳其,上升了2位,中国、澳大利亚均上升了1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南非,下降了2位,英国、加拿大、韩国、德国、巴西、阿根廷下降了1位。此外,有4个国家发生了跨方阵变动,即澳大利亚由第二方阵迈入第一方阵,墨西哥由第四方阵迈入第三方阵,而英国则由第一方阵跌入第二方阵,南非由第三方阵跌入第四方阵。

  从综合得分情况看,2011-2012年,大部分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共有13个国家得分下降,平均下降了1.4分,只有5个国家得分上升,平均上升了1.5分,最终使得整体的G20国家创新竞争力水平下降了0.5分。总的来看,评价期内,美德国、印度、英国、意大利、美国、南非、韩国、法国、巴西、阿根廷等10个国家的得分下降明显,降幅均在1分以上;其中德国的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4分,而法国的降幅也达到3.1分,印度的降幅也达到3.0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得分上升比较明显,增幅均在2分以上;其中得分增幅最大的是中国,上升了2.5分,远高于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的平均变化水平(-0.5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最高的国家,说明这些年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提升了国家创新竞争力。通过对比2011-2012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变化情况可以发现,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创新持续竞争力的下降导致的。具体来说,当前世界各国仍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困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影响了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创新实践中,G20各国需要更加关注创新持续方面的努力,阻止国家创新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同时,也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创新产出竞争力、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以实现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有效、快速提升。

  从排名分布情况看,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且差异较大。2012年,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达到70分以上,其余国家均低于50分;其中,有8个国家介于40~50分之间,1个国家介于30~40分之间,6个国家介于20~30分之间,3个国家介于10~20分之间,没有低于10分的国家。国家创新竞争力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中,有9个国家是属于发达国家,只有排在第8位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突出反映了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好,创新投入、创新人才资源和创新制度环境优势明显,导致这些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比较强。国家创新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在第三和第四方阵,这是缘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效益等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需要花大力气来改变这种状况,不断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2011年和2012年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分布情况较为相似,不是呈对称分布,在各个得分段内也不均衡,比较多的国家是在10~30分、40~50分之间。各个得分区间段内的各个国家得分差距比较小,例如2012年,得分在40~50分区间的共有8个国家,接近总数的一半,而且这8个国家得分非常接近,最高是日本,最低是加拿大,两者得分相差2.32分。但整体来看,各个国家得分差距非常明显,美国得分最高为74分,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其他国家得分均没有高于50分。得分最低的印尼只有11.5分,印度也只有15.9分,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得分差距非常大。

  从2011-2012年G20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排名在世界六大洲、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以及“金砖五国”中的平均得分及其变化情况看:

1. G20集团各成员国国家创新竞争力在世界六大洲的评价分析

  (1)G20集团中所属北美洲的3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排位差距非常大。美国排在第1位,始终处于第一方阵;墨西哥的排位变化也较大,从第17位上升到第15位,从第四方阵跨入第三方阵;加拿大的排位则下降了1位,一直处于第二方阵。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得分来看,G20国家中所属北美洲的3个国家内部的差距也非常明显。2012年,2012年,美国的得分为74.0分,加拿大为42.4分,墨西哥仅为20.5分,比差为3.6:2.1:1,差距非常大。总的来看,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而墨西哥的排位变化稍大一些,3个国家的平均得分为45.5分,国家创新竞争力水平高于其他区域,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影响,它极大地拉高了北美洲地区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整体水平。

  (2)G20集团中所属南美洲的2个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的排位差距比较小,2011-2012年,阿根廷的排位从第16位下降到第17位,巴西则从第13位下降到第14位。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得分来看,两国的差距也比较小。2012年,巴西为21.1分,阿根廷的得分为19.0分,仅相差2.1分,比差为1.1:1。总的来看,南美洲2个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平均得分为20.1分,整体创新竞争力处于下游水平,在六大洲中是最低的。

  (3)G20集团中所属欧洲的5个国家。这5个国家之间的排位差距比较大,横跨了3个方阵。2012年,既有处于第一方阵的德国,也有处于第三方阵的俄罗斯和土耳其,还有处于第二方阵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G20中排在第13位的土耳其与排在第3位的德国,相差了10位。各国排位变化的幅度比较小,2011-2012年,土耳其上升了2位,德国和英国均下降了1位,其中英国由第一方阵下降到第二方阵,其他国家的排位未发生变化。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得分来看,欧洲5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差距也比较大。如表2-1所示,2012年,最高分德国为44.3分,最低分土耳其为21.8,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总的来看,欧洲5个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排位变化不大,平均得分为35.0分,整体创新竞争力处于上游水平。

  (4)G20集团中所属亚洲的6个国家。这6个国家之间的排位差距也比较大,横跨了4个方阵。2012年,日本和韩国处于第一方阵,中国处于第二方阵,沙特阿拉伯处于第三方阵,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处于第四方阵;G20国家中排在在第19位的印度尼西亚与排在第2位的日本相差了17位。各国排位变化的幅度不大,2011-2012年,日本和中国分别上升了2位和1位,韩国下降了1位,其他国家的排位未发生变化。从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得分来看,亚洲6个国家的差距也比较大。2012年,最高分日本为44.5分,最低分印度尼西亚为11.5分,前者是后者的3.9倍。总的来看,亚洲6个国家的整体国家创新竞争力排位变化很小,平均得分为30.4分,国家创新竞争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注: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非洲只有南非一个国家,此处略去)

2、 发达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从综合得分及其变化来看,9个发达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都比较高,2012年平均得分达到45.7分,几乎是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得分的2.1倍;各个发达国家的得分均高于30分,美国超过70分,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此外,所有发达国家的得分均出现了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德国,下降了3.1分,使得发达国家整体的创新竞争力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平均得分降低了1.3分。从综合排位及其变化来看,9个发达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排名都很靠前,均处于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而且第一方阵都被发达国家所占据,其中美国稳居第1位。各国的排位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日报,上升了2位。可见,发达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水平比较高,排位比较靠前,且比较稳定,但总体竞争力水平有所下滑,而这主要是由于创新持续竞争力的快速下滑引起的。

3、 新兴市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从综合得分及其变化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相对较低,2012年平均得分仅有22.2分,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比2011年上升了0.1分;除了中国以外,其余国家的得分均低于30分,最低的印度尼西亚只有11.5分;各国的创新竞争力得分差异不大,标准差只有7.7。此外,10个新兴市场国家中,有4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印度,下降了3.0分,而其余6个国家的得分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是中国,上升了2.5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兴经济体整体的创新竞争力平均得分略微上升了0.1分。从综合排位及其变化来看,10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排名都比较靠后,只有中国处于第二方阵,其余国家则处于第三方阵或第四方阵。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佼佼者,2011年排在第9位,2012年上升1位至第8位,得分也远高于其他国家。各国的排位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5个国家的排位没有发生变化,而土耳其和墨西哥的排位上升了2位,中国上升了1位,南非下降了2位,巴西和阿根廷均下降了1位。可见,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水平比较低,排位比较靠后,且比较稳定,但总体竞争力水平有略微上升,尤其是创新环境竞争力上升相对较快。

4、 “金砖五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从综合得分来看,2012年,金砖国家的平均得分为25.0分,比2011年下降了0.6分,在G20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得分远高于其他国家,是唯一一个得分高于30分的国家,而且中国在逐渐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与其他国家的比差由2011年的2.10:1.36:1.17:1.13:1变为2012年的2.66:1.62:1.33:1.27:1。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得分均高于20分,分别为25.7分、21.1分和20.2分,只有印度的得分低于20分,仅为15.9分。从综合得分变化来看,得分增长最快的是中国,上升了2.5分,俄罗斯的得分不变,而巴西、南非和印度分别下降了1.0分、1.2分和3.0分,最终使得金砖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整体得分下降了0.6分。从综合排名来看,2011-2012年,中国是唯一一个处于第二方阵的国家,排位上升了1位,而俄罗斯和巴西处于第三方阵,南非和印度处于第四方阵。可见,金砖国家的整体创新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排位比较稳定,总体竞争力水平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创新持续竞争力的快速下降引起的。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黄皮书是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科技组、福建师范大学联合攻关的研究成果。该黄皮书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研究。该书是在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闽榕教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正局级科技参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研究员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同时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的大力支持,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的又一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历时近一年,研究对象涉及G20集团中的19个国家,时间跨度2年,全书70余万字,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工作庞杂而艰巨,采集、录入基础数据2000多个,计算、整理和分析数据1万多个,共制作简图200多幅、统计表格200多个,竞争力地图18幅。书中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等。该书所构建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具有鲜明客观性、系统性、逻辑性、宏观性、创新性,论述系统全面、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特点。该书不仅在深化国家创新能力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当前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复苏,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第三次革命,加快创新发展,重塑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据介绍,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除了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最新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世界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之外,今年还首次推出了《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绿皮书,并计划将推出《G20集团低碳经济竞争力》绿皮书等前沿研究报告。该中心也已经在英国Paths国际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英文版《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世界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以及在德国Springer出版了《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英文版。定期推出内部研究研究报告《竞争力研究》,呈送各级政府参阅,提供决策咨询,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此外,该中心每年还举办了“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竞争力高层论坛”、“全球环境竞争力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竞争力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精英共同探讨竞争力研究的新内容、新方法。我们真诚地愿与各级政府管理者、学术界同仁、企业界和新闻界朋友共同深化对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竞争力经济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