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4年版《温州蓝皮书》】中国网:报告称“十二五”以来温州各项改革尚未达预期
来源:中国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4-04-22

  中国网4月18日讯 2014年4月17日,由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温州蓝皮书:2014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党校行政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

  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时期以来,温州全方位推进激进改革。虽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设计,推进又操之过急,最后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不但温州模式固有的体制性缺陷尚未根本消除,改革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有悖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新问题。尤其是在2011年爆发并延续至今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中,温州各种的新旧体制性问题集中显现出来。除了民间层面上长期以来依靠人格化信任的信用机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几近崩溃外,在政府层面上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待全面深化。在领导激进改革的要求下,温州地方政府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迅速推向全市。各地为求规定时间内完成改革任务,采取了按照资产原值量化和设立过渡性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措施,减少改革阻力。但是这种只求完成改革任务指标的改革注定了其结果的不彻底性。表面上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股权证的颁发等指标都近乎100%完成。但实际上,不仅社员股份流转仍十分困难,许多村的股份量化也仅仅是虚拟性的,有的村甚至表示今后实际量化仍需调整。农村社区化的改革也不彻底,不仅社区的公共服务开销仍由原村庄支付,村集体企业的税收也无法和其他企业一样被依法平等征收。由于村共同体的集体财产制度没有改变,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定不配套,许多公共服务职能也无法向新设立的社区服务中心转移。2013年恰是村级换届选举之年,结果村两委不得不依旧实施选举。

  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改革有违市场化发展方向。国有企业过度介入竞争性领域,不仅抢占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空间和流动性,而且对域内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温州在2010年底开始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整合成立了城投、公投、工投、国投、交投、交运、机场、温州港、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十大国有企业集团,此后又陆续成立了教投、农投等其他国有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国有企业集团的整合和设立,有的是为了消除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的问题而进行的改革,更多的是在投资导向的发展思路下为了达成投资率任务指标新设立的政府融资平台。以城建体制改革为例,这种体制改革尽管解决了原有城市建设指挥部体制存在的效率不高、企业亏损、拆迁户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但是由于改革设计上的不足和企业定位上的错位,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融资和经营活动,不但抢占了银行的贷款额度,也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模式下民间力量没能及时跟进,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城乡统筹改革中温州颠覆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推动型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了一条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道路。政府主导型模式固有其推进力度大、整体推进快的优点,但是,低效率、高成本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在近期的农房集聚建设中,为了片面追求投资率,各个乡镇都纷纷成立投资公司开发房地产,结果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和农民意愿的差距,许多乡镇政府债台高筑,陷入债务危机。

  此外,金融改革虽然已全面开展,但是重点领域有待突破。功能区体制也面临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调谐难题。区域隔离的行政区划体制限制了跨区域协作发展的空间,使得区域之间难以发挥合力建设、协同发展的整体优势。社会经济体制仍然问题多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