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文学:活在大数据中的十年(图)
来源:新京报  作者:柏琳   发布时间:2014-08-26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报告文学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而即便在当下,以报告文学为主业的作者,依然人数众多。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国的报告文学,活在大数据中。

  我们参阅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从2005年至2014年的系列丛书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电话采访了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学会的相关研究人员,得出以下这份数据报告,以期厘清中国报告文学十多年来的流变与生存现状。

S6354456007440662506235 (1)

 

S6354456009256287507621

S6354456010234412501901

 

 《中国文情报告2013-2014》

  主编:白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5月

  定价:49.00

S6354456012370350006241

 

 

  作家现状 报告文学作家青黄不接

  截至目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册会员有2000多人

  在2012年召开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的89位会员代表最年轻的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且只有寥寥两三位。

  比例不到4%

  2013年9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共有297名正式代表。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创作的作家有李春雷、马娜、丁晓平、鹰萨·罗布次仁、丰收、纪红建、李琭璐、胥得意等11位,占出席代表总数的比例不到4%。

  70后、80后只有二三十位

  目前全国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70后及80后作者大约有二三十位。其中,约有半数是新闻记者,主要活跃在报刊传媒,创作的多为人物特写或纪传,有几位同时从事小说、诗歌、散文创作或文学研究。

  还有一些作者在作协作家协会、文联系统及高校等处任职。

  另有二三位自由撰稿人。多数作者文学创作基础较弱,对纪实文学文体特性了解不够,基本上凭借自己的采访或经历来创作,亟须接受比较系统的文学教育培训。

  当下最活跃的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年轻的大概要数李春雷,而他是1968年出生的。

  坚持写作的不过百人

  当下,还在坚持写作且有一定实力的报告文学作家全国不过百人,且往往都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都已年过半百,其中年过花甲的几乎占到一半以上,甚至还有多位年过古稀至今依旧活跃着的作家,如李林樱、徐刚、周明、傅溪鹏、李天泉等等。

  60年代有影响的只有几人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有影响的作家大概只有徐剑、党益民、李春雷、李青松、铁流等屈指可数的几位。

  后继乏人

  结论:报告文学作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青黄不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