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我国首部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源:群众体育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4-08-08

  2014年8月5下午,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北京体育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北京举行了首部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新书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桦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高超就该书的特色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点评。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围绕《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着力推动各级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与群众体育发展和成就相伴的,还有诸多新问题、新困难。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事业需要适时进行系统总结,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未来发展积蓄经验、引领方向,由此,我国第一部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应运而生。

  2013年全民健身进展呈现六大特征

  从检查调研情况看,过去一年,各地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三纳入”覆盖率继续提高,但仍有不足

  《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全民健身“三纳入”。“三纳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中承担的重要的责任,为全民健身的推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能否按照《条例》履行这些职责,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013年,全国地(市)和县(区)两级政府“三纳入”状况较上一年度又有所改善。截至2013年底,在地(市)级层面,全国未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规划的地(市)有3个,全民健身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有10个,全民健身工作未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有3个,“三纳入”总体覆盖率达到97%。在县(区)级层面,全国未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规划的有75个,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有168个,未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有86个,“三纳入”总体覆盖率接近93%,比上一年度增长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县(区)级政府“三纳入”覆盖率。此外,还要注意到,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县(区)级政府财政预算缺口较大,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监督落实的力度。

  从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的落实情况看,在省级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表述较为原则,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部分省份提出了量化的场地设施建设目标,如“7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地(市)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全民健身的内容明显增加,建设任务和活动开展等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如“建成40个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65%的学校及具备条件的社会单位对外开放体育文化设施”;县(区)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表述分为两类:一类表述具体,任务明确,落实措施较为有力,另一类则过于笼统,仅是略有提及,实际举措不多。总体来看,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过于笼统,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条例》、《计划》和各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规定的政府职责和目标任务所采取措施的表述不够具体,落实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构建新的全民健身格局已有共识,但尚未形成合力

  全民健身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社会事业,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体制保障。从中央层面看,体育总局连续三年召开了相关部委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座谈会,与落实《计划》责任分工相关的27个部委(办、局)交流贯彻实施《计划》工作进展,商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措施办法,有效推动了中央层面“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运转,示范带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大群体”工作格局的建立。

  在省级层面,“部门协同”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日益健全。截至2013年底,共有9个省(区、市)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8个省(区、市)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进展情况进行督办落实。还有9个省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由各部门定期向政府领导通报本部门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落实的问题。但总体来看,各级政府的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完善,运行较为松散,体育部门牵头协调的力度不大,部门联动、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难点问题的作用发挥不够,尚需进一步推动实化。

  (三)全民健身的财政支持持续增加,但结构有待优化

  体育总局和各省用于全民健身经费统计表明,2013年,全国用于全民健身经费共197.59亿元。其中用于场地设施147.24亿元,占74.51%;用于组织建设8.38亿元,占4.24%;用于开展活动33.27亿元,占16.84%,用于科研和宣传及其他8.70亿元,占4.40%。

  从中央财政投入(体育总局本级)情况看,2013年体育总局用于全民健身20亿元,比去年的16.21亿元增长23.38%。其中财政拨款0.32亿元,与去年持平;彩票公益金19.68亿元,比去年的15.89亿元增长23.85%。

  从地方财政投入(地方体育部门)情况看,2013年全国地方用于全民健身170.21亿元,比去年的90.1亿元增长88.91%。其中财政拨款105.72亿元,比去年的36.2亿元增长192.04%;彩票公益金64.49亿元,比去年的53.9亿元增长19.65%。

  在全国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总量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占公共财政预算比例相对较低,各地投入比例差距较大的现象。按照支出内容分析,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投入中,用于场地设施均占据很大比例,达70%以上或更多。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群众组织建设、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科研与宣传的经费相对较少。此外,根据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彩票公益金用于开展全民健身事业不得低于60%。2013年有5个省份、207个地(市)、县彩票公益金安排全民健身未达到规定比例,有21个地(市)、县未安排用于全民健身经费。因此,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比例,落实彩票公益金用于开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经费比例,是提高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但分布欠均衡,群众身边的场地难以满足需求

  根据《条例》和《计划》的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体育总局制定了《“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此次检查调研重点是了解各省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关于健身设施建设的规定、特别是实施《建设规划》的情况。

  自《建设规划》发布后,全国有26个省(区、市)出台了本省(区、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关《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等文件,18个省(区、市)以省政府名义或与发改、财政、住建、国土规划等两家以上的省级部门联合编制了《建设规划》文件。据初步统计,《计划》颁布(2011年)以来,全国各省(区、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累计投入约523.5亿元,其中各省本级经费累计投入44亿元,地(市)本级经费累计投入404亿元,其他经费累计投入73亿元,全国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地(市)级财政投入(含彩票公益金)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资金等其他经费投入成为重要补充。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投入最大,3年共投入近278亿元,占全国总投入的53%;西部地区其次,超过130亿元,占25%;中部地区投入115亿多元,低于西部。

  通过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全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3年来,全国建设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近20万个(截至2013年,全国共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近43万个,已覆盖68%的行政村,有7个省实现了全覆盖)、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3000多个(占全国乡镇数的38%)、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含雪炭工程)2730个、体育公园1662个、健身广场23744个、户外营地750个、健身步道8859条、室外健身器材137万多件、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近19000个。全国共增加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约5.66亿平方米,人均增加约0.4平方米(精确结果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为准)。

  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还存在城乡、地区分布不够均衡、群众身边的场地不能满足百姓健身需求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五)体育社会组织日趋健全,但基层组织仍较薄弱

  在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方面,此次检查的重点是各地体育总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情况。据统计,作为枢纽型体育组织,全国有90.3%的地(市)成立了地(市)级体育总会,成立地(市)级体育总会数量占本地区地(市)数量80%以上的有26个省(区、市),其中21个省(区、市)的地(市)级体育总会达到了全覆盖。已成立县级体育总会的县(区)占全国县(区)总数的69.4%。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有45.7%的地(市)、28.6%的县(区)成立了本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目前,全国注册培训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35万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7万多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健身俱乐部达4518个,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128个,地市级609个。这种基础层次俱乐部数量少而国家级层次俱乐部数量多的结构不尽合理。

  在全民健身组织日益健全、指导人员队伍不断增加的同时,尚存在体育总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的比例依层级递减,基层体育组织的覆盖率需要提高的问题。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和指导员队伍难以满足群众对于组织开展活动、传授健身方法、科学健身指导方面的需要,存在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研究解决。

  (六)法规建设和宣传工作逐步加强,但配套法规政策滞后,宣传手段较单一

  加强全民健身立法是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的基础保障,也是依法治体的必然要求。通过此次检查调研看,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和10个较大的市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全民健身地方性法规,但各地除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外,缺乏具有实施力度、可操作性强的与《条例》和《计划》相衔接的配套法规政策,全民健身方面的立法难以满足形势需求。各地在全民健身法制建设方面存在重视不够、立法滞后、行政审批项目混乱、体育行政执法缺失等问题。就《条例》明确规定的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审批这一行政许可项目看,目前各地做法不一,存在不同执行模式。

  《条例》和《计划》颁布以来,各地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有专门的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重视宣传《条例》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亮点,逐步改变以往过于重视报道群体活动的惯例,更加重视科学健身知识理念的普及。绝大部分省市媒体设有健身专栏或专题节目,结合本地特色活动及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重点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与形势需求相比,全民健身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主题策划偏少、宣传手段偏旧、深度和广度挖掘不够等问题,如何改变长期依靠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介的传统宣传方式、适应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加大与媒体的沟通,不断挖掘主题寻找新亮点,是全民健身宣传工作需要破解的问题。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以年度群众体育发展为主题,旨在全景展现我国群众体育年度发展情况,并重点关注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