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日联合发布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4)》指出, 2014年日本银行(行情 专区)或将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推动物价上涨,同时日本政府的债务风险一触即发,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是一大风险因素,日本在中美两国间“两面下注”做法危险。
蓝皮书认为,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以通货再膨胀派的货币理论为基础,力图通过体制转换摆脱日本长期的通缩困境。但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通胀目标与结束通缩、实现经济自律增长的结果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日本经济诸多困境下,仅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恐无法解决长期通货紧缩的难题。如政府巨额债务继续累积;人口老龄化加剧;实际工资长期低迷;企业持有大量内部留存,投资意愿弱化;海外设备投资比率高,产业出现空洞化倾向等。这些长期结构性难题和制度性约束对日本中长期经济增长形成严重制约,如何推行强有力的结构改革和制度改革,助推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将成为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
蓝皮书认为,关于日本政府的债务风险,几年前就有“一触即发”之说。但是,危机并没有发生。这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一是日本国内居民储蓄丰厚,对外经常收支保持盈余格局,国债的90%以上靠本国消化。二是持续的通货紧缩与超低利率格局,减轻了日本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三是在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相继爆发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日元与日本国债作为国际资本的避险工具受到追捧。四是日本政府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采取先声夺人之策,在多种重要国际场合承诺努力改善财政状况。如今,这四个因素均出现变化。
安倍执政以来大量增发国债的事实,使得此前日本政府做出的承诺近乎成为“空头支票”。不付诸实际行动的许诺,不可能真正提升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债务的信心。
可以说,日本爆发政府债务危机的概率远高于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这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是一大风险因素。
蓝皮书认为,安倍战略性经济外交,地缘政治色彩十分显著。安倍新政后,形成了“跟从美国、遏制中国、确立日本一极地位”的外交战略。
在美国与中国间进行灵活的“两面下注”,则是隐含的一种策略。通过“绑架”美国来为其“包围中国”提供支持是日本外交的基本诉求。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希望美国为其“撑腰”,另一方面对作为亚太地区美国“从属”的地位不满,希望借美国重返亚太策略在亚洲大显身手,以提升自身在该地区的地位。
这种在中美两国间“两面下注”的做法,隐含着安倍极端的民族主义色彩和机会主义动机,必然要引起中、美两国的警觉。其结果只能使安倍战略性经济外交无法有效落实,与安倍增强日本经济外交实力、成为普通国家的目标渐行渐远。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