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3版《世界能源蓝皮书》】搜狐:未来石油将是增长最慢燃料 蓝皮书警示“走出去”风险
来源:搜狐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3-12-20

  最新研究预测,未来石油将会是需求增长最慢的燃料,但这一需求的增长趋势尚不会逆转。


  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


  能源蓝皮书称,从地区角度来看,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其中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需求增长占据了世界净增长的主要份额,中东以及拉美地区也将有显著的增长。而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在2005年已经达到峰值,今后石油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


  能源蓝皮书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增长的最大来源,并且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部门,随着工业发展过程中能耗的降低以及人口增速的放缓,交通运输业将成为主要的石油消费增长动力。


  “但是由于中国整体燃料结构中石油所占的份额比其他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要低得多(约为20%)。因此,其人均石油消费量将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蓝皮书称,另外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对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的担忧,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减缓石油消费增长的政策,例如对交通运输业提高征税以及鼓励使用其他能源,这些都会降低其石油消费增速。


  “中国将面临与欧洲争夺亚马尔气田气源的困境。”能源蓝皮书同时指出,中俄阿尔泰管线的300亿立方米气源地为亚马尔气田,此为亚马尔—欧洲管线的气源地。在面临欧洲市场排挤俄罗斯天然气的背景下,俄罗斯推动中国实施阿尔泰管线。但是,在欧洲经济复苏之后,这条管线的气源地安全仍将受到关注。中国将面临与欧洲争夺亚马尔气田气源的困境。如果建设西气东输第三期和第四期工程,中国将面临运力闲置的风险。


  而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争取石油资源的做法,能源蓝皮书也提醒说,中国石油公司为防范“走出去”风险,应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和设计风险防范措施。


  能源蓝皮书举例说,委内瑞拉政局变化是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风险防范的重要案例。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以前的单笔业务、个别企业、重点国家跨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其特点是:国别范围更广,企业间协同合作加强,产业内合作延伸与产业外合作拓展并举,金融机构的参与加速了“走出去”步伐。因此,应特别警惕合作对象国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能源蓝皮书指出,签署投资保护协定并非必然能够确保投资安全,而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则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据世界银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底,在该机构登记的投资争端纠纷案共有369件,从行业分布看,油气、矿业领域占25%,居各行业之首;从地区分布看,拉美占30%,居世界各地区之首。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是拉美地区油气投资争端多发国,目前4国共有18起尚未仲裁的投资纠纷案,且投资来源国都与之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


  该数据仅限于在ICSID登记尚未裁决的拉美油气投资争端,不包括在其他国际机构和双边进行的诉讼或仲裁油气投资纠纷案。


  投资保护协定仅仅是资源国对外资保护的“政治承诺”,功能在于为解决投资纠纷提供双边司法依据。


  能源蓝皮书指出,投资保护协定不能被看做保护企业“走出去”投资安全的灵丹妙药,它仅仅是风险防范的一环。对资源国的风险判断,关键在于综合分析资源国的国家风险性质和信用程度,并在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


  针对新时期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新特点,能源蓝皮书认为应建立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在政府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创建集体风险预警、协调和应对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国家层面上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外交、商务、国资、财政、军方等跨部门完善、高效的联系机制。


  作者:章轲来源一财网)

分享到: