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网1月23日讯 2014年1月2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发布会暨中国国际移民研讨会在京举行。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专家、业界人士及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移民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和新方向、新趋势。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指出——2013年“蓝领移民”成为关注话题,移民通道不稳定,应有相应风险预警机制蓝皮书指出,2013年,在移民话题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蓝领移民”,主要是针对山东后楚庄村焊工海外移民、广东保姆海外移民等现象提出的。目前,国际上对“蓝领移民”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蓝皮书认为,“蓝领移民”是技术移民概念的一种延伸,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技术移民等同于“高科技”技术移民,而“蓝领移民”多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被广泛或急切需要的人才,其出现体现了世界技术移民层次的多元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雇主担保类移民政策,对于蓝领特殊人才,可以放宽其语言和资本的其他要求,这就为“蓝领移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2005年开始,仅仅800多名村民的山东后楚庄村,却有100多人在澳大利亚打工,不少人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绿卡”,成了远近闻名的“焊工村”。由于在国外打工收入高、生活质量高,“焊工村”在村民中产生了示范作用,近十年来,整个镇已有1000多人获得了在澳大利亚工作的签证,涵盖了电焊、水电安装等多个工种,其中近一半人申请了“绿卡”。2011年以来,广州出现以保姆身份移民至加拿大的热潮。
对于日益老龄化的西方社会,未来不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人才,而且有可能会演变为对年轻人争夺。“焊工村”移民对国内青年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发达国家的争夺下,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蓝领移民”。对于老龄化加剧的中国,应该对这一移民现象给予关注,对蓝领移民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怀,因为对发达国家来说,“蓝领”技能人才需求并不一定是长期需求,一旦移民政策调整,整个行业“蓝领移民”的通道可能会封闭,应该有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